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習群裡有不少姐妹提出這樣的疑問:
孩子近期排尿越來越少,而且顏色漸黃正常嗎?孩子尿液氣味很大正常嗎?孩子尿液呈淡紅色正常嗎?……
尿液作為人體的排洩物,不僅可以帶走體內的有害物質,還預示著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今天我們就著這些疑問,來說說如何通過寶寶的尿液辨別寶寶的健康狀況。
No.1通過觀察尿次和尿量來判斷
正常的尿液:
孩子年齡越小,新陳代謝越旺盛,熱能和水的代謝就越活躍,同時新生寶寶膀胱較小,食物又多是流質,所以尿量尿次較多。
當然,這也與寶寶的飲水量、氣溫、溼度、食物種類、活動量及精神因素有關。
一般情況下,
剛出生5天的新生兒,尿次較少,每天4~5次,(新生兒液體攝入較少);6-10天的寶寶,尿次每日可達20次左右;6個月至1歲的寶寶為15~16次;2-3歲的寶寶,10次左右。
剛出生的寶寶排尿量大多幾十毫升,隨著寶寶不斷成長,尿量會慢慢增加到上百毫升,待寶寶1歲之後尿液量會逐漸穩定。
異常尿液:
寶寶的排尿量突然減少,這時我們要看寶寶是否由腹瀉、發熱、腎病等原因所致的。寶寶若是腹瀉、發熱,平時要注意給寶寶補充適量水分,如果出現水腫,減少媽媽鹽的攝入量,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寶寶有尿頻現象但尿量並無增加時,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所致,這時就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了。寶寶的排尿次數和尿量同時增加,一般是生理性原因的,無需太過擔心。No.2通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
正常尿液:
正常小便的顏色呈淡黃色,無氣味兒,且清澈透明。
其實,剛出生的寶寶尿液呈現橙色、粉紅色甚至磚紅色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新生兒尿液發紅是因為新生寶寶的尿液中含有尿酸鹽結晶,當尿酸鹽結晶析出較多時尿液便會呈現紅色,多見於新生兒出生後的早期,一般經過5-7天會慢慢消失。
異常尿液:
1)、尿液呈深黃色
寶寶剛出生時尿液發黃,一般是新生兒黃疸導致的,但如果寶寶較大時,依然尿色深黃,同時伴有發燒、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並在腹部肝區有觸痛,則可能是黃疸性肝炎導致,建議及時就醫。
2)、尿液呈紅色
寶寶的尿液變成深紅色或咖啡色,首先需要明確是否因尿血而引起。尿血是很多疾病的信號,包括腎炎、尿路感染、腎血管病等泌尿系統疾病和心力衰竭、出血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
如果新生寶寶出現尿血,多數是由於先天性尿路畸形導致,也有部分寶寶在劇烈的活動後或者發燒時會出現暫時性的尿血。
寶寶出現這種尿液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3)、尿液呈淡紅色或出現渾濁
寶寶食用含胡紅色染料的食物,如櫻桃、甜菜等,會使尿液變「紅」。若是新生兒,可能是尿酸結晶,無需擔心。
一般而言,病理性的淡紅色或渾濁尿液在女寶寶身上較為常見,可能是尿路感染導致。
這時需要觀察寶寶是否有排尿的次數比平時增多、體溫升高、尿片有異味等現象,如果有以上症狀,則考慮寶寶是尿路感染。此時應讓寶寶多喝溫開水(注意不要一次性喝太多,要分多次喝)以清潔腎臟,同時應儘快就醫。
當寶寶有脫水現象時,也會出現「紅尿」。
4)尿液呈乳白色
寶寶液體攝量不足時會出現尿液濃縮,尿液中的磷酸鹽、尿酸鹽結晶會使尿液呈現乳白色,這種情況多發於寒冷的冬季。如果已經開始食用輔食的寶寶食用大量的蘋果,柿子等含磷酸鹽、尿酸鹽較多的食物時也會出現乳白色尿液。
但若寶寶伴有其他症狀,如腿部腫脹、尿液經過加醋等依然不能變得澄清,則可能是患有胸蟲病或胸導管內有炎症;若寶寶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多半是尿道感染;若寶寶伴有發燒、寒戰、排尿時感到劇烈疼痛,則可能是患有腎盂腎炎。
當寶寶出現以上狀況時,建議及時就醫。
5)結晶尿的原因
結晶尿主要與新寶寶體內尿酸鹽排洩增加以及尿量少有關,不需要特殊處理,可加強餵養,增加尿量,幾天後結晶尿即消失。
有時新生兒出生後較長時間未見排尿,也與新生兒尿中大量尿酸鹽結晶將腎小管堵塞有關,可適當多餵些水糾正。如餵水後超過24小時仍未排尿,應及時請醫生進行診治。若寶寶出生10餘天后仍有尿色發紅等情況,則屬於異常,需要及時就醫。
6)黑色尿
比較少見,見於急性血管內溶血、陣發性肌紅蛋白尿的病人,亦可見於酚中毒、黑色毒瘤、尿黑酸病。另有少數病人服用左旋多巴、甲酚、苯肼等後,也會出現黑尿,停藥後即會消失。
No.3通過尿液氣味來判斷
1)尿液有黴臭味
正常寶寶排出的尿液有一種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時間後,尿液中的尿素會分解成氨,出現明顯的氨臭味。
如果寶寶在剛排出時尿液中就有這種味道,並伴有智力逐步低下的症狀,這時要警惕,寶寶可能會患有苯丙酮酸尿症,應及時就醫檢查。
2)尿液有甜味
新生兒出現甜尿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楓糖尿病」,分為「經典型楓糖尿病」(出生就有)和「間歇型楓糖尿病」。
其中間歇型大多由感染、手術、高蛋白飲食等因素誘發,發作時尿液有楓糖漿味,並伴有嘔吐現象。
來源:月嫂了不起、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