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再也不能把9102年倒過來表示年份了。
第一批90後進入30歲,甚至第一批00後也到了創業的年紀,我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焦慮了起來。
90後開始不再熬夜打遊戲,但依然控制不住那稀疏的頭髮變得更稀疏,發福的身材和乾乾淨淨的錢包。
之前網上曾經有一張長圖流行的很廣,講的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在35歲會幹些什麼:程式設計師成了網店店主,銷售精英跑去做微商,產品經理在開網約車,送外賣。
雖然圖片本身更多的是在調侃,但廣大的90後在一邊「哈哈哈」狂笑著轉發的時候,卻很難不被勾起內心的焦慮。
其實解決這種焦慮的方法無非就是兩條:一條是自己創業,自己當老闆。
當然,這條太難了。
且不說創業對創業者的要求,僅僅是創業需要的前期投入就已經是一般人不能承受之重。
而創業的風險本身也是巨大的,一不留神就要輸掉底褲空手回家。
再考慮到創業前期的選點、交涉、抗壓、應急,每一個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都是運氣和實力缺一不可的小概率事件。
甚至可能運氣比實力更重要。
如果你對自己有絕對的自信,那麼我告訴你三條創業捷徑,。
1、金錢
用錢賺錢,永遠是最快的路徑,沒有更快的了。用錢直接買別人的時間、經驗、知識、人脈、資源……
別人好多年的積累,我們可以很快的獲取,從某種角度來說:付費就是佔便宜。
圈內見識過最快崛起,到達最高的高度的人,一年時間就崛起了,學費花了100萬,這個人扔5萬,那個人扔10萬,搞定了人,乾貨、技巧、資源什麼的還算個事嘛!
2、積累
路人甲:不是談捷徑嗎?怎麼讓我腳踏實地的積累,這是標題黨啊!
還真不是標題黨。
很多人兜兜轉轉,這裡尋、那裡找,這裡尋秘方,那裡找偏方,最後啥也沒搞出來,還真不如腳踏實地的積累更有結果。
另外,積累也有竅門。
可以在我們還沒開始做某件事情之前,就開始積累起來,等我們去做的時候,直接就可以開始幹了。
我的3500法則就是,關注3500個同行+做3500個激活系統+發3500個視頻+發3500個音頻+發3500篇文章=100%出單。
這就是積累的一種,有了初始的積累,有了龐大的資料庫,再去開始創造內容,速度會多快?
3、規則
哪裡都有規則,但凡混的不好的人,大多都不喜歡遵守規則。喜歡用自己的無知,去挑戰各種規則。
人與人之間交流有規則,在平臺上漲粉有規則,所有事情都有規則……
遵守規則,那就有口飯吃,破壞規則,就會被規則的創建方所拋棄。
經常有人來問,為什麼我這樣不行,為什麼會封號,為什麼我用某方法沒效果,
為什麼呢?
不懂規則而已。懂了規則,也就走了捷徑。最典型的,每個人都理解的例子,就是人情世故。懂人情世故的人,總是混的比較好。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
如果付費、積累、規則,三個捷徑能夠結合起來使用,那效果別提有多棒了,成長速度猶如坐火箭一般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