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身邊的孩子,生日過的是陰曆還是陽曆?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不在意這一點。因為在他們心中關注的焦點是:「啊!今天是我的生日,好開心!」
他們更關心的是在生日當天,家裡人會不會幫忙慶祝?有沒有禮物收?能不能邀請好朋友一起玩?
給孩子過生日本來是圖個開心,結果卻因為過生日選擇陰曆還是陽曆導致發生家庭矛盾是否有點得不償失?生日本身就是一個紀念日,為了紀念孩子降臨人世,也是母親懷胎十月的分娩之時。這個意義難道會因為選擇過陽曆生日或者過陰曆生日就有所不同嗎?究竟選擇何種方法給孩子過生日?歸根結底,只要意義不變,它就是只是家長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的一種選擇。
選擇陰曆生日,可以視為是延續傳統文化。
陰曆,其實是民間對農曆的一種叫法。主要遵循的是老祖宗的曆法,講究農曆二十四節氣。在父輩那裡,尤其是農村還是比較習慣用農曆記法,如果孩子是隔代養大,讓孩子過農曆生日,也能給孩子的祖輩一些安慰。
而且,這種行為本身本質上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繼承延綿至今的中華文化基因。如何傳承傳統文化,也不是那麼高大上的事情,完全可以通過小事來體現。比如:通過生日來聯繫古今,讓孩子從小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選擇陽曆生日,很多時候是基於方便原則。
自辛亥革命以後,公曆算日子就開始大行其道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份源自西方的曆法能迅速在中國被廣泛接受,就是因為這種曆法在記憶日期時簡便易懂。所以,對剛擁有時間觀念和日期概念的孩子們來說,陽曆日子更容易記住。而且現在自孩子出生之日起開具出生證明就默認是公曆紀年了,過陽曆生日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從家長角度來說,80、90後的家長覺得:陰曆生日每年都不一樣,容易遺忘;而陽曆的話每年都是固定的時間,不用額外再花時間。還有一點就是,陰曆涉及閏年閏月問題,更需要花時間去記憶,所以很多家長還是選擇了過陽曆生日。
當然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陰曆陽曆生日兩個都過。
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年過兩次生日,不知道會多麼開心。如果非要進行選擇的話,自然以方便為原則進行選擇。有時候工作忙了,又碰上孩子的陽曆生日是非周末,可能沒有精力和時間來搞生日派對;而孩子的陰曆生日又剛好是周末,那就自然方便改在周末舉辦。
給孩子過生日的終極目的是讓孩子開開心心,哪一天過生日只是一個載體,不需要過於糾結。對孩子而言,他們真正理解生日代表的意義,至少也要四五歲以後。在此之前,生日,更多地意味著好吃好玩和爸爸媽媽這一天的無比寬容。通過熱熱鬧鬧給他們過生日的這種「儀式感」,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愉悅感和幸福感,對生活中的小確幸抱有更多的期待。
等孩子長大以後,已經掌握了陰曆陽曆的區別,那麼可以把選擇權交予他們,讓他們自己來選擇過哪一種曆法的生日。同時也可以將如何慶祝生日的決定權也一併交給他們,讓他們享受「我的地盤我做主」快樂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