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後悔生了這對孩子」,文姨說自己年紀大了,越來越不懂得怎麼照顧這對小孩子,最大問題是不會給小孩子做飯,小孩子也不愛吃她做的飯。
在知乎上,#沒有孩子的家庭#相關話題擁有很高的討論度,「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的說法也常常出現回覆中。
認同這句話的人認為,孩子是夫妻生命的延續,也是情感和生活的寄託。因此,擁有一個孩子也成為了許多家庭一份執念,並為此耗盡精力。
但在這個過程中,並非每個故事的結局都完美,有人得到想要的生活,也有人失去了全部。
01悲劇
2012年2月的一個清晨,60歲的文姨和65歲的丈夫從樓頂一躍而下,夫婦倆當場身亡。
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轟動,令人更為唏噓的是,夫妻倆還留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女,孩子還不到10歲,正在念小學。
「很後悔生了這對孩子,其實自己是在害他們。」精神不穩定的文姨曾說出這樣的話。
跳樓前,文姨也向居委會和社會尋求幫助,請人收養一對兒女。
為何年過花甲的夫妻,卻有一雙10歲的孩子?為什麼兩人會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狠心留下未成年的子女?
02故事
2002年,一則#廣州五旬高齡產婦接受試管嬰兒喜得龍鳳胎#的新聞登上當時各媒體的頭條,文姨便是新聞中的主角。
1999年,一場意外奪去了文姨唯一的兒子。
在慘劇發生之前,文姨和劉叔一直是小區裡的明星夫婦,被稱作「孖孖夫妻」。劉叔在工廠上班,文姨靠運煤賺錢,20歲的兒子開了一個檔口,賣電腦,經營的也紅火。三口之家的生活簡單而舒適。
然而,兒子遇到了車禍讓平靜的生活戛然而止。
親戚回憶,兒子死後,文姨就把自己關在家裡哭,等她再次出門,頭髮都白了。他們還在擔心,文姨會一蹶不振。
但是,47歲的文姨有了自己的計劃——試管嬰兒。「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這樣的念頭不斷衝擊著文姨,已經絕經的文姨開始計劃再次懷孕。
在鄰居的介紹下,她求助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的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醫生第一次看見文姨都驚呆了,她不敢相信眼前這個滿頭白髮的女人只有48歲,她看起來起碼60歲。 醫生告訴文姨,48歲年的年紀,成為一個母親太老了,而且她已經絕經,成功機率不會高。 文姨卻不願放棄,她告訴醫生,自己符合政策要求,她也有錢,要做的。
2002年初,文姨如願以償懷上了一對雙胞胎。精子是劉叔的,卵子則來自中心捐贈。醫生檢查後告訴她,可能是龍鳳胎,文姨很開心。
記者去採訪的時候,她說這是全新的開始,捐卵人跟她血型一樣,孩子也跟她血型一樣,卵子不是她的也不那麼重要了。
懷孕後,周圍人都說文姨年輕了許多。
為了多賺錢,文姨在孕期就操起了老本行,騎三輪車給人送煤,樓層多的也送,能加錢。在懷孕三個月的時候,文姨還摔了一跤,卻什麼事兒都沒有。
2002年10月8日,一對健康的龍鳳雙胞胎呱呱落地,姐姐茵茵4.6斤,弟弟嘉亮5斤。那年,文姨50歲,劉叔55歲。
晚年得子,劉叔很感慨,說起了文姨最愛說的那句話:最困難的時候過去了,一切重新開始。2009年,文姨劉叔夫婦接受記者回訪,仍樂觀地說,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生活雖然拮据、艱難,但還能照顧一對兒女,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2009年,南都記者拍下文姨接一雙兒女放學回家的畫面
03問題
歡喜之餘,問題也擺在眼前:
大兒子去世,文姨為了試管嬰兒不斷奔波,幾十萬存款早折騰光了。在文姨懷孕6個多月後,醫生發現她懷的是雙胞胎,但肚子卻比只懷一胎的孕婦還要小,而且孕婦和胎兒都有營養不良的症狀。
當時的報導寫道,文姨一家僅靠丈夫每月幾百元退休金和文姨蹬三輪車幫人運煤掙錢度日,家裡再也拿不出多餘的錢給她和腹中寶寶增加營養了。
去採訪文姨的記者也在手記中寫到:屋內陳設陳舊而簡單,清一色手工打制沒有上漆的木頭家具,常摩擦的地方早已發白。沒有什麼值錢的物品,可以看到的電器就是一臺老式電視機。
文姨產子的消息上了新聞後,很多市民還給他們捐了很多奶粉、衣服,還有一些錢。文姨也在採訪中表示,「手術費是醫院給的,醫院的職工還捐錢給我呢。」
再後來,生活更艱難了。
文姨做了30多年的運煤做不下去了,開始靠撿撿廢品、幫人搞衛生、過節賣風車等賺些生活費,維持生計。劉叔也沒有工作,終日在家中負責照顧小孩等雜碎工作。
龍鳳胎姐弟出世,體弱多病,弟弟和姐姐經常感冒咳嗽。5歲半時,弟弟身高1.1米,姐姐只有1米,只有平常3歲孩子那麼高。
除了錢,壓垮他們的還有來自年齡的焦慮。
文姨曾說自己年紀大了,越來越不懂得怎麼照顧這對小孩子,最大問題是不會給小孩子做飯,小孩子也不愛吃她做的飯。「很後悔生了這對孩子,其實自己是在害他們。」
當時在一旁的劉叔說,小孩子上三年級了,功課越來越複雜了,自己沒辦法給他們輔導,所以兩個孩子成績越來越差。
鄰居們說,大概在2010年以後,夫婦倆很少出門了。大家偶爾坐在一起聊天時,兩人總顯得很焦慮。老是說他們一天天變老,精力和文化都很有限,無法照顧好一對兒女。他們更怕萬一兩人不在了,一對兒女又沒有成年,到時沒人照顧怎麼辦。
漸漸的,文姨精神開始有些不正常了,她老是說自己被人害,有人放毒氣,經常到派出所報案。隨後家裡門窗一直都是緊閉。等到文姨好不容易從精神病院出院,沒有想到的是,輪到了劉叔精神不正常。
劉叔在親戚眼裡也開始抑鬱,並且開始吃精神類藥物。「飯也不煮了,什麼也不做,就是吃飯睡覺,家務都是文姨做。」外甥謝先生說。
兩個大人開始漸漸崩潰。
2012年2月7日,文姨和劉叔找到當地居委會,希望能有人收養兩個孩子。而文姨還曾偷偷溜上樓頂,結果被鄰居發現勸了下來,劉叔為了看好她,晚上就睡在客廳裡。
但是在10日早晨,悲劇還是發生了。文姨衝出家門一躍而下,約兩分鐘後,追出來的劉叔也離開了天台。
關於劉叔的死亡,一種說法是他為了救文姨墜樓,一種說法是他沒救下文姨,絕望赴死。這樣的生活太累了,兩人尚且承受不來,一個人更不行了。
04落幕
兩個大人離去,留下一個難題:孩子。
當時,姑姑希望舅舅撫養兩個孩子,但舅舅年紀大了,力不從心,並認為從基因講,兩個孩子和母親沒有關係。
這時大家才發現,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中,兩個孩子或許是最難的。
面對父母的離世,這對「龍鳳胎」表現截然不同,弟弟亮亮哭得厲害,表現得很不開心,而姐姐欣欣則好像沒什麼事發生一樣,都藏在心裡。
一直的營養不良,讓兩個孩子比同齡人個頭小上許多。他們告訴親戚們,經常吃不上肉,也穿不上新衣服…
但大家料理後事的時候,發現冰箱裡有肉、臘腸,只是不知放了多久,還有變形了的巧克力,家裡也有很多新衣服,卻都沒穿過……他們在家裡,爸爸媽媽不看電視,不開電腦,網費也沒有交,他們也不讓孩子看。
事情的結局是,兩個孩子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關注,有一些單位捐款,也申請了低保、孤兒養育費。至於上學問題,他們得到了一位老師的幫助,可以免費讀完高中,平時在學校或者在姑姑家,周末幾個親戚輪流接他們回家。
05思考
悲劇的發生總令人扼腕嘆息,卻仍有人前赴後繼。
有一位母親以60歲高齡孕育了一對雙胞胎,卻在7年後後悔,因為年齡的關係,沒有精力去照顧孩子。
2018年,一對遼寧的農民夫婦高齡做試管嬰兒的報導,也與文姨的狀況何其相似:
這位母親在53歲的時候,通過試管嬰兒的技術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男孩,並為此傾家蕩產,花掉了四十多萬元,將家裡的房子也抵押給了銀行,貸款七萬元。接受採訪的時候,她也語氣堅定地說:我不後悔,我一定要把兩個兒子撫養成人,誰能體會我一位母親曾經中年喪子那份傷痛呢?
有人說,這樣父母太過自私,不計後果,沒有考慮孩子,也有人說,都是「無後為大」、「沒有孩子的家庭不完整」這樣的傳統觀念影響太深…
技術的發展,原本是為了人們,從絕望中找到希望,但在這樣的情景下,強求來的完整就真的是好的嗎?是對的嗎?
文字素材來源: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等
圖片素材來源:南方都市報等
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