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倩的女兒今年4歲了,上幼兒園中班,有天小倩下班早提前去接孩子,孩子還沒放學,在學校門口等待的時候,碰到了女兒同班同學依依的媽媽,兩位媽媽在等待的途中聊了一會。
依依媽媽對小倩說:「你都不知道,你女兒挺受歡迎的」,小倩很疑惑的問:「怎麼受歡迎了?」「我兩次接依依的時候都看到他們班的一個小男孩,在放學被媽媽接走的時候,都親了你閨女一下才走的。」
是嗎?那為什麼孩子回來沒跟我說?小倩暗自思索著,「不過孩子之間,親親抱抱沒什麼的」依依媽媽說著就轉頭跟小倩聊開了別的。
下午小倩接到女兒之後,在回家的路上邊開車邊問孩子:「今天媽媽聽依依的媽媽說,你們班的一個男生在放學的時候親過你?」小倩沒有用質問的語氣,態度很溫和。
孩子大大方方承認了這件事情,並告訴了小倩小男孩是她的好朋友。小倩繼續問:「那你喜歡他這種交朋友的方式嗎?」女兒想了想說:「沒什麼不喜歡的,就是覺得不太習慣」。小倩聽到女兒如此回答,順勢對孩子說:「好朋友之間,表達親密很正常,但是他是男孩,你是女孩,女孩不能隨便被人親親的,你都不習慣了,要勇敢的告訴他,既然是朋友,就要選擇朋友喜歡的方式表達親密,可以嗎?」
女兒聽了小倩的話,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你慢慢長大了,不能允許除了家人以外的人給你親親了,這也是媽媽不在,你保護自己的方式,聽懂了嗎?」「媽媽,我懂了,我明天就跟他說」。
小倩對女兒在幼兒園被小朋友親親這件事沒有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強烈的不滿情緒,反而循循善誘的引導孩子去正確的處理,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在3歲以後就開始擁有性別概念,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把握好一個尺度,既保護自己也尊重對方,這也是每個家庭都要教給孩子的。
小倩的做法值得很多女孩家長學習,男孩的媽媽在教育自己家寶寶的時候,也要告訴他們男女有別的概念,跟女生朋友表達親密的時候要尊重對方,對對方的喜歡可以大膽的表達出來,或者禮貌的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抱抱對方,但一定不要隨便的親女生,這是一種不紳士的做法。
對嬰幼兒進行性別教育和性別安全隱私教育,是嬰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3歲之後,讓男孩多跟父親一起玩,女孩多跟媽媽一起玩,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孩子慢慢長大,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好奇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興趣的時候,一定不要加以阻止,面對孩子提出的與性別有關的問題,一定要從正面回答,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灌輸保護自己的理念,自己隱私關鍵部位一定不要讓別人碰,不能和別人隨便的親親抱抱等等。
如果您的孩子和小倩的女兒一樣和異性之間發生了肢體接觸,我們也要冷靜處理,不要隨便指責對方小朋友的家長,雙方的溝通應該在和平友好、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展開。在正確性別概念下樹立的交友觀,才能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少年期和青春期,更好的和異性進行正規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