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感染冬季病來襲,值得警惕侵襲小兒身體健康

2020-12-19 鴿子醫生育兒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

關於腸病毒,家長們對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但許多人對於腸病毒的症狀和治療,仍有不少誤解。因此除了讓孩子洗手之外,爸爸媽媽們還需要了解更多除了預防以外的知識。

腸病毒是什麼?嘔吐、拉肚子會是腸病毒嗎?

腸病毒是很多種病毒的統稱,之所以會被稱為腸病毒是取名自傳染途徑─食入胃腸道,與胃腸道症狀並沒有關聯。除了糞口傳染、食物汙染之外,飛沫傳播、患者水泡及分泌物的接觸也是腸病毒的媒介,也可能是觸摸到表面有病毒的物品再摸到自己的眼、口、鼻而傳染,潛伏期約3-6天,潛伏期仍有傳染力,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傳染力可持續數周,即使大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只是通常無症狀或是症狀較輕微。

孩子有哪些症狀該注意呢?

其實腸病毒感染很多是無症狀或一般感冒症狀,臨床上常見較具代表性的表現有: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嚴重則可能引起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皰疹性咽峽炎發生在口腔後半部(扁桃體、軟顎、懸雍垂),可見小水泡及潰瘍,伴隨急性發燒和咽喉痛;手足口病則除了口腔以外,也可能在手掌、腳掌或臀部出現紅疹、水泡。

照顧患兒應注意

最重要的是要特別注意重症症狀,5歲以下為腸病毒重症高危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活動力降低、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麻痺等神經併發症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般的全身肌肉收縮)

持續嘔吐

呼吸喘,心跳快(非發燒期間也持續)

腸病毒由於屬於病毒感染,目前沒有針對性藥物治療,仍建議以症狀治療為主,如退燒藥、止痛藥,口腔潰瘍止痛噴劑,和預防脫水,患者只需多喝水、充分休息,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大多是預後良好的疾病,一般可在5-7天痊癒。

腸病毒需要住院治療的,大多是中度脫水症狀(注意:住院原因並非發燒太高太久)。因為口腔潰瘍,孩子不吃不喝,連續數天,嚴重者甚至體重減輕,活力也隨之降低。假如,飲食可以不受腸病毒影響太大,其實是可以在家觀察的,不一定需要住院!同時也避免住院期間之院內感染的風險。

腸病毒感染時,進食期間要使口腔潰瘍不要劇烈疼痛,方法有:

不要吃高溫或太刺激的食物(奶可以放涼一點再喝)

餐前可以使用止痛藥或噴劑

預防方法

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注意衛生習慣

兒童的玩具也應該保持清潔、消毒

流行期間應避免人潮擁擠或密閉空間的公共場所

有症狀時就儘速就醫,在家休息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加強自身免疫力(飲食均衡,睡眠充足等)

相關焦點

  • 不可不知的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腸病毒種類 腸病毒在分類上屬微小病毒科,腸病毒屬,人類腸病毒種。含單股核糖核酸的病毒,有超過60種以上不同的血清型,傳統上,基於腸病毒在組織細胞中的複製與動物模式可分為小兒麻痺病毒與人類腸病毒A、B、C、D等五大類。
  • 冬季水痘多發 警惕小兒感染
    兒科專家提醒,水痘冬季高發,因其傳染力強、傳播方式廣,嬰幼兒和學齡前、學齡期兒童應警惕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防範,要勤洗手,常通風,一旦發現感染水痘病毒,要及時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出痘前可能出現發熱、頭痛、全身倦怠、噁心、嘔吐、腹痛等前驅症狀,但是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症狀也有差異性,無發熱也並不少見。」
  • 警惕!小兒「流感」,易引發「肺部感染」和「炎症」,記得收藏
    「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歷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發性流行,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所有5歲以下的兒童都被認為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但2歲以下兒童的風險最高,6個月以下的嬰兒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家長值得注意了,警惕孩子患上了「小兒流行性感冒」。
  • 寶寶腸病毒高發季! 了解腸病毒的症狀及預防!
    幼兒很喜歡用嘴巴來探索世界,因此你會看到他吃手指、咬玩具,但也因為這樣,寶寶很容易吃進病毒,導致腸病毒或是其他腸胃疾病。如果孩子得了腸病毒,提供冰涼的食物可以舒緩他嘴巴的痛楚,避免脫水。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三型、克沙奇A病毒23型、克沙奇B病毒6型、伊科病毒31型、腸病毒68-71型,共67種類型。
  • 小兒腹瀉病-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像感冒 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炎,常見於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份,主要感染群體為免疫力差的嬰幼兒,也是5歲以下兒童腹瀉的首要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們在感染一次輪狀病毒後,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
  • 健康科普堂 | 秋冬季謹防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細菌及支原體侵襲。兒童的身體體質與大人不一樣,成年人感冒可不治療,憑藉自身的體質與感冒病毒對抗痊癒。兒童感冒後若沒及時治療,就可以引起嚴重心臟疾病。我們都知道,感冒大多是因為病毒侵襲導致的,在致感冒病毒中,科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對人體心肌有極強的親和力,易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應引起家長重視。當小兒抵抗力下降時,腸道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誘發病毒性心肌炎。
  • 【健康韓城】冬季小兒多病 兒科專家支招預防
    【健康韓城】冬季小兒多病 兒科專家支招預防 2020-12-22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又到輪狀病毒秋冬高發季,家長需警惕病毒侵襲寶寶健康
    近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新生兒科主任吳斌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輪狀病毒的主要感染人群是嬰幼兒,6個月的孩子到2歲、3歲以下的孩子,年齡越小,輪狀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損害越大,危及全身臟器。它是嬰兒與幼兒腹瀉的單一主因,它也會感染與小腸連結的腸黏膜細胞(enterocyte)並且產生腸毒素(enterotoxin),腸毒素會引起腸胃炎,導致嚴重的腹瀉,有時甚至會因為脫水而導致死亡。「這個病毒一旦感染,受累人群主要是6個月到2歲這個年齡段的小嬰兒。」
  • 警惕|夏季最容易感染寶寶的六大病毒!別讓寶寶健康受威脅
    然而,最近我們又看到了類似這樣的事件——又有因家人、朋友的親吻讓寶寶感染病毒而生病的事情發生了!大人身上常易攜帶病毒,在親吻時就把自己身上的病毒通過近距離接觸傳染給了寶寶。病毒是人體肉眼看不見的,很多病毒只要人體感染一次就會終生攜帶;而寶寶抵抗力低下,是極易被入侵的對象。
  • 冬季諾如病毒高發 煙臺4齡童感染諾如病上吐下瀉
    上吐下瀉,4齡童感染諾如病  毒專家提醒:注意飲食衛生,謹防「冬季嘔吐病」   水母網11月19日訊(YMG記者李俊玲 通訊員 正毅 雪英)昨天,記者從煙臺市疾控中心獲悉,由諾如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進入多發期,市區各大醫院急診處接診的腹瀉患者較前期明顯增多,專家提醒廣大市民應注意個人衛生
  • 念珠菌病毒感染可不是什麼好事,日常做好這些,有效預防和控制
    雖然現在社會不斷加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環境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因此很多病毒就在大肆瘋狂生長。與此同時,有一些人因為日常飲食生活等方面不規律不健康,就會導致自己的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此時正給了病毒可乘之機,比如說大家經常聽聞的念珠菌。
  • 香港腸病毒感染疫情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6月26日,海關總署官網公布香港腸病毒感染疫情。香港衛生署6月15日通報,香港手足口病活躍程度處於高水平。在香港,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十月至十二月亦可能出現一個較小型的高峰期。
  • 警惕!116名師生感染,這種病毒席捲而來!
    經南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檢測結果為諾如病毒感染。為保障學生健康,經南崗區教育局研究決定,11月30日該校師生暫不到校,學生居家學習,教師採取線上輔導的方式進行教學。截至目前,絕大多數感染者經觀察已無明顯症狀。學校已在南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導下對環境和物表進行了全面深度消殺。警惕!諾如病毒已進入高發期!
  • 高傳染性病毒來襲 腺病毒感染症狀有哪些
    高傳染性病毒來襲,導致了很多的兒童患上了嚴重的肺炎,甚至有一些兒童還進入了ICU,這種可怕的病毒就是腺病毒。近日,人們日報也報導了因為腺病毒來襲,導致了很多兒童患上了腺病毒肺炎,甚至有些兒童面臨生命之憂。
  • 兒童匹多莫德,在冬季小兒肺炎高發期的作用
    冬季的氣溫越來越冷,各種常見的疾病也開始流行、肆虐,醫院的兒科也變得越來越熱鬧。孩子們由於身體抵抗能力較弱,在秋冬季節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明顯增加。在呼吸道感染的同時,由上呼吸道感染侵襲,然後導致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的發病率也在增加。兒童匹多莫德|在冬季小兒肺炎高發期的作用。
  • 小兒發熱、咽喉痛警惕「接吻病」!皰疹病毒說來就來!注意預防
    但不一定會發病,病毒會先在身體裡潛伏下來,等到人抵抗力差的時候,再跑出來興風作浪。最多見於學齡前的兒童(6歲以前)!多為幼兒時期感染;嬰兒期感染,一般沒有症狀,但病毒在體內長期存在,表現為潛伏感染。小孩子抵抗力較低,被感染後就極容易發病。
  • 9月5日,關注健康每一天|抗生素|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新冠病毒|新...
    【新冠病毒】低濃度臭氧或可抑制新冠病毒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實驗發現,對人體無害的低濃度(0.05ppm或0.1ppm)的臭氧氣體具有清除新冠病毒、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在高溼度條件下尤其明顯。
  • 鍾南山:警惕新冠肺炎與冬季流感共同感染
    原標題: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還需時間   11月28日,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深圳落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大會主論壇,作《中國臨床科技進展與新冠疫情防控》主題發言。   鍾南山針對當前新冠疫情防控、疫苗研發、衛生健康科技等問題作出最新回應。
  • 益生菌有7大好處,助力寶寶冬季健康!
    粉哥導讀:最近一段時間,冷空氣持續南下,穿上秋衣秋褲都已經抵禦不了寒冷的侵襲,這種天氣對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的嬰幼兒來說,又是一大暴擊。與此同時,很多人認為冬季適當補充益生菌,寶寶過冬會更輕鬆,這是真的嗎?
  • 小兒推拿李波:冬春兒童急性喉炎高發,不容小覷,家長們要警惕
    小兒喉炎為,小兒常見病之一,分急性與慢性兩類。一般多發於冬、春季,由細菌、病毒、微生物或其他致病因子直接或間接感染,導致咽喉部位急性水腫而發作。可引起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喉間痰鳴等。小兒發生喉炎後,因其喉腔狹小,喉部黏膜下組織鬆弛,黏膜淋巴管豐富,極易產生水腫並阻塞喉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