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學習帶來的實用性技能或許沒有理工科那樣「硬核」,但會更多地側重於對商業和金融行業認知的培養,並且在此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這也是本科四年在廈門大學學習金融,給我帶來的最大影響。
金融行業未必如大家想像中那樣的光鮮亮麗,在實習期間體驗了 「底層金融民工」 最基礎的工作,就會發現現實與預想的落差。很多看似 「高大上」 的工作中,充斥著瑣碎和 「苟且」。尤其是在諮詢機構中,實習員工需要做大量的重複和機械性工作,包括會議紀要、cold call和 desk research。
其中打 cold call 需要技巧,也需要在心態上下功夫。
我當時接觸的是快消和網際網路行業,每天需要和消費者和商家打許多電話了解市場數據、產品銷量以及用戶的使用和消費偏好,其中會涉及到不少敏感數據。
讓對方放下戒心、信任自己,是一件具有技巧性的事情。在打 cold call 的過程中,被拒絕也是常事,常被拒絕,難免對人的心態造成影響。我一開始確實沒有調整好心態,所以當時也常常覺得挺挫敗。
但我覺得在實習過程中,了解行業、認清行業的真實面目是第一重要的,對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如果對於行業沒有激情,那在基礎崗位工作不久就容易覺得膩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學會忍受當前的「苟且」,去向更優秀的人看齊;其次,才是學習與行業相關的技能。
在諮詢以外的金融機構,這個邏輯也是相似的。
比如券商,內部設置的部門就非常多樣。我分別在大型券商的營業部和研究所實習過,其中營業部就是券商機構的 「基層」。在工作中需要和銀行的大堂經理、私募機構打電話推銷產品,也需要和用戶溝通核對他們開戶過程中和使用帳戶交易中遇到的細節性問題,但這個行業的底層建築,正是由這些細節性的瑣碎工作構成。
因為我相對不善言辭,所以接觸下來會發現自己對銷售類的工作不是很有激情。相比起來,讓我更感興趣的可能是我在券商研究部門實習時的工作,可以在研究各行業上市公司的歷史、經營現狀和管理層等諸多指標的過程中多多少少窺見公司所在行業的基本面貌,也非常鍛鍊自己的paperwork 和財務分析能力。當然金融行業必然會比較看重從業者的背景,所以我也希望為自己積累一份更好的履歷。
從大一開始我就萌生了出國的念頭,最初考慮本科階段轉學去法國或者德國,但那時沒有什麼小語種基礎,遂沒能成行。然而,這個念頭成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逐漸生根發芽,在我心裡縈繞了好幾年。直到大三那年,我正式決定研究生階段出國。
一開始考慮的方向是香港、新加坡還有英國,但自己的 GPA 在 83 左右,不是很高,覺得申請英國還是有點冒險,不過後來在燈塔學院的幫助下英國我也收到了華威大學商學院的 offer 哈哈哈。
其實認識燈塔學院這件事兒其實特別隨意。
我在大三加了燈塔學院各位老師們的微信,不過那時我還沒有計劃好去英美還是其他國家,只是因為有次偶然在知乎上看到燈塔在相關問題下的回答,介紹得真的非常具體,於是抱著去了解一下的態度,向老師隨意地諮詢了關於美國申請的情況——其實和我自己意向的申請國家相差了十萬八千裡,不過老師解答得很清晰也很詳盡。
總之,燈塔給我留下的初印象真的很不錯。
決定與燈塔籤約有點晚,已經是在大三下的時候了。當時我已經慎重比較過其他的幾家留學機構,其中還有一家是我們廈門當地的本土機構,提供的申請服務非常死板,一個申請服務可選的學校只能局限在某個目標國家內,學生自由選擇的餘地非常有限。
這時候我和燈塔學院裡的馬洋姐姐聯繫上了。順便從馬洋姐那裡了解到我自己專業我認識的廈門大學的同學,還有我上一屆廈大的學姐也籤約了燈塔,學姐當時的申請結果也非常不錯。
再加上燈塔的申請服務方案非常靈活,申 8 所學校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可以同時選擇香港、新加坡、英國,甚至法國和歐洲國家,學生選擇空間很大,老師們對各個國家都非常精通,而不是只懂一個國家的申請,於是我就被成功安利啦。
決定將法國加入我的申請目標國清單也是機緣巧合。有一天我在刷 B 站的時候看到了一則有關埃塞克高商 ESSEC 的宣傳視頻,當時就被種了草,於是開始去了解法國的五大高商。
相比英美學校,法國的高等商學院在大陸本科的挺多學生眼裡都是個有點陌生甚至神秘的存在,有時候我和同學提起法國的高商,對方會問我:法語上課會聽得懂嗎?但法國高商其實主要是通過英語授課,一些法國高商的項目在排名上甚至會超過英美學校的金融項目,因為選擇法國的學生較少,在同等條件下,申請上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會小於英美。
小編插話:比如 Will 錄取的 EDHEC 法國北方高商,其金融學碩士就排名世界第一位,是有口皆碑的全球最頂尖的金融學碩士項目。
我還了解到,像巴黎高商、埃塞克、裡昂等高商院校在歐陸的認可度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前往盧森堡、比利時、瑞士等歐洲發達國家工作,國內一些大型金融公司也會重點考慮來自法國 top 高商的畢業生。
後來在綜合考慮下,我就把自己的 dream school 轉到了法國。
負責我申請流程的老師是 Parker,我是個有點拖延症的人,雅思考的很慢,導致去年暑假才開始準備 GMAT,十月才考。這個時間點已經比較晚了,而法國的高等商學院又特別看重 GMAT,所以導致我當時非常焦慮,準備過程中一度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會不會 「這輩子都考不出了」。
但整個過程中最能讓我安心的事就是和 Parker 溝通聊天。每次和他溝通都特別治癒,總是能有效地平復我心理上的焦慮,Parker 特別會安慰人,他的疏導也可以讓我放下心來安心備考,不用太多擔心自己的選校和文書進度。
Parker 在幫我規劃選校的過程裡也非常客觀、科學和理性。他會按照錄取概率非常清楚地分出幾個梯隊,告訴我每一個梯隊該對應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哪些是和我自身實力相匹配的,哪些是作為錄取概率更高的,哪些是 「夠一夠」 可能有結果的衝刺嘗試。
這也讓我在其中更清楚地明確了自己的定位,不會過於好高騖遠,更不會妄自菲薄,出於安全考慮選擇不是太好的學校。
我在燈塔學院的文書編輯也非常靠譜。老師很擅長發掘我過往經歷中那些看起來細微但具有特殊價值的點,為我完成修訂的推薦信也非常個性化,完全不套模板,在用詞上相當專業,有一次我甚至看到老師在文書中用到了在我金融專業領域並不廣為人知的術語,讓我超級驚訝,嗯,老師連金融也這麼懂嘛哈哈。
申請結束之後,我和選擇其他機構申請的同學私下對比過各自的申請文書,發現有了比較才更加能夠感受到,燈塔學院的文書真的很厲害 —— 燈塔完全沒有在糊弄學生,一些留學機構扮演的角色只停留在「中介」,並不走心,而我見到的燈塔學院是真的認真、用心地在提供申請服務。
與燈塔合作取得的申請結果也讓我很滿意。在燈塔裡各位老師的文書和面試指導下,我遞交完北方高商(EDHEC)的申請材料後,過了一天就收到了面試通知,三天以後我就拿到了最想去的學校的offer。真的算是光速錄取了。學校甚至還給了我獎學金,慷慨地免掉了我一部分學費,整個流程的效率我都震驚了!
所以想對大家說,在選擇申請國家的時候,大家也可以嘗試將一些相對小眾的目標國家納入考慮。
深入了解法國的高商學院以後會發現,高商給到的項目選擇非常靈活,不同類型的項目在設置上也非常人性化,懷著不同需求的同學可以選擇到最適合自己將來規劃的項目。
MSC 項目的學制是包含實習期的15個月;我即將就讀的 MIM 項目則包含三年,其中第一年是統籌性的金融知識學習,第二年是 gap year,用一整年的時間作為學生的實習期,可以讓學生在法國讀書期間有充裕的時間探索並積累工作經驗,從而使整個碩士生涯大大豐富,也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增添更多可能性。而工作和實踐經驗,也恰恰是學生們未來要從事的金融行業所看重的。
第三年則是細分方向的學習,在埃塞克,學生可以選擇金融大類下的細分領域(包括金融、金融管理、衍生品等)進一步地探索。此外,在 EDHEC 學長的分享會上,我也了解到,高商學院的職業中心可以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在資源和規劃上給到充分的支持。
總之,法國的高商學院對商科背景且看重實踐的同學來說,其實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感謝超棒的燈塔學院,陪我圓滿完成了這次申請,會把燈塔安利給更多學弟學妹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