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國剛剛成立便受摧折之時,陶行知滿懷憂鬱與激憤,奮筆寫成畢業論文《共和精義》,以其深邃的精神、精闢的見解而獲得全校第一名。面對兵荒馬亂的國內局勢,陶行知為了掌握救國本領,毅然赴美留學,於1917年夏獲哥倫比亞大學「都市學務總監資格文憑」之後,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國。接下來的近10年之中,陶行知對中國教育的前途極為憂慮,經過苦苦尋覓之後,他決定繼續為中國教育尋找曙光,探求生路,致力於鄉村教育運動。
目標確定之後,陶行知便開始付諸行動。從1926年7月開始,他先後在南京、無錫等地參觀考察,最後選定了南京和平門外燕子磯附近一個叫曉莊的村子,決定在這裡創辦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經過精心籌備之後,陶行知在全國各報章雜誌上登載了南京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的招生廣告。廣告內容極為獨特,內中規定:凡初中、高中、大學程度的學生;有農事或土木工經驗;有相當程度並願與農民同甘苦,有志於增進農民生產力、發展農民自治力的在職教師,均可報名參加。倘有志興辦鄉村小學,為預備師資而選擇合格學生保送來校學習,則尤所歡迎。廣告還特別聲明:「小名士,書呆子,文憑迷,最好不來。」
1927年3月11日,中國教育史上別開生面的一場入學考試在曉莊舉行。這天上午,來自上海、北京、蘇州、杭州、鎮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13名考生在燕子磯小學的幾張長桌上揮筆疾書。國文題目為《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話對不對?》。大家文如泉湧,淋漓盡致地批判了這個謬論。下午,考試演說。試題有20個,內容包括社會問題、家庭問題、教育問題、時事問題、自然科學問題、農村生活問題等。考生一個個挨次抽籤,準備3分鐘後,用「國語」向請來的農民、小學生等演講3分鐘,由指導員當場評分。不少人有生以來從未在大庭廣眾下發表演說,憋得面紅耳赤。儘管如此,陶行知還是發現了每個人的特長。第二天,考試勞動。13個人脫下長袍,穿上草鞋,來到曉莊的空地上。每人在畫好的方格內站好,哨聲一響,立即揮鋤墾荒。個個累得滿頭大汗,氣喘籲籲。考試時間結束時,許多人都未達到預定的一半。他們正在為考試成績擔心時,陶行知笑呵呵地說:「今天的考試,是破天荒第一次,你們的成績,都是一百分。」
3月15日,在勞山腳下的一片開闊荒地上,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舉行了別開生面的開學儀式。滿山遍野,一片歡騰。留聲機播放著樂曲,校旗在春風中飄揚,到處都豎立著白底紅字的鄉村教育信條標語牌,附近農村的男女老少如趕集一般雲集荒野。參加典禮的,除本校師生外,還有附近幾個小學的師生,以及城裡來的江問漁、陳鶴琴等教育界知名人士,總共100多人。在開學典禮上,陶行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今天是我們試驗鄉村師範開學的日子,我們沒有教室,沒有禮堂。但我們的學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我們要以宇宙為學校,奉萬物為宗師。藍色的天是我們的屋頂,燦爛的大地是我們的屋基。我們在這偉大的學校裡,可以得著豐富的教育……今天到會的農友很多,他們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向他們好好學習。」
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不同於一般的普通學校,它的辦學精神為「教學做合一」。為了適應中國鄉村教育的實際需要,陶行知把杜威的名句「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顛倒了過來,改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意思是,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要受什麼樣的教育;過改造社會的生活,就要受改造社會的教育。綜納起來,曉莊學校的與眾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校舍特異。開辦之初,學校沒有校舍。在未建成之前,大家借宿於附近燕子磯小學或農民家中。陶行知就曾借住在一農家牛舍之中,和「牛大哥」同睡。在建造過程中,雖大部分工作由建築工人完成,曉莊全體師生也不甘示弱,個個頭戴草笠,腳穿草鞋,一齊投入到勞動之中。曉莊學校的房舍全部由美術指導員朱葆初設計、監造。這些校舍,吸收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風格,雖都以土坯壘牆,茅草作頂,但統一、和諧中又各有特色,顯得經濟、樸實而又典雅、大方。陶行知所題名稱,也極具特色,如稱大禮堂為「犁宮」、餐廳為「食力廳」、圖書館為「書呆子莫來館」、廁所為「黃金世界」等,處處充滿了革命的精神。
二是教員特異。曉莊沒有專門的教師,只有經驗較深和學問較多的輔導員。陶行知一方面把那些富於實踐經驗的農夫、村婦、樵夫等勞動者視為學校的師資來源,一方面延聘了一批名師如當時各高校著名教授趙叔愚、邵仲香、秉農山、陳志潛等來校任職。曉莊以一鄉村師範學校,竟然羅致如此雄厚的師資力量,實為國內所少見。
三是學生特異。以學生數量而論,曉莊規模很小,4期學生總共才120餘人。但若以質量論,這些學生滿懷抱負與理想,有一定學歷,又有一定實際的經驗,遠非一般學校所能羅致。
四是經費特異。曉莊開辦之初,就面臨著經費奇窘的局面。陶行知利用各種社會關係,爭取各界支持,終於籌集到一批贊助者,從而保證了曉莊學校的正常運行。曉莊這種集資辦學的方式,為日後私人辦學籌集款項樹立了榜樣。
曉莊學校既然在鄉村開辦,且命名為鄉村師範學校,與農民相聯繫,為農民辦實事便是其重要內容之一。從這點出發,曉莊師範學校為農民做了許多好事。他們開辦了中心小學、鄉村幼稚園、民眾學校,教育農民和他們的子女學習文化,提高生活能力;開辦了鄉村醫院,免費為農民治病;開辦了中心茶園,開闢農民健康的娛樂場所;建立了農業科學館,推廣良種,宣傳科學種田;開辦了信用合作社,幫助農民維持生計,渡過災荒;積極鑿井、築路、造林,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組織滅蝗指揮部。投入滅蝗工作,幫助農民消除蝗災;舉行與農民的聯歡會、聯村運動會,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設立鄉村兒童遊戲場,供校內外兒童遊戲;建立聯村救火會、曉莊武術會、鄉村藝術館、中心木匠店、石印工廠、曉莊商店等等。
南京曉莊學院現為江蘇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2000年,原南京市師範專科學校、南京教育學院、南京市曉莊師範學校合併升格舉辦本科教育;2014年,南京幼兒高等師範學校併入。90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多萬名基礎教育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其中湧現出數百名中小學特級教師、教學名師和教育管理者,被譽為「中小學教師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