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裡,我們為廣大網友們推出了「小白入門寶典」系類欄目,顧名思義,該欄目主要是面向小白用戶普及一些實用的音頻入門知識。到目前為止,在11期的欄目中,我們為網友們介紹了音箱的擺位、常見選購誤區、常容易混淆的音頻概念、藍牙音箱/耳機選購、手機耳塞選購等知識;也有關於音效卡、解碼器、耳放以及動鐵和動圈耳機的區別等知識,同時也為小白用戶們解決了一些常見的音頻相關問題。
請默默收藏 最實用的音頻入門知識匯總
其實談到小白這個詞,可能有些人會有點避諱,因為大家可能都不太喜歡被別人稱為小白,尤其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更是如此。不過在網絡上我們就不必有這樣的顧慮,因為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遇到你不懂的或感興趣的事物,去學習了解就是了。例如你需要一款音箱又不知該怎麼選,為什麼不花幾分鐘看一看小白入門寶典之音箱的常見選購誤區呢?
在如今的網絡時代裡,那些有用的知識就應該做到資源共享,而不應該放在圖書館裡落的滿是灰塵(亞倫·斯沃茨也是這麼想的)。因此,我們把這11期音頻入門知識做了一個匯總,並提供給有需要的網友們來查閱。如果你在音箱、耳機、解碼耳放等相關的音頻產品方面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那麼筆者希望這篇常用音頻入門知識匯總可以幫到你。
文章主旨:音箱的擺位也是很講究技巧的 很實用哦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02/5027974.html
原文節選:
我們先從外觀結構比較簡單的2.0音箱(只有左右兩個音箱)開始介紹,俗話說距離產生美,而2.0音箱的擺放包括三個距離:1、音箱與牆的距離;2、音箱之間的距離;3、人與音箱的距離。首先說音箱與牆的距離,由於市面上大多數2.0音箱的倒相孔都是後置的,建議將音箱與後牆和側牆的距離保持在20—50CM之間,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確保音箱工作時倒相孔中的聲波可以完全放出,使聲音更飽滿;切記不要將音箱緊靠牆壁,那樣再好的音箱也出不來效果。
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音箱架配以正三角形擺法(圖片來源:www.exound.com)
2.1音箱擺法
所謂2.1音箱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在2.0音箱基礎上多加了一個「低音炮」,經常在家裡看電影和玩遊戲的朋友對於低音炮一定都很熟悉,有了它我們才能得到澎湃震撼的聲音以及酣暢淋漓的影音遊戲體驗。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筆者經常會看到很多用戶都把低音炮擺放在桌面上,雖然低音炮本身並沒有指向性,但在大音量下,還是會無法避免共振,使低音變得渾濁。
桌面式5.1音箱怎麼擺?
桌面5.1音箱雖然沒有2.0和2.1音箱的普及率高,但它卻是看電影和玩遊戲時最佳的選擇,因為它可以帶給你更加逼真的震撼的音效。5.1音箱由一個低音炮、一個中置音箱和四個環繞音箱(分為左右兩個前置音箱和左右兩個後置音箱)共同組成,如果你將他們的位置擺放好了,可以得到更好的立體聲音效。
文章主旨:我們在選音箱時會有哪些常見的誤區?怎麼解決?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03/5039225.html
原文節選:
現在市面上的音箱材質主要以木質和塑料為主,而像金屬這樣的材質基本都用於高端音箱,在中低端音箱裡很少見(例如HiVi惠威X系列高保真桌面音箱)。我們平時在選購音箱時都認同一個觀點——木質音箱的聲音一定比塑料音箱好,乍一聽這話好像說的沒有什麼錯,因為市面上一些主流的音箱都採用木質材料打造,而塑料音箱好像普遍都比較廉價,音質自然沒有木質音箱好。可是大家並不知道,所謂的木質音箱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大的「水分」。
用劣質刨花板製成的音箱聲音很難聽
除了材質以外,我們平時在選購音箱時也都會比較關注它的功率大小,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不管是2.0、2.1還是5.1音箱,都得要大功率的;經常會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小功率的沒有勁,大功率的聽著多過癮啊!」。這話表面上聽著好像挺有道理,大功率音箱的聲音更加震撼,密度和動態範圍更大,看電影和玩遊戲時表現更出色。
所謂的1200W峰值功率 實際額定功率僅為100瓦
對於喇叭 不要一味的追求大(圖片來自百度)
聊完了功率,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喇叭,喇叭是音箱的靈魂,箱體內部一切電路設計和聲音的調校最終都要通過它來展現。我們平時在選購音箱時普遍都喜歡買喇叭尺寸大的,認為喇叭尺寸越大聲音越好,卻不知這樣的理解太過於片面。首先,喇叭尺寸大確實會讓聲音更具衝擊力(尤其是低頻),在看電影和玩遊戲時的聲音表現會更出色,也就是平時我們所形容的澎湃震撼的音效。
文章主旨:總結平時我們最容易混淆的音頻感念,並解釋清楚。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05/5053420.html
原文節選:
音箱和音響:
不要小看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對於很多小白用戶來說都不太了解這兩個詞的區別和聯繫,也很容易將這兩個詞的概念混淆。首先說音響,它是一套完整的設備(或者說是一個系統),而音箱則是這套設備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音響中的揚聲器,它的作用是把功放放大的電信號變成聲音信號傳輸到人的耳朵;而除此以外,音響還包括外置功放、音源設備、解碼器、均衡器、麥克風、傳輸線路等等,這些獨立的設備搭配在一起便組成了音響。我們平時所說的家庭影院就是一套音響系統。
音箱是一個聲音輸出設備
前級和後級:
所謂前級指的就是帶有音量調節(Volume)、低頻/高頻增益(Bass/Treble)、平衡(Balance)、聲調(Tone)、回聲(echo)等效果的設備,它的功能是處理接收到的音頻信號,不過前級的輸出信號是很弱的,如果直接接到喇叭可能我們只會聽到很小的聲音,這個時候就需要將聲音信號輸送到後級做放大處理,然後我們就可以聽到更加響亮的聲音了。
Hegel H4SE後級放大器(用來加強信號輸出功率的)
DAC的中文解釋為:數字/模擬轉換器
數字音頻與模擬音頻:
數字音頻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通過數位化手段對聲音進行錄製、存放、編輯、壓縮和播放的技術。它是隨著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聲音處理手段,被廣泛應用於音樂的後期製作和錄音當中。數字音頻本身是一種數據,它將音頻文件轉化成數位訊號並保存,人耳是無法聽到的;因此它必須將這些數位訊號通過數/模轉換器(DAC)轉換為模擬信號,再通過喇叭傳送出去,我們才能聽到聲音。數字音頻的優勢在於它的存儲、編輯和製作都很方便,我們平時所說的杜比(DOLBY)音效就是數字音頻。
文章主旨:雖然現在大家對於音效卡的關注已經沒有那麼高 但還是有必要了解它的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06/5066724.html
原文節選:
錄音:
錄音可以說是音效卡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雖然很多普通用戶平時並不太在意音效卡的錄音功能,但它是一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樂趣的功能;如果音效卡的錄音素質還不錯,那麼你只需要一隻好一點的麥克風,甚至錄製一張個人CD專輯都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目前高端音效卡可支持96KHz/24bit的錄音,實際錄音效果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樣就為組建家庭錄音室的硬體環境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音效卡的基本結構
播放數位音樂:
播放數位音樂也是音效卡的基本功能,從原始的WAV到流行的MP3,再到後來的WMA等音頻格式,使得數位音樂形式被廣泛傳播;而現在,一邊工作一邊聽歌已經成為了很多用戶的習慣。目前市面上發燒級的音效卡可支持192KHz的採樣率,量化位數也高達24bit;有了音效卡,我們才能從電腦上聽到美妙動聽的音樂。
錄音時需要音效卡
外置音效卡接口示意圖
實時效果器:
隨著PC遊戲的3D畫質越來越高,玩家對於遊戲音效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而這就要求音效卡具有非常強大的運算能力以及模擬真實的音效,在這樣的需求下就誕生了遊戲音效卡。好的遊戲音效卡可以讓玩家體驗更具感染力和更理想的聲音效果;並通過在遊戲和應用軟體中加入預置的類似大廳、洞穴、水下等模擬環境,讓玩家體驗身臨其境的逼真音效,從而讓虛擬的遊戲世界瞬間變得栩栩如生。現在一些高端遊戲音效卡的音效甚至已經超越了昂貴的家用音響系統。
文章主旨:如今市面上的藍牙音箱五花八門 我們究竟該怎麼選?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07/5078382.html
原文節選:
注意藍牙版本:
雖然去年12月已經公布了最新的藍牙4.2標準,不過真要等到該標準全面應用於音箱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即便是藍牙4.1標準到現在也並沒有完全普及;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藍牙音箱搭載的都是4.0標準,該標準在國內來說還是屬於比較新的了,搭載了藍牙4.0標準的音箱可以全面兼容時下任意一款帶有藍牙功能的設備,而且傳輸穩定範圍廣、低延遲、低功耗;然而現在還是有一些仍採用藍牙2.1和3.0老版本的音箱,價格往往很便宜,但如果你就圖便宜而買了這類產品,在後續使用上你會可能會遇到藍牙傳輸不穩定、覆蓋範圍小、續航短、延遲過長等問題。因此提醒大家一定要選擇搭載藍牙4.0標準的音箱。
一定要選擇支持藍牙4.0標準的音箱
免提通話更輕鬆:
除了藍牙和NFC,來電免提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在藍牙模式下,當手機來電時,用戶就可以通過音箱上的免提鍵接打電話;例如你正在家裡做飯時手機來了一個電話,如果你騰不開手就可以通過藍牙音箱上的免提鍵接聽電話;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場景就是在開車時,通過免提鍵接聽電話可以釋放你的雙手,讓你的駕駛更加安全。因此我們在選購藍牙音箱時應該注意一下是否帶有免提通話功能。
免提通話更安全
Pad藍牙音箱 騎行藍牙音箱
手機藍牙音箱 戶外藍牙音箱
有針對性的挑選:
雖然說目前市面上的藍牙音箱主要分為兩大類,但是根據功能和用途又能細分出很多種類,例如專為騎行、登山、野營、手機遊戲、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設備打造的藍牙音箱;如果你喜歡戶外運動,一定要選擇帶有防塵、防水、防摔的音箱,這類音箱可以在很惡劣的環境下正常工作。如果你經常使用手機看電影、玩遊戲和聽音樂,那麼你可以選擇專為手機設計的藍牙音箱(也有專為Pad和筆記本電腦設計的藍牙音箱)。總之,在選購時一定要記得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選擇相對應的藍牙音箱。
文章主旨:帶大家了解運動藍牙耳機 並為大家講解如何選購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08/5081053.html
原文節選:
造型一定要簡潔:
如果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在運動時選擇一款藍牙耳機,那麼我想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它方便啊;沒錯,我們在運動時隨身配戴的設備肯定是越少越好,如果你使用的是傳統有線耳機,那麼你就要另外搭配手機或MP3播放器,然而這些設備會成為你運動的累贅;而如果使用藍牙耳機,你就只需戴上耳機,把手機放在一邊放音樂就可以了,瞬間讓你在運動時一身輕鬆。
外觀簡潔很重要
配戴的牢固性與舒適度:
除了簡潔的造型,配戴時的牢固性和舒適度對於運動藍牙耳機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個經常去健身房運動的人,每次至少也要保證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會跑步、跳躍、做器械等運動,這就需要我們配戴的運動耳機不會因為劇烈運動而滑落,否則會徹底打亂你的節奏。另外,如果沒有良好的舒適度,你的耳朵很可能在身體運動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出現脹痛和壓迫的感覺,因此,舒適度也是我們在選購運動藍牙耳機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建議大家可以多看看用戶對於產品的評論)。
耳機的牢固性和舒適性非常重要
良好的隔音效果可以讓你更專心的運動
穩定的信號接收更重要:
對於一款藍牙耳機來說,穩定的信號接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會直接影響你在運動時的心情;雖然現在市面上的很多藍牙耳機都宣稱自己的產品在10米範圍內都可以達到有效的信號接收;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發現很多藍牙耳機的信號接收都不太穩定,有些甚至在5米以外就開始出現信號間斷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選購時一定要注意藍牙耳機的信號接收能力。
文章主旨:從研發、開模、生產到營銷推廣和代言等環節,解釋好耳機為什麼賣的貴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09/5094630.html
原文節選:
一款耳機從研發到正式上市要經過很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需要成本,而對於一款售價幾千元的耳機來說,單是研發的成本可能就很高,這其中包括研發工程師團隊的工資、設備/軟體的費用和工程機的生產加工費。工程機屬於樣品,是用來檢驗和送測的;因此在外觀、聲學結構、線材等方面可能都會進行調整和改進(如果是藍牙耳機的話還會更複雜);並且這個過程可能還會反覆多次的進行,而每一次都是需要耗費成本的,最終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那些上千元的耳機到底貴在哪裡?
接下來這個環節可以說是非常耗費成本的,就是模具組的製造(簡稱開模),包括機械設備與模具都是佔總投資較高的生產工序,生產技術和材料等都有可能給開模增加成本,但它又是耳機進入量產前最重要的環節,耳機所需的各部分構件就是通過這些模具製造出來的,對於一套製造耳機的機械設備和模具來說,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也不足為奇。
技術要求嚴 生產成本高
明星代言太燒錢
在量產耳機產品正式發布之前和上市之後,廠商們都必須給自己的產品打廣告做推廣,沒有一個好的營銷團隊是不行的,而這部分的投資顯然也是非常高昂的,如果再請個明星做代言的話,砸個千八百萬的也不新鮮。因此大家可以換位想一下,廠商投入了這麼大的資金,怎能不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呢?
文章主旨:如今使用手機聽歌的人越來越多 那麼怎麼挑選一款好的手機耳塞呢?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10/5105822.html
原文節選:
從目前的整體銷量來看,入耳式手機耳機是最受歡迎的,它的優勢在於配戴牢固,隔音效果比較好(相比於耳塞式手機耳機來說);至於舒適度怎麼樣,還得看具體某一款耳機的人體工程學設計。這裡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市面上那些非常廉價的耳機根本談不上任何人工學設計,這些山寨小廠所使用的一般都只有一種模具,只不過在外觀和顏色上稍微做了一些改動,讓他們看起來「與眾不同」,至於戴著舒不舒服,呵呵...
入耳式手機耳機配戴牢固 而且隔音效果好 可作為首選
不過在唱歌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麥克風,筆者使用的是一款一百多元的普通手機耳機(品牌就不給大家透露了,你懂的),它的麥克風效果實在是太差了,真是不唱不知道,一唱嚇一跳;首先是麥克風的降噪效果非常差,人聲和氣息稍微大一些就會出現嚴重的破音,而將麥克風離遠一些人聲又變得很小;因此,用這種廉價的手機耳機K歌你根本找不到一點唱歌的樂趣。後期在更換了一款五百多元的手機耳機後,麥克風的整體聲音表現得到了明顯提升,看來真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啊。
「唱吧」等手機K歌軟體正在考驗手機耳機的麥克風質量
需要注意耳機線控上的按鍵功能是否齊全
當然,除了麥克風,我們在挑選手機耳機時還應該注意線控的功能按鍵,有些線控上的按鍵支持接打電話、音樂播放、音量加減、上下曲切換和相機模式下的拍照功能;而有些線控上則只有一個支持接打電話和音樂播放功能的按鍵,因此我們在挑選時要特別注意一下。另外還有兼容性的問題,有些手機是專為iPhone、Android、Windows系統手機設計的,因此在不同系統的手機之間會出現不兼容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在選購時特別留意。
文章主旨:大家都知道動圈和動鐵耳機 但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本文給你答案
原文連結:http://headphone.zol.com.cn/512/5122493.html
原文節選:
成本差異:
動圈耳機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絕對主流的耳機,我們平時使用的耳機基本都是動圈單元,無論是頭戴式還是耳塞式;而且動圈耳機的價格普遍比較便宜(當然也有貴的),淘寶上那些十幾元到幾百元的耳機絕大多數都是動圈的,這也表明動圈單元的成本可以控制的很低,那些十元耳機的單元成本大概也就一兩毛錢(沒開玩笑哦),商家們靠的是走量,賣的多當然就有的賺嘍;而動鐵單元相對來說成本明顯要高一些,即便是買個入門級動鐵耳機,也要至少兩三百元。
體積差異:
我們平時使用的頭戴式耳機都是動圈單元,包括市面上各種類型的音箱,所使用的也都是動圈單元;它也可以做的很小,耳塞式耳機一般都採用直徑為9mm或13.5mm的動圈單元,以便塞到我們的耳廓裡;像鐵三角ATH-CKN50這款入耳式耳機則採用了直徑僅5.7mm的微動圈單元,讓耳機變得更加小巧輕便,佩戴更舒適。而動鐵單元的尺寸只比米粒大一些,套上一個矽膠耳塞,可以很輕鬆的塞進我們的耳道深處;因此,動鐵單元的體積特性決定了動鐵耳機基本都是入耳式的。
工作原理:
我們都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要產生聲音,就必須要有振動源的(物體)存在,耳機內部的薄膜就是振動源,薄膜上附有導線圈,利用電流流過導線圈產生磁場,磁場和永磁材料相互作用,推動薄膜振動產生聲音,這是動圈單元的工作原理;而動鐵單元是通過一個結構精密的連接棒傳導到一個微型振膜的中心點,從而產生振動並發聲的;二者在工作原理上會有一些區別。
文章主旨:音頻解碼器是什麼?有什麼用?小編為你一一闡述
原文連結:http://sound.zol.com.cn/512/5126708.html
原文節選: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解碼器,它是一種數字模擬轉換器,又稱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是一種通過電流或電壓的形式將數位訊號轉換為模擬信號的設備;像我們平時使用的CD機、DVD機、可攜式播放器、電視、手機等設備都帶有解碼器,因為只有通過解碼器的數/模轉換功能,我們才能從這些設備上看到視頻圖像和聽到聲音。
可能有人會問,「數位訊號和模擬信號有什麼區別?」,簡單的說,數位訊號(Digital Signal)是指用0、1....的數字來表達的代碼,一般採用二進位數來表示,這種信號是不能直接被人看到和聽到的。而模擬信號(Analog Data)則是指用連續變化的物理量所表達的信息,例如有線連接的電話、攝相機攝下的圖像、錄音機錄下的聲音等,是可以被人直接識別的。
解碼器的作用就是將這些我們原本無法看到和聽到的數位訊號轉換為可供人識別的模擬信號;在音頻設備中,解碼器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從數位訊號轉換成模擬信號的過程中,解碼器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輸出的模擬信號的質量,同時也決定了最終的聲音效果;因此,解碼器越好,得到的聲音效果就越好。
文章主旨:帶大家了解耳放 同時告訴你它到底最適合那些用戶
原文連結:http://headphone.zol.com.cn/513/5134154.html
原文節選:
耳放的種類:
目前市面上的耳放類型包括適合家用的臺式耳放、可隨身攜帶的可攜式耳放,以及解碼耳放一體機(同樣分為臺式和可攜式)三種類型;臺式耳放的價格相對比較昂貴,少則一兩千元,多則上萬元;可攜式耳放的價格普遍要便宜很多,少則兩三百元就可以買到,當然綜合素質表現肯定很一般了。而目前銷量最高的就是解碼耳放一體機了,它同時兼容數字模擬轉換器和放大器功能(例如節奏坦克 小夜曲USB),對於驅動耳機和音質的提升都有比較顯著的效果。
森海塞爾 HDVD800 旗艦耳放
耳機的阻抗和靈敏度:
對於耳機來說,阻抗表示著耳機是否容易被驅動,阻抗小的話,只需很小的電流就可以驅動,也更容易發出正常的聲音效果。還有一個參數是靈敏度,它是指輸出1毫瓦功率在1KHZ下的聲壓級,靈敏度數值越大,耳機的音量越大,當然,音量大並不代表就能得到好的聲音,這兩點不是必然關聯性的。
CAYIN(凱音)C5 可攜式耳放
高阻抗耳機的優點:
高阻抗/低靈敏度的設計首先是因為那些中高端耳機基本都採用大尺寸動圈單元設計,低靈敏度對於整體聲音的控制力來說很重要,也可以獲得較好的低頻響應;並且對於大尺寸動圈單元來說,單元內的振膜都有一定的厚度,只有足夠的電流通過才能更好的將振膜驅動。另外,高阻抗的設計也是可以更好的過濾掉信號中的雜訊,並且如果驅動電壓足夠,高阻抗反而會帶來更高的換能比。
總結:
其實不單是小白用戶,以上這些相關的音頻知識可能對於一些發燒友來說也並不是非常的清楚,資源的共享目的就在於讓每個人都可以掌握這些知識,只有這樣,作者所發表的文章才有意義。以上就是今年一季度的音頻入門知識匯總,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一點點幫助。也希望網友們繼續關注小白入門系列的後續文章。
我當耳機導購忽悠人的那些年 常用音頻格式有什麼區別?
不應該放在圖書館裡落的滿是灰塵(亞倫·斯沃茨也是這麼想的)。因此,我們把這11期音頻入門知識做了一個匯總,並提供給有需要的網友們來查閱。如果你在音箱、耳機、解碼耳放等相關的音頻產品方面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那麼筆者希望這篇常用音頻入門知識匯總可以幫到你。
於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