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佩珍說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唐、宋、元、明、清五朝, 江西共有進士10495名,有狀元41名 。
漢代以來,江西有800餘人列傳,有90人任宰輔。
《明史.儒林傳》共著錄115人,其中 江西35人,居第一。
戰國時期
澹臺滅明,教育家,孔子學生「七十二賢之一」,南昌進賢縣也因他南遊至此而得名。
秦末漢初
吳芮: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歷史名人,項羽封他為衡山王,也是劉邦漢初8大異姓王中唯一一位善終的,他還是九江王英布的老丈人。
滕王閣80位江西人傑圖
梅鋗:歷史上兩個被封為十萬戶侯的人之一,另外一個是秦始皇的仲父呂不韋。當今的梅嶺、梅山、梅村等名字大多和他有關。
漢代
徐稚:徐孺子,東漢高士賢人,經學家,世人稱「南州高士」。《滕王閣序》裡面「徐孺下陳蕃之榻」,江西南昌孺子路,徐家坊都是為了紀念徐稚。
漢代江西名人:唐檀、程曾、陳重、雷義;三國東吳的聶友、徐整、諶禮。
魏晉南北朝
陶淵明,潯陽柴桑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隱逸詩人開山之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外《桃花源記》也出自他筆下。
許遜:許真君,江西南昌人,有許真君斬蛟故事,道教淨明派祖師,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另外張天師在江西境內雲錦山結廬煉丹,丹成而龍虎嘯,所以這座山也叫龍虎山。此外江西南昌特色菜「藜蒿臘肉」也為張天師所創。
雷次宗,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教育家、佛學家,東林寺十八高賢之一。齊高帝蕭道成曾是他的學生。以雷次宗為首的分科教學,對隋唐專科教育的發展有直接影響,是後代分科大學的開端。
此外東晉的高僧,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駐錫廬山的龍泉精舍,並且建造東林寺。
晉朝江西名人:陶侃、吳猛、周訪、雷煥、周續之、熊遠
南朝江西名人:胡藩、鄧琬、吳邁遠、胡諧之、黃法氍
隋唐時代
林士弘,饒州鄱陽人,江西唯一一位稱帝之人。隋末林士弘初隨同鄉操師乞率眾起義,任大將軍。操師乞戰死,林士弘繼領其眾。初稱南越王,後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有北起九江南達番禺廣大地區。
鍾紹京,唐代興國清德鄉人,江南第一宰相。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
綦毋潛,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與著名詩人李頎、王維、張九齡、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私交甚厚,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生事且瀰漫, 願為持竿叟。」
鄭谷,袁州人,其父鄭史其兄鄭啟均為唐代詩人,因《鷓鴣》一詩聲名遠播,又被人稱為「鄭鷓鴣」,《全唐詩》收錄鄭谷詩327首。我更喜歡的是他的《淮上與友人別》「君向瀟湘我向秦」。
盧肇,袁州(新餘分宜)人,唐朝江西第一位狀元。(歷史記載的江西第一個狀元為王季友)
饒娥,江西樂安人,列入《孝女傳》,有「唐代以來全國第一孝女」之稱。
唐朝江西名人:劉昚虛、王貞白、行思、吉中孚、王季友、許和子、吳武陵、熊孺登、陳陶、來鵠、任濤、陶玉、楊筠松。
五代十國時期
董源,江西鍾陵(進賢縣)人。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
孫魴,江西樂安(全唐詩作南昌)人,為五代南唐著名詩人。其《題金山寺》、《甘露寺》二首膾炙人口。
五代十國江西名人:巨然、徐熙、李頗、王定保、沈彬、宋齊丘、元德昭、鍾傳、盧光稠、危全諷、譚全播、劉江東、曾文辿
兩宋時期
江萬裡,南康郡都昌(今九江都昌)人。南宋著名愛國丞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壇領袖。與弟江萬載、江萬頃稱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創辦的白鷺洲書院,千年來培養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狀元,2700多名進士。
歐陽修,吉州永豐人,北宋文壇領袖,領導詩文革新運動。「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均為其學生。
文天祥,吉州人,宋末三傑之一。抗元名將,兵敗被俘,寧死不降,千古忠臣。
楊萬裡,吉州吉水人,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大家」,誠齋體創始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王安石,撫州臨川人,北宋神宗時宰相、新黨領袖,神宗死後被司馬光排擠。
國進民退變法失敗
曾鞏,撫州南豐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南豐七曾之一,世人稱謂「南豐先生」。而今南豐縣以南豐蜜桔享譽海內外。
黃庭堅,洪州分寧(今修水人),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合稱「一祖三宗」,也是蘇軾門下「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軾齊名也稱為「蘇黃」,書法獨樹一幟,傳世書法《砥柱銘》以4.368億元的成交價創造了書法拍賣價格之最。
黃庭堅書法作品《砥柱銘》
晏殊,撫州臨川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官居宰相,當世名人範仲淹、孔道輔出其門下。
晏幾道,晏殊第七子「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姜夔,江西鄱陽人,文學家、音樂家。南宋江湖詩風開山大師,《揚州慢》中「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為人稱道。
朱熹,江西婺源人,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是儒家繼孔孟之後第一人。
陸九淵,江西金溪人,因講學於象山書院,又叫陸象山,是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祖,其弟陸九齡也為心學大家。認為任賢、使能、賞功、罰罪是醫國「四君子湯」。與朱熹在鵝湖書院辯論理學,為中國學院辯論之始。
周必大,江西吉安人,與胡銓,歐陽修、楊邦乂並稱「廬陵四忠」。工文詞為南宋中期之冠。
胡銓,吉州廬陵(今吉安市青原區)人。南宋名臣、文學家,廬陵"五忠一節"之一,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
洪邁,江西鄱陽人,南宋文學家,父親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著名的學者、官員,洪适官至宰相。洪遵官至宰執(副相)贈右丞相。
劉過,字改之(金庸先生給楊康之子起名楊過表字改之,應該是有借鑑劉過)吉安泰和人,詞風與辛棄疾相近,辛派三劉之一,廬陵二布衣之一。
賴文俊,江西定南人,北宋國師,9歲高中秀才。
宋朝江西名人: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晏幾道、黃庭堅、朱熹、陸九齡、楊萬裡、姜夔、文天祥、樂史、李覯、劉敞、劉攽、劉恕、洪皓、洪邁、洪适、洪遵、曾幾、劉過、劉辰翁、謝枋得、王欽若(宋五鬼之一)、王安國、王雱、曾布、胡銓、周必大、趙汝愚、江萬裡、王韶、張叔夜、曾安止、陳自明、孔平仲、謝逸、惠洪、洪炎、徐俯、王庭珪、汪藻、裘萬頃、鄧剡、王炎午、向子湮、趙長卿、趙善括、袁去華、石孝友、張輯、俞國寶、朱弁、吳曾、羅大經、羅燁、姚勉、陸九齡、傅子云、李燔、徐元傑、歐陽守道、徐夢莘、徐天麟、羅泌、彭大雅、周應合、趙希鵠、楊無咎、陳彭年、陳恕、夏竦、陳執中、劉沆、歐陽澈、楊邦乂、汪應辰、京鏜、崔與之、馬廷鸞、侯叔獻、張潛、舒翁、曾民瞻、嚴用和、賴文俊、佛印禪師、慧南、方會、陳景元、王文卿
元朝
汪大淵,字煥章,南昌(今青雲譜區施堯村)人,民間航海家。遊經東南亞各島,遠至地中海、紅海、波斯灣、非洲的莫三比克海峽及澳大利亞各地。
汪大淵旅行線路
揭傒(xī)斯,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江右人。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範梈同為"元詩四大家",又與虞集、柳貫、黃溍並稱"儒林四傑"。
元朝江西名人:虞集、揭傒斯、程鉅夫、吳澄、範梈、危素、陰時夫、劉時中、汪大淵、朱思本、馬端臨、周德清、蕭德祥、趙善慶、燕楠芝庵、杜可用
明朝
明朝官場有句話「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可見明朝科舉江西居首,而江西中又以吉安府為首,吉安有「一門九進士,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裡九布政,百步兩尚書」可見文教之盛。
建文二年庚辰科中鼎甲3人均為吉安人,從建文朝到成化朝,全國內閣32人,竟然有12人來自吉安,終明一代,江西共考中進士 3000多名。
永樂二年,當年賜進士出身的一共有470人,其中有110人都是江西人。當時的一甲,狀元曾棨、榜眼周述 、探花周孟簡都是江西人,另外,第4-7名還是江西人,直接包攬了前七名,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解縉,吉州吉水人,與徐渭、楊慎並稱為「明代三才子」,主次編撰《永樂大典》。
湯顯祖,臨川人,明代戲曲家、文學家,「臨川四夢」《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是為中華藝術瑰寶。也被譽為與莎士比亞齊名的「並世雙星」。
楊士奇,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今吉安泰和)人。明代宰相,著名學者。先後歷經五朝,身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一同輔政,並稱"三楊"。
宋應星,江西奉新人,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譚綸,江西宜黃縣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家,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況鍾,江西靖安人,與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並稱「中國民間三大青天」。
費宏,江西鉛(yan)山人,狀元,明成化年間首輔。
鄧子龍,江西豐城人,明朝抗倭名將,前幾年韓國電影《梁鳴海戰》至始至終就是李舜臣一個人戰鬥,但是我們要記住這位在異國他鄉戰死的民族英雄。現在的豐城特產凍米糖也以「子龍牌」最為出名。
鄧子龍出徵圖
劉綎,南昌人,綽號劉大刀,明朝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大都督劉顯的兒子。萬曆年間武狀元,有「晚明第一猛將」之稱。
朱耷,江西南昌人,又稱八大山人,朱元璋十七子寧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作品
魏良輔,新建(今江西南昌)人,為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戲曲革新家,崑曲(南曲)始祖,被後人奉為"崑曲之祖"、在曲藝界更有"曲聖"之稱。
夏言,江西貴溪人,明朝首輔,政治家、文學家。
聶豹,吉安永豐人,培育了徐階等朝廷重臣,是王陽明心學正統傳人。
明朝江西名人:解縉、黃子澄、胡廣、胡儼、王艮、楊士奇、陳循、金幼孜、曾綮、曾鶴齡、彭時、彭華、張位、舒芬、陳誠、周忱、況鍾、譚綸、費宏、夏言、嚴嵩、鄧子龍、毛伯溫、朱權、湯顯祖、魏良輔、魏良弼、宋應星、郭子章、王猷定、胡居仁、歐陽德、顏均、何心隱、羅倫、羅汝芳、羅洪先、羅欽順、聶豹、鄒守益、鄒元標、艾南英、劉同升、鄧志謨、張自烈、姜曰廣、楊廷麟、郭維經、廖均卿、婁妃、周顛仙、鄧茂七
清朝
陳寶箴,江西義寧(今修水)人,時任湖南巡撫,光緒帝稱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清末地方督撫中唯一傾向維新變法的實權派風雲人物。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陳封懷陳氏四代出五位傑出人物,後人稱之「陳氏五傑」,與時任廣東巡撫的許仙屏並稱「江西二雄」。
同治光緒江西出不了三品大員,曾國藩曾經與陳寶箴討論時,認為是江西新城(今撫州黎川人)陳孚恩之過。
江西義寧陳氏,「義門陳」元末梟雄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與鄱陽湖,後來朱元璋對義門陳氏絞殺,陳氏後人遠遁世界各地。
喻昌,江西新建人,著名中醫學家,崇禎年間,以選送貢生進京,清朝初年,與張路玉、吳謙齊名,號稱清初三大醫家。
陳三立,陳寶箴長子,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
雷發達,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人,清初宮廷"樣式房"的總設計師,世稱"樣式雷"。
魏禧,江西寧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與侯朝宗、汪琬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
清朝江西名人:陳熾、李紱、江永、蔣士銓、黃爵滋、陳寶箴、陳三立、文廷式、喻昌、王猷定、周亮工、吳宏、羅牧、牛石慧、閔貞、揭暄、雷發達、彭士望、謝文洊、朱軾、曹秀先、裘曰修、彭元瑞、蔡上翔、王謨、王聘珍、羅有高、謝啟昆、戴衢亨、紀大奎、舒夢蘭、劉鳳誥、曾燠、樂鈞、吳嵩梁、陳用光、陳孚恩、齊彥槐、楊希閔、高心夔、龍文彬、李有棠、尚鎔、柳華陽、黃元吉、傅金銓、陳熾、朱益藩
民國年間
陳寅恪,江西修水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詩人、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
傅抱石,江西新餘人,現代畫家,2016年作品《雲中君和大司命》以1.6億元起拍,競價迅速過兩億,最終以2.3億元成交。
《雲中君和大司命》
蔡公時,江西九江人,在濟南慘案中痛斥日軍,壯烈殉國
吳有訓,江西高安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徐寶璜,江西九江人,在我國新聞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譽為「新聞教育界第一位大師」和「新聞學界最初開山祖」。
胡先驌,江西南昌人,中國植物學之父。並且是當時與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武漢大學、西南聯大齊名的國立中正大學第一任校長。
李烈鈞,九江武寧人,辛亥革命,李烈鈞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國民黨元老,1946年重慶病逝,國民政府予以國葬,周恩來、董必武親往弔唁。
張勳,江西奉新人,歷史著名的「辮子軍」。
詹天佑,徽州婺源人(1949年劃入江西),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黃維,江西貴溪人,和方志敏是同學關係。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勳。在淞滬會戰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戰役中表現神勇。
劉峙,江西吉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蔣介石「五虎將」中北伐的「福將」。
民國年間江西名人:李烈鈞、張勳、陳贊賢、張國燾、蔡公時、黃維、桂永清、劉峙、熊式輝、方志敏、熊雄、古柏、劉英、邱金輝、劉和珍、王造時、羅隆基、歐陽竟無、陳三立、陳寅恪、陳衡恪、熊佛西、吳有訓、胡先驌、曾炯、康愛德、程懋筠、李瑞清、許德珩、杜宣、蔡若虹、陳邦柱、蔣彝、梅汝璈、鄒韜奮、 張其德 、姚純。
江西人為革命事業的巨大犧牲
江西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僅知道姓名的烈士就達25萬人之多。有魯迅筆下《紀念劉和珍君》的劉和珍、有永新錯殺的袁文才王佐、有「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建立者方志敏、、、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長徵從於都出發,出發前人數共計86789人,到1935年10月陝甘寧會師,只剩下6000人。
據統計1927-1935年50萬江西人參加紅軍,但到後來安全活著的不到千人。長徵路上每3個紅軍倒下,就可能有2個是江西人。
而作為「將軍縣」興國當時只有23萬人口,有8萬人參加紅軍,長徵路上有12038名興國籍將士付出寶貴生命,相當於紅軍長徵每一公裡的徵程,便有一名興國烈士倒下用英魂護航
新中國建立後,1955年9月至1965年5月共授將軍1604名,其中江西籍將軍325名,位列全國省份第一。其中上將3位,中將38位,少將284位。
肖華,江西興國人,最年輕上將,13歲就當了縣委書記,譜寫的《長徵組歌》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陳奇涵,江西興國人,上將軍銜,早年入雲南講武堂,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入黃埔軍校並加入共產黨。與毛主席一起有著名的「四星望月」飯桌軼事。
賴傳珠,江西贛縣人,1955年9月,為了使授銜工作順利進行,賴傳珠主動提出自己評為「中將」。後經中央軍委研究決定給他授予「上將」。
郭林祥,江西永豐人,為唐郭子儀後人,1988年授上將銜。
曠伏兆,江西永新人,中將軍銜,地道戰創始人。
王耀南,江西萍鄉人,少將軍銜,地雷戰創始人,我軍「工兵王」「爆破王」「地雷王」,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特別是他在紅軍時期獲得「免死金牌」二等紅星獎章(現存軍事博物館)和紅旗獎章。
全國的十大授銜的將軍縣,江西獨佔興國、吉安、永新三縣。
江西還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袁隆平先生,九江德安人,讓大家都吃飽了飯。
江西還有自己的十大文化:書院文化、陶瓷文化、茶葉文化、藥業文化、稻作文化、造紙文化、礦冶文化、風水文化、道教文化、商幫文化。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