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條規矩孩子必須從小養成:
第一個,粗俗粗野的行為舉動不能有。第二個,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孩子小的時候可能不大好分清「拿和偷」這兩個字的概念。
這個其實家長是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一些遊戲,或拍手歌之類的給孩子做一個啟蒙。
第三個,不可以隨便去打擾別人。
比方別人正在說話,或正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不要非常沒禮貌地去打斷別人,讓孩子知道這是很不禮貌的一件事情。
第四個,做錯了事情要道歉,並且我們有權利要求孩子去給別人道歉。
雖然我們很疼愛孩子,覺得孩子還小。有的家長會護著孩子都會說孩子還小,也沒什麼大事兒什麼的。這樣的話,孩子沒了約束力,他的頭腦中就會形成這樣的慣性。
以後長大了,會犯更多類似的錯誤。所以從小要教孩子做錯了事情要道歉,要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記得小朱小時候做錯了事情我們就要求說對不起,而且如果是家長錯了,我們也會給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來遵守規矩。
這樣就會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去誠的面對,有勇氣去主動承認錯誤,學會了反省自己,也懂得了怎樣為自己去維權。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而立規矩是我們的責任。
我家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給他講《弟子規》,這個非常好。
這本書是根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一種生活規範,生活沒有規範的話,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孝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友愛,包括很小的事情當中要小心謹慎,講信用。
弟子規,廣泛來講其實不單單是孩子,我覺得我們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讀弟子規。
人活到老,學到老,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終身學習。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聖賢人的學生,所以弟子規是適合我們每一個人的。「規」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規範。
從這上面理解,我們要學會怎樣做一個善良的人,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學會感恩、珍惜。這樣才會擁有朋友,擁有親情。
然後,我們要對自己的言語思想行動保持慎重,特別要注意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表率,就是嚴格慎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對的言行舉止。而且要從小一點的孩子抓起。
比方說孩子一歲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植入時間概念,教會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孩子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玩兒?什麼時候做遊戲?
我們在立規矩的同時,也訓練了孩子的耐心,包括孩子興趣的培養。
立規矩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規矩的樹立。
等孩子再大一點兒了,給孩子一些在學校以內的規矩。比如見到老師要行禮,衣著要整潔,進老師的辦公室要先敲門等。
包括在公共場所要注意秩序,自覺排隊,不插隊不擁擠;
參加活動要做文明的觀眾,尊重會場的秩序;
在圖書館要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
寢室內要互相團結,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物品擺放要比較有序,被子要疊的整齊等等。
規矩是虛無的,但是通過規矩,我們才能獲得思想的真實。我們自己立下這樣的規矩,我們自己才自成方圓。當然,重要的是要去遵守,四個字——契約精神。
所以,規矩不僅僅是方法論,裡面更含有世界觀。
我們父母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規矩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傘。
在當今社會,每一個圈子都有自己的規則,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規矩,人和人之間也會有很多的規則需要去約定。
如果這些規矩我們從小沒有教給孩子,那孩子長大以後在生活中會頭破血流地去摸索生存的法則,他就不會很好地融入社會。
給家長們推薦一本書——《哈佛家訓》。
這是非常棒的一本書,書裡有關於夢想的感悟,歷盡艱辛,孜孜以求,在苦難中堅持到夢想實現。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你是會隨著情節和作者產生共鳴的。
書中還有很多可以給予你力量的人。
裡面有總統、科學家、藝術家,還有某一領域的精英。他們積蓄了大於常人的一些力量,從他們身上可以得到啟示。
大家有一個需要注意,就是定規矩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而不能模稜兩可。
定了規矩,就不能夠朝令夕改。比如吃零食,說好了今天就吃兩顆糖,那必須就是兩顆糖,看電視的時間20分鐘就是20分鐘。
越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越好。生活中特別要注意的是,父母要帶頭做很多事。
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包括按順序排隊,包括丟垃圾,都是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細節,這要通過不斷練習,不斷修正,讓孩子養成一種非常強的執行力和自律的習慣。
有規矩,才能有方圓。規矩,就是用來約束人的行為的準則。
現在,很多人片面地強調孩子要放養,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家長更應當樹立的理念是,以家規家訓來約束孩子的行為。我把它稱之為美麗的約定。
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家裡的情況,和孩子共同制定美麗的約定。
歐巴馬就跟女兒制定了九條家規,給大家參考一下:
第一,不能夠抱怨爭吵或是進行惹人討厭的取笑。
第二,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是整潔而已;
第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衝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設鬧鐘,自己起床。
第四,玩具房得乾淨。
第五,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一美元。
第六,每逢生日或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第七,每晚8:30準時熄燈。
第八,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比如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橄欖球、體操;
第九,不許追星。
歐巴馬定下的九條家規看上去簡單,但堅持起來確實不容易。
他雖然是總統,但他依然抽出時間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陪孩子做運動。
這種陪伴,真的會給我們家長很多啟示,而且通過他定的這些家規,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讓他的孩子受益終生。
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日本媽媽,她的十大家規也非常爆紅,簡單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見到人要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的恩惠或幫助,必須口頭或書面上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一定要當場道歉;
第二,在公共場合,說話的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第三,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兒,也可以只告訴爸爸;不能對兩個人說的,那就都不要說;
第四,誠實,不要撒謊。
第五,不打架;
第六,掉地上的硬幣,可以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不能據為己有。
第七,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第八,任何食物都是有生命的,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第九,不用刻意和別人比較。每個人的名字、長相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豐富有趣,人生才會多彩;
第十,感到有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任何規矩都不用去遵守,因為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家長可能會問,那我怎樣幫孩子樹立規則的意識呢?我也有幾點小建議。
第一個,一點點地滲透進去,利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孩子一點點地講道理,講規則,然後家長帶頭去做。
第二個,給孩子實打實的教訓,比方說孩沒有遵守約定,那後果讓他自己去承擔。
第三個,父母以身作則。我們的示範要充滿耐心,因為教育孩子其實就是前期不怕麻煩,後期減少麻煩的過程。
孩子先自己去這樣做,然後我們對他進行一些表揚、鼓勵。循環下來,就是我們再一次的示範,孩子再去做。
通過這樣一個刻意的訓練,規矩意識,一個念頭,一個理念,包括規則和規矩都會牢牢記在孩子的腦海裡。
我們可以給孩子列一個作息時間表,幾點到幾點幹什麼,然後我們在後面打勾;還可以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
最主要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有耐心,有愛心地給孩子立規矩,這才是最重要的方法。
當然,在我們生活中,可能也會有家庭成員觀念不一致,不統一的情況。
我覺得第一個,要及時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可能有各種不同的意見,其實也很正常。
重要的就是大家及時溝通,把意見統一起來,形成統一戰線,這樣才會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不會耽誤了孩子。
一定要明確給孩子立規矩的重要性,這樣才不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岔子。
第二個,我們要堅定立場。
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打破自己立的規矩,而且也不能說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心疼而放棄了自己的立場,所以一定要堅持。
既然我們給孩子立了規矩,就一定得讓孩子按規矩來,不能受到周圍的人的影響。
第三個,要有足夠的耐心。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犯各種的錯誤。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耐心,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只要你溫柔地去對待他,孩子會越來越好。在後面的專題中,我會教大家一些控制情緒的一些方法,學會情緒管理。
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家長們立了規矩,就要嚴格執行。說好六點半起床,那就六點半起,一定要嚴格的執行。
在培養孩子學習立規矩,養成好習慣的過程當中,父母的態度一定要一致,不能有分歧。唱紅臉,唱白臉肯定是不行的,態度要一致,嚴格執行。
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要及時表揚,有錯誤的時候馬上給他指出來。立規矩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所以家長需要用心。
我們要注意,不要通過暴力給孩子立規矩,也不要反覆嘮叨。
我們給孩子立什麼樣的規矩,怎樣立規矩?這個我們家長一定要多動一些腦筋。
有一句話和大家共勉:
在人生的道路上,家長做為父母,我們自己不斷學習,學習自我約束,也是對自己立下規矩,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規矩意識牢牢樹立在我們腦海裡,而且給孩子很好的榜樣,積極的示範作用。千萬不要讓孩子長大後責備我們父母沒有好好管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