【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高穎】在接受美媒採訪僅10天之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又在國際媒體上刷「存在感」。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2日刊出對她的專訪。這一次,蔡英文拋出的「猛料」是希望與日本政府進行臺日安保對話,包括共享解放軍動向等實時情報。這是首次有人以臺灣地區領導人身份提出這一請求,意味著需要跨越臺日沒有「外交」管道,只能通過間接方式對話的限制。在島內輿論看來,這不過是蔡英文為搶奪話語權,向選民亂開空頭支票。臺灣《聯合報》評論說,在日本自身利益的考慮下,蔡英文這種聯日對抗大陸的論調,無疑只是狗吠火車。至本報3日晚截稿時,日本政府尚未回應蔡英文的提議。有日網友勸道:「日中關係好不容易重回正軌,小英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出來搗亂了。」
蔡英文是在「二二八事件」紀念儀式後接受日媒專訪的。綠營媒體《自由時報》稱,專訪內容2日刊登於《產經新聞》的頭版、六版和七版,「篇幅極大」。然而《環球時報》記者3日搜索發現,除了個別小媒體轉載,並無日本主流媒體跟進報導。
蔡英文在專訪中首先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示好,稱讚他果斷的領導力,在強化臺日關係上做了很多打破現狀的重要決定,「對臺灣極好」。為彰顯親密關係,前臺北駐日經濟文化處代表羅福全拿出2011年安倍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訪臺時與蔡英文的合影,供《產經新聞》刊發。在給安倍戴完高帽後,蔡英文直接向他喊話說,希望下階段臺日不僅可以強化經貿事務,提升安保合作對話的層級也非常重要。
日本與臺灣沒有「邦交」,日臺有關安保對話目前僅限於民間、學術層級。《產經新聞》稱,大陸海軍、空軍通過臺灣、衝繩周邊,往西太平洋展開行動,蔡英文強調「處於東亞的臺灣與日本都面臨同樣威脅」,「共享實時情報非常重要」,期待日方「克服法律障礙」。她說安保對話形式尊重日本的想法,內容包括大陸軍方動向等信息。除了傳統軍事方面的議題之外,還希望就網絡戰等新安全威脅交換意見。
蔡英文希望日本克服什麼「法律障礙」?《產經新聞》說,日本沒有像美國「與臺灣關係法」一樣的國內法。臺灣「關鍵評論網」則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蔡英文雖然沒有明講,但最有可能的法律障礙就是一個中國政策。目前,日本政府定位的日臺關係是「非政府務實關係」。
在專訪中,蔡英文對於未來與美國總統舉行「臺美峰會」也表示期待,不過對於是否受邀前往美國國會演講,並趁機與川普會談一事,她並未正面回答。
上個月,蔡英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一面宣布要參加2020年臺灣「大選」,一面痛陳大陸對臺「軍事威脅」。臺灣《聯合報》援引「涉外」人士的話說,這一次再接受日媒專訪,是蔡英文「為臺灣發聲」的系列工作。該人士稱,這是蔡英文首次完整闡述臺灣在這個階段國際秩序中的重要性。報導刊出後,蔡英文2日晚在臉書發布四連拍照片,稱「希望國際了解臺灣存在的重要性」。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蔡英文宣布參選之後,第一次接受外國媒體專訪。可以看出,她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展示自己的內外政策,製造悲情,謀取國際社會支持,對抗國家和平統一的歷史潮流。這是蔡英文慣用的伎倆。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