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沒了,女兒沒了!」
6月28日,祝小小(化名)的媽媽怎麼也沒想到,女兒會以如此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也是在當晚,母女二人路過隔壁單元樓,有人墜樓的現場時,
只聽見小小冷笑了一聲。
進家門後,祝小小媽媽剛把門帶上,就看見小小徑直走向客廳窗戶,踩上凳子,背對窗戶而坐,頭朝下,從自家11樓飛身而下,不帶任何眷戀。
從進門到墜樓,前後不過短短十秒。
是什麼讓一個女孩,對這個世界如此絕望?以這樣的方式來與這個世界告別?
我們將時間線倒回到2019年8月,那時她還未滿14歲,
卻被邱某成都一企業公司的老闆,糟蹋了。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公司老總,一個是未成年的學生,兩個處於「平行線」的人,是如何產生交集?
原來,他是通過QQ的附近人的功能找到祝小小的,
兩人熟悉以後,邱某開始以紅包為誘餌,讓她發私密照,以及私密視頻給他。
沒想到,女孩收了紅包,將視頻與照片都發給了邱某,
從此,她的噩夢人生拉開大幕。
拿視頻和照片相要挾,他要求小小與自己見面,如果不答應,就將照片散播出去。
害怕被父母和同學知道的祝小小,只能與他見面,並發生關係導致小小懷孕。
事情敗露後,警方以強姦案立案,但邱某拒不承認。
警方對引產的胎兒,做了DNA檢測,結果是邱某的。
縱觀事件,瞬間讓人想到了鮑毓明,都是有頭有臉的成功人士,都是未成年孩子,
不禁要問,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評論區裡,有條評論格外戳心:
一個鮑毓明倒不下去,千千萬萬鮑毓明會站起來。
對鮑毓明之輩的縱容,是對法律的褻瀆。
同樣與之類似「祝小小」事件,是什麼成了壓死小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小小將自己的人生埋下了定時炸彈。一個紅包,讓女孩將自己的私密照與視頻發給網友,
當對方要求跟她見面開房,如果不照做,就將照片公布於眾。
女孩到底是要臉的,她寧願犧牲自己身體,也不敢面對照片公布於眾後的指指點點。
但女孩家裡缺錢嗎?
其實從採訪視頻中,我們不難看出,小小家裡不至於窮到需要她用身體來換取金錢。
學校老師的批評與體罰,是導火索。事件發生後,尤其女孩被確診為重度抑鬱症患者,需要靠藥物來調節情緒,
女孩的媽媽並未選擇休學,來讓女孩有足夠修養,而是讓孩子繼續上學。
身患抑鬱症的人,原本就敏感,她學習不好,由於上課玩手機被老師當縱侮辱,
她的世界「崩塌」了。
青春期應該以學業為主,正是長身體和長知識的時候。
青春期的孩子,心思敏感,容易想東想西,如果能沉浸於學業,
本身對她們來說也是一種保護。
不好好讀書,不能說就是壞孩子,但大概率是一個處於被破壞狀態的孩子。
她的心思不在學校,不在書本上,一直試圖和外界發生連接,而外界的風風雨雨,
自己又不夠了解,
所以,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如果你發現家裡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不喜歡念書,沉迷於網絡聊天,
對一些超出自己經濟能力之外的物品,有莫大的興趣,那就要小心了。
孩子被害,她是受害者,但如何最大程度預防和保護孩子不被傷害,是父母的責任。14歲的孩子,多次與人發生關係,直到懷孕15周才被發現,
對學習不感興趣,不去上學去兼職,每次很晚回家,喝酒喝到爛醉如泥,身為父母會不知?
武志紅曾說:
「當你不能保護你的孩子,你的一切努力就失去了意義」。
我們的孩子,無論2歲還是24歲都是自己手心裡的寶,
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性教育的基礎上,更深入、更小心,
讓孩子知道,不是「沒有人救我」,而是「我會求救,也能自救」。
許多時候,是我們親手將孩子推向惡魔——因為父母的漠視。
孩子從網絡的追捧中尋找慰藉;
因為父母的不合,孩子從網絡陌生人處尋找認同。
當代信息社會,我們無法時時陪伴孩子請告訴孩子:
任何她感到不舒服、害怕的行為都可以說「不」;
如果一個「不」不能阻止對方對你的傷害,
請毫不猶豫地向父母、朋友、老師或有關機構求助,沒有人會笑話你。
這個世界不乏好人,但殘酷的事件讓我們警醒——人心險惡,防不勝防。
願天堂沒有惡魔,祝小小能快樂無憂的做個天使。
願遲到的正義,早日到來,將鮑毓明與邱某之一輩早日繩之以法。
單選|父母、學校老師、邱某究竟誰該為祝小小的死,承擔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