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誤解,只怕你不來看我。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首府銀川迎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他們對銀川都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顛覆。
有人說,銀川的藍天白雲顛覆了西北城市的性冷淡風。
有人說,銀川寬闊的八車道顛覆了偏僻閉塞的視線。
還有人回家在朋友圈裡寫下:銀川是一個離開就會想念的城市。
一直被誤解,是銀川人的苦惱。為了提升銀川的知名度,知名作家張賢亮曾選擇出賣寧夏的「荒涼」,在銀川市郊壘起了鎮北堡西部影視城,一部《大話西遊》讓銀川的「荒涼」之美走向了世界;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一個「繁華」的銀川有了更豐富質感,大家對銀川的誤解都消除了嗎?
幾何中心
「銀川在哪兒?」
人們對於銀川的誤解,首先來自地理知識的「盲區」。這大概因為寧夏是中國內陸最小的一個省份,存在感太低。也難怪,比起周邊的內蒙古、甘肅、陝西省,寧夏就像鑲嵌在這三省中央的一個項墜,再加上寧夏四周群山環伺,似乎就沒了出頭之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銀川其實正處於中國大陸版圖的幾何中心。數據顯示,以銀川為中心,1800公裡為半徑,幾乎覆蓋中國所有省會城市,3000公裡為半徑,則可以覆蓋亞洲大部分重要城市。
銀川夜景
銀川之於寧夏,甚至之於中國歷史更是不可忽視的存在。銀川2017年GDP總量1803.2億元,佔寧夏GDP總量的52.2%。在27個省會城市的首位度排名中,銀川位居第三,僅次於成都和武漢。
歷史上,西夏政權的首都就是銀川。有人說,西夏王朝不到200年的歷史,猶如曇花一現,根本沒人記得。但西夏的歷史銀川記得,她印刻在了在賀蘭山的巖畫上,也往來於絲綢之路的貿易裡。
「早在1000年前,西夏人就開始玩自貿區了,他們通過發展中轉貿易並抽取10%的稅,全中國當時最大的馬匹交易中心也在這裡。」
銀川自古就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商埠重鎮,如今銀川向西開放的腳步更快了。通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銀川致力於成為連接京津冀、東北亞、中東和歐洲等地的國際物流集散地和分撥中心。這在外界看來有點不可思議,銀川四面環山的區位怎麼和世界連接?
「兩三公裡的高速公路,解決不了什麼大問題;兩三公裡的飛機跑道,卻能將一個地區和世界連接在一起。」
銀川毗鄰雅布賴國際航路,銀川以東、以南地區飛往西亞、中東乃至歐洲的航班,都從銀川上空經過,銀川的時刻資源也比北上廣豐富,中西部地區乘客經銀川飛往阿拉伯國家,比經京滬能節約20%左右的航班費用,節省時間近5個小時。
四通八達的銀川
眼下,銀川河東國際機場的改擴建工程正在抓緊施工;與此同時,包銀鐵路也於今夏開工,包銀高鐵建成後,銀川至北京的旅行時間將縮短至5小時左右。高鐵與航空聯合,銀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銀川是藍色的
「想像中的銀川是黃沙漫天……」這也是很多人評價銀川的開場白。
寧夏北西東三面被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地包圍。但黃河母親卻獨愛銀川。黃河之水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下,卻在寧夏平原驀然停留。由於河水下滲的原因,銀川平原佔盡風光,形成了大片湖泊和溼地,也因此有了「塞上江南」、」塞上湖城「的美譽。
國內多湖泊的城市,銀川排在第二。根據最新數據,目前銀川市有溼地面積5.3萬公頃,其中湖泊溼地近1萬公頃、河流溼地約2.2萬公頃。全市有自然湖泊、沼澤溼地近200個,其中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湖泊有20多個。
半城湖光一城景
地理學家說,銀川是大西北的尤物;畫家說,如果用一種顏色來畫,銀川應該是藍色的;而初次到銀川的人一定沒想到:我是來拍沙漠的,怎麼就在朋友圈裡曬起了湖?!
銀川能曬的不只是湖,還有六月的賀蘭晴雪;紫霞仙子與至尊寶的愛情;沉睡的西夏王陵,水稻種出來的美麗畫卷……
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在銀川呈現出多樣性,全域性的特點,銀川市圍繞打造賀蘭山東麓旅遊帶、黃河金岸旅遊帶,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打造精品項目。先後建成「全國最美的美術館」銀川當代美術館、銀川韓美林藝術館等,穩步推進西夏王陵申遺。如今「半城湖光一城景」的銀川留給人們的早已不再是荒涼。
銀川有天下人
人們總覺得銀川離自己很「遙遠」,卻不知銀川的居民其實來自祖國各地。
銀川是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3萬年前的「水洞溝人」。分析說,這是因為銀川平原自古以來就是農耕與遊牧的交會帶,當氣候變暖,農耕線北移,中原移民就會流入;而當氣候變冷,遊牧線南移,遊牧民族就會隨之南下。
古老的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在這裡不斷碰撞、交融,也造就了「銀川有天下人,而天下無銀川人」的說法。
銀川220萬常住人口中,多半都是50、60年代來支邊的老一輩及其後代。張賢亮就是在那個年代來到銀川,他在書裡這樣記錄到:1954年至1958年間,從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向銀川地區遷移來了十餘萬人…… 一時間,來自四面八方的城市新元素在這裡聚集,久居山河深入的內斂與保守與此碰撞,形成了銀川獨特的城市性格。
這種碰撞在銀川人的茶杯裡。能把枸杞、冰糖、桂圓、酸棗、山楂、葡萄乾、菊花、核桃仁、芝麻等8種「寶貝」和茶葉泡在一起,除了追求養生的功效,還有銀川人的包容與開放。
這種碰撞也在銀川街道上商鋪旁。剛才還在明淨的琴行裡秀技藝,轉角就能鑽進燈光迷幻的水吧裡,和哥們「划拳」打關,把酒言歡。銀川可能是保留「划拳」技巧最完整的省會城市,這裡的人能喝酒也愛喝酒,在他們看來,酒就是有靈魂的水,觥籌交錯間是友情的升華和心情的愉悅。
銀川粗狂豪放,也文藝。這裡的年輕人多少都會把玩樂器,如果不會,那他/她一定有副好嗓子,這裡搖滾氛圍濃厚,走出了中國最優秀的民族搖滾音樂家蘇陽。如果你不喜歡這麼熱烈的娛樂方式,可以去黃河西岸的華夏河圖藝術小鎮,在最美的銀川當代美術館發呆看展,也可以去銀川國際版畫創研中心藝術館看銀川如何通過版畫與世界對話。
有「最美美術館」之稱的銀川當代美術館
銀川人很清楚的知道,只有經濟的發展而無文化的跟進,這樣的經濟發展是有欠缺的。銀川政府很有見地的把文化建設納入到長遠發展的思考中,用創作版畫的狀態打磨一項高水準國際版畫展覽。從紐約到銀川,再從倫敦到銀川,如今又從羅馬到銀川,三年來,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與銀川市政府聯手打造的「銀川對話·中外版畫作品聯展」及藝術論壇跨經度緯,成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觀照。
2018銀川對話·中國義大利版畫作品聯展活動現場
「過去銀川人要走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展覽,現在外地藝術院校的學生要來銀川看這個展覽。」在版畫人看來,「對話」是非常好的一種心理機制建設,藝術與文化的交流可以促進更多的情感共通,是打開世界的最柔軟方式。
在這片素樸曠闊的土地上,也許,它將成為一個文化坐標,用版畫藝術標識銀川在文化上的中國方位,以及,擴展中國版畫在國際視野中的文化想像力。
銀川這座移民城市其實有著「天下人」想要的樣子,堅定著,從容著,每個人在這座城市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狀態。
逆襲
每個城市都有她的夢想。雖然銀川人口少,發展晚,經濟基礎薄弱,但銀川有自己的發展智慧。
相較於在國內的口碑逆襲,銀川在世界上出名反而更早一些。2013年,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出全球「必去」的46個最佳旅遊地,寧夏名列其中。除了美景,《紐約時報》點名寧夏另一個原因是,這裡可以釀造出最好的葡萄酒。
在銀川賀蘭山東麓,有著與法國波爾多和美國納帕谷齊平的三八緯度(北緯38°),這裡是業界公認的世界上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高端葡萄酒的黃金地帶之一。目前這裡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7萬畝,是全國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已建成酒莊86個,年產葡萄酒約1億瓶,先後有40多家酒莊的200多款葡萄酒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獲得獎項。寧夏產區也因此成為中國「酒莊酒產區」的代名詞,這些酒莊的莊主有海歸,有實業家……因為這張小小的紫色名片,賀蘭山東麓地區正在吸引大批的資金投入和人才聚集。
賀蘭山東麓的葡萄種植區
誰會想到一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地方,卻在高端葡萄酒產業率先取得突破?而這正是銀川的發展智慧:一步接軌產業前沿,零度承接高端產業,用新經濟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
銀川一度是網際網路經濟的荒漠。當其他西部城市在網上爭搶流量的時候,銀川卻悄悄展開了網際網路+醫療的探索。從2017年開始,銀川「先試先行」,開啟「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探索路,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原本只能跑北京看病的患者在銀川就能就診,原本跑銀川看病的患者在縣鄉也能就診。這一模式打破了就醫的地域界限,真正解決當地患者看病難、看病流程繁瑣的問題,不僅得到了基層群眾的好評,還被總理親自點讚。
作為全國唯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銀川正在迎來逆襲的最佳機遇期,她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也需要和更多人同行。眼下,正是銀川最美時節,碧空如洗,百水繞城
要不,去銀川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