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都已經立過了,不少朋友是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假期走向了盡頭,好日子快到頭了,所以趕緊抓著暑假的小尾巴,再出去浪上一波。在前不久列出的暑假旅遊城市的TOP前十中,咱們的帝都北京果不其然的光榮的位居榜中。
許多遊客來北京,特別是首次來這裡的遊客,選擇方向大致都逃不過遊故宮、爬長城、鳥巢、水立方、南鑼鼓巷......臨走前再帶回家一隻北京烤鴨。但是旅遊也是有學問的,可不只是曬曬太陽拍個照發個朋友圈就成功的事情。當然,這只是代表小編的個人看法。那麼,今天小編便要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遊故宮這件事。
在小編的心裡,第一次遊覽故宮可不是一件說走就能走的事兒,它是要分為四部:第一,做課前預習;第二,提前了解展覽再訂票;第三,真正的遊故宮;第四,爬景山公園。那我們就來一一述說。
首先,我們說一說做課前預習這件事。小編身邊有一位朋友,在得知小編準備得當了要起身去故宮的時候,說了一句讓小編當場吐血的話,「故宮沒什麼好看的,就是一堆房子,這個看看那個看看就沒意思了,兩個小時肯定能出來。」好吧,小編只能選擇默不作聲,畢竟每個人的愛好是有所偏差的,我們眼裡的對很可能就是別人眼裡的錯,所以不必過多爭執。但是,在小編看來,功課做不足就遊覽故宮,那只會浪費時間和門票錢。
那麼要怎麼預習呢?在這裡有兩條路子可以走。一種,是小編推薦的麻煩路子,如果你有耐心且對中華民族文化有興趣去了解,那就可以選擇走這條路。適量的讀一些和故宮相關的文獻,或者選擇觀看一些故宮的紀錄片,在這裡十分推薦兩部作品:《故宮100》和《我在故宮修文物》。這兩部片子真的能喚起大家對故宮文化的熱情。記得「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作品大火的時候,全國大大小小的許多地方都掀起了故宮浪潮,大家對故宮的熱情瞬間高漲,這背後的原因最多的便是,觀眾們看到了這座城背後的韻味,只是散發出的那麼一點點,便已經誘惑的大家邁不動腿了,更不用說你多加了解了!
但如果你已經啟程了,那就選擇上網簡單的了解一下故宮的背景,要知道它什麼建築最特色、什麼地方最費工夫、什麼地方最耐人尋味。千萬不要只帶著一雙眼睛和攝像頭就去了。
如果你做好了功課,那麼你看到的故宮便不只是一堆房子,而是精心雕刻的鬥拱、飛簷和琉璃瓦;文華殿前的一方土地上便不是一堆坑坑窪窪的破磚,而是你步步踏過的情懷。你看到殿外的龍頭不會是一帶而過,而是突然醒悟原來這就是九龍吐水;你看到文物便也不再只停留於華麗的表面,而是能想到修復師傅們背後一分一秒地汗水和一次次彎下的腰。
飯菜不加調料也可以填飽肚子,但是我們不接受,因為太無味。遊覽故宮,也是這個理兒!
第二,先關注展覽再訂票。說故宮沒有意思的朋友,要麼是沒做好功課,要沒事沒選對日子。對於常去故宮的朋友來說,去故宮就是去看展,對於新晉的遊客而言呢,看故宮如果還能順便看一場精緻的展覽,那就可是再好不過了!
故宮裡的展覽是不斷更新的,如果你願意多花一點心思去了解,是會讓你的收穫翻上一番的。就拿2017年9月展出的《千裡江山圖》來舉例子,這幅作品在建國之後只展出了4次,分別是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二零一三年和去年。曾經中間隔著三十年未曾出現在大眾面前,誰知道下一次的再現會是什麼時候呢?所以,提前了解故宮的展訊,也是遊故宮必不可少的條件啊!
第三,進入故宮遊覽。這也是有技巧的。故宮雖說是8點開門,不是節假日還好,一旦碰上法定的假期,等你八九點到了故宮那怕是要排到中午的豔陽高照了,更不要想能拿到稀有展覽的展票了。
如果你順利的進宮了,不要著急跟著人群往前走,那樣子你什麼都看不到也看不好。很多人都是一路低著頭向前走,但是殊不知再踏盡午門的那一刻,便已經有眾多的學問撲面而來了,你可以按照你腦中殘留的記憶,去慢慢的對照古蹟,那將會是別有一番趣味呢。除了這一點,每次搜索故宮遊覽攻略的時候,都不免得會看到有人建議先沿著中軸線觀賞。就是因為這樣,遊客們才都只會集中在中軸線上,反倒是兩邊的風景無人欣賞,這便是你的好機會了。如果你想拍出沒有人得故宮,想任意的凹一個造型,那就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時機了。
其次要提醒的一點是,既然進了故宮就一定要捨得再花上一點錢,把鐘錶館和珍寶館的門票也買了,故宮內只有這兩個內館是需要加購門票的,但是也是讓你看了絕不會後悔的地方。在那裡面,你會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什麼叫富貴什麼叫奢華什麼叫權力。
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登景山。這一步就像我們參加聚會一樣,飯局最後一定要上一道湯,潤潤口。你說不喝也行,但就總差了那麼一點點不圓滿。我們遊故宮,是身在局中,景山頂給了我們做局外人的機會。站在觀望臺上,你會一覽你剛剛走過的紫禁城,你走了那麼久的地方原來只有這麼大,近看是那麼金碧輝煌的地方,遠觀竟然會更磅礴。只是登山這一步,便一定會讓你的故宮之旅收穫更多的感慨。至此,一次完美的故宮之旅才算圓滿結束。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都在倡導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然而有的旅行,它本就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