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顧慮家庭健康檔案 社區醫院遭質疑(組圖)

2020-12-20 搜狐網
社區醫生為記者講解建檔的好處

面對建檔人員的提問,大媽很困惑

  一份記錄居民健康狀況、為居民日後診斷提供依據的「家庭健康檔案」,建立的過程竟如此之難:住戶總是投以懷疑的眼光,社區醫院工作人員有時甚至連門都進不了,而保安甚至會將建檔人員當閒雜人趕出小區。這是近日記者跟隨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登門建立家庭健康檔案時遇到的情形。城關區大多社區醫院的建檔率僅有15%左右,這遠遠達不到蘭州市衛生局60%的要求。貼心服務為何難貼心?在一扇扇緊閉的大門背後,居民的顧慮到底是什麼?  

24戶居民僅建了一份檔

  昨日(10月23日)下午,帶著簡單的診療工具和調查表格,隴西路社區的趙大夫帶著一名護士出發了。

每天下午,社區醫院都會派出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一起入戶建立居民的健康檔案。記者看到居民健康檔案共設置了67份表格,包括個人資料與個人健康狀況,社區醫生通過它了解居民的健康狀況,提醒居民合理飲食、改善生活習慣和指導用藥,對疾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當天記者也同工作人員一起入戶建檔,當了一回「家庭醫生」。

  一個下午走訪了延壽巷42號和43號2個單元,由於不是周末,居民大都不在家,24戶中僅6戶家中有人。每敲開一戶人家的門,工作人員除需對來意做出說明外,還要列舉建立健康檔案對個人的好處,然而大多數居民對此很冷漠,有的居民隔著門說話,從貓眼裡打量這些「家庭醫生」,一句「不需要」就再沒了聲音。碰到兩戶在此居住的外地居民,他們很乾脆地說:「我們是外地來的,沒必要建吧?……」這些不在家、不開門、不需要的情況讓建檔人員白忙了大半天,就在大家準備收工之際,記者試著又敲開了一戶居民家的門,這位大媽認識趙大夫,表示願意登記建檔。  

啥檔案啊要問這麼多?

  居民健康檔案共設置67份表格,由於老人及家人的健康情況較好,醫務人員幫老人共填寫了14份表格,花了約30分鐘。趙大夫介紹,這算是填得少的了,通常建立一戶「家庭健康檔案」都在1小時左右。然而就這14份表格都已經難住了老人,老人不清楚自己的血型、體重,更不用說兒子的情況了,當問到全家人每月有多少收入時,老人忍不住問:「啥檔案啊,要問這麼多?查戶口也沒問這麼多!要不等我老頭子回來,你們問他吧,好多我都不知道。」

  忙了一下午,社區工作人員只帶回了一份不完整的家庭檔案,趙大夫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他那裡還有50多份這樣不完整的檔案,不願留身份證號碼的,低收入家庭不願意說收入的,最讓他們頭疼的是遇到離異家庭,孩子跟誰,現在是否再婚,這些話題敏感,但又不得不問。

  一位剛在社區醫院建立完檔案的退休教師對記者說:「像設置廁所類型、燃料類型這樣的問題很無聊,看不出和健康有什麼關係。按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有點無釐頭。」一些20歲-40歲年齡段的人群保健意識淡薄,認為自己挺健康,就算有病去醫院就行了,沒必要建檔。  

社區醫院遭質疑

  在那些既不認識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也沒聽說過「家庭健康檔案」的居民眼裡,社區醫生沒有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入戶建檔,無異於讓兩個穿著白大褂的陌生人進家後將身份證號碼、是否離異、手機號這些絕對隱私的內容全部要走了,就算他們確實是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但拿什麼保證這些資料不外洩呢?

  還有的居民當得知健康檔案僅在社區醫院使用時,顯得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有限,缺少全科醫生,就是建了檔,利用率也很低。

  目前,大眾巷社區醫院建檔500餘份,小區居民4100餘戶,建檔率約12%;隴西路社區醫院建檔300餘份,居民2200餘戶,建檔率約14%;廣武門后街社區、灘尖子社區等大多數社區的建檔率約15%。建檔人群多為認識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或到社區醫院看過病的居民,剩下80%-85%的建檔工作主要集中在對社區醫院比較陌生的居民身上,這部分居民的建檔工作很不理想,在隴西路社區醫院的300餘份檔案中,沒有來過社區醫院建檔的居民只有一個。  

人手緊缺力不從心

  除了部分居民對社區醫院的能力、信譽提出質疑外,社區醫院人手不夠,也是造成建檔率不高的一個因素。目前大多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為8-14人左右,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宣傳健康檔案、聯繫小區、挨家入戶建檔,都需要他們去做,這讓許多社區醫院感到力不從心。

  為了宣傳建檔的必要性,隴西路社區醫院自己做了個大幅宣傳海報,上面列舉了建檔的六大好處,在小區內搭建工作檯,定點登記,然而,可惜的是這個海報只用了一次,因為目前為止,只有一個小區的保安允許他們在小區內搞現場登記。管理嚴格點的小區,聽明來意後,以保證居民安全為由,連門都不讓進。

  部分社區醫院憑著和街道辦事處人員的私交,在他們給居民發放低保金或搞相關活動時,順便讓居民登記健康檔案。但大多數社區醫院和所在街道辦事處少有往來,這種建檔方式僅限於個別的幾家社區醫院。  

表格設計其實很科學

  「身份證是辨別個人身份最重要的憑證,個人收入往往會影響到吃穿住行,離異對當事人和孩子的心理都有影響,這些怎能不問?」蘭州市衛生局社區服務中心的陳處長介紹,健康檔案的表格設計是經過有關專家論證設計的,是一份很科學的表格,他認為社區醫院了解居民的第一手信息後,才能提供恰到好處地提供衛生服務。他還請記者轉告居民,檔案中的個人資料,僅限居民所在地的社區醫院使用,即使是患者所在醫院需調用信息,社區醫院也僅提供和病情有關的信息,不會向醫院提供身份證號碼、婚姻史等個人信息,請大家放心。

  至於表格中的某些內容被指「無釐頭」,他解釋表格的每項設計都有依據,廁所類型和生殖保健,燃料類型和安全隱患,都與居民的健康有著一定的聯繫,只不過這種聯繫比較隱形,一般人不會想到這些。  

最好的辦法還是入戶建檔

  據了解,蘭州市目前有238個社區醫院,七裡河區、西固區由於企業較多,與社區醫院聯繫較多,建檔率也較高,城關區建檔時間較晚,居民較為分散,建檔率較低,蘭州市「家庭健康檔案」的平均建檔率為41%。

  對於城關區一些社區醫院希望通過街道辦事處搜集居民個人資料,或讓街道出面協調社區醫院的工作,陳處長認為不可行。「就像社區醫院不能隨便向其他機構洩露居民的個人隱私一樣,社區醫院也不能通過公安、街道等部門了解居民的個人信息,因為當時搜集這些信息的目的不是用來建"家庭健康檔案"的,引用不當,會引起法律糾紛。」由於涉及協調部門較多,由街道辦事處出面協調健康檔案的可能性不大,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入戶建檔仍是一種主要的建檔方式。(張毅) (來源:蘭州晚報)

(責任編輯:王雪)

相關焦點

  • 居民健康檔案好處多 人人免費享有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綜合整理你有自己的健康檔案了嗎?它關乎到你以後整個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且人人免費享有。1.什麼是居民健康檔案?
  • 廣州市居民健康檔案有什麼用?
    建立健康檔案到底有什麼好處?  1、有利於個人及時了解自身病情  建立了自己的居民健康檔案,有利於個人連續動態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提高疾病預防和保健意識,減少疾病發生。  2、有利於全面系統掌握居民健康狀況與需求  有了自己的居民健康檔案,醫務人員就能夠及時全面了解轄區內居民的健康狀況及衛生服務需求,有針對性地向居民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等醫療衛生服務,有利於疾病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什麼是居民個人健康檔案?
  • 廣州海珠區居民怎麼查自己的健康檔案?
    海珠區居民健康檔案查詢方法    查詢方式一:關注「海珠健康家園」微信公眾號  第二步:選擇「健康檔案」進入以下界面後選擇常住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查詢方式三:可關注居住地的社區醫院微信公眾號,如官洲街居民可以關注「海珠區官洲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  第一步:
  • 廣陽區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健康 大事一樁
    廣陽區愛民東道街道辦事處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堅持以「網際網路+」精準照護工作主線,夯實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健康宣教、中醫中藥、應急救援、醫養結合「六位一體」健康保障,當好百姓健康「守門人」。為居民建立檔案近日,春和花園小區居民王先生來到花園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
  • 廣州市白雲區居民健康檔案查詢公眾號是什麼?
    白雲區居民健康檔案公眾號查詢  一、微信公眾號「健康白雲」  第一步:「居民健康」—「綁定解綁」,綁定手機號並完善個人基本信息。  第二步:「居民健康」—「健康檔案」,已建立公衛檔案的患者可查看具體的門診、住院和隨訪記錄。
  • 武漢康健醫院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免費健康問診服務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全國人民高舉防疫抗疫的旗幟,「宅在家裡就是貢獻」這句口號響應全國,但是在這種閉門居家隔離抵禦病毒的情況下,也給大家的身體健康留下了一些隱患,同時對大家的就醫需求帶來了諸多不便,武漢康健婦嬰醫院秉承著「健康先行、溫暖萬家」的理念,為各大社區居民送去健康。
  • 什麼是健康檔案?
    目前看來,發展電子健康檔案是一種必然趨勢,發達國家在這方面開展比較早,相對領先。健康檔案中,居民的個人身體狀況、健康行為、臨床醫療數據、家庭健康信息等都將匯集成海量數據,為我們提供了形形色色的信息,如何挖掘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實現健康管理的目標,提升健康服務的價值,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 社區設立家庭醫生固定巡診點 居民可享健康醫療服務
    2日下午,走進位於江岸區後湖街道東方社區的家庭醫生巡診點,內分泌科專家胡淑芳循環做著吸氣吐氣動作,指導居民廖師傅正確調理呼吸。  廖師傅是東方社區居民,20多年來,經常出現呼吸困難症狀。籤約家庭醫生服務後,平時也會到江岸區後湖街道金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健康檢查。
  • 愛眼日同仁醫院進社區、中英文宣傳欄現身中關村(組圖)
    愛眼日同仁醫院進社區、中英文宣傳欄現身中關村(組圖) 點擊進入>>>   愛眼日同仁醫院進社區>  信報訊(記者劉晶)昨天是愛眼日,同仁醫院大夫來到勁松中社區,為140名老年人服務。
  • 這樣做,居民健康檔案想不真實都難!
    基層公衛人即將迎來2020年上半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居民健康檔案評價專家會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場核查居民健康檔案數量、檔案真實性、檔案規範性、檔案動態使用情況等。然而,在核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2類項目中,基層醫療機構出現最多的問題是居民健康檔案的真實性。
  • 建立「家庭檔案」,普陀這個街道升級社區精細化管理→
    「家庭檔案」。一戶一檔「家庭檔案」包含房屋信息和居民信息兩個維度。其中,「房屋信息」主要是針對每個居民小區的實有房屋建立信息檔案,包括該地址的業主信息、機動車保有信息,房屋狀況是自住、空關或是租賃等信息。
  • 共同推進「健康社區」建設
    鄭大五附院院長鄭鵬遠(左)與亞星集團董事局主席高國安(右)籤署合作協議  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是不爭的事實,慢性疾病患者數量逐年上升,如何讓社區居民安享晚年,如何轉變社區居民的健康觀念,如何建設健康養生社區成為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 80萬金山居民無縫對接上海六院,健康檔案可隨時調取
    80萬金山居民無縫對接上海六院,健康檔案可隨時調取 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8-03-29 19:18 來源:澎湃新聞
  • 居民能免費擁有一份電子健康檔案,還能在線查閱,讚一個!
    「您好,我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來給您做下健康檔案……」連日來,新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社的工作人員拿著隨身醫療檢查用具,挨家挨戶敲門,收集居民健康信息,現場為他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
  • 健康檔案、預約接種……普陀這朵「雲」通通幫你搞定!
    這朵雲會記錄下體測數據,同時連結著每一個人的健康檔案,不翻醫療記錄冊就能追溯就醫記錄,不通電話就能獲得家庭醫生的健康指導,不用通宵排隊只要手指一動就能預約專家。技術正在改變居民的健康管理方式,雲端技術讓人踏實安心。什麼是「健康雲」?
  • 「寶健E家」服務居民健康生活
    2020年,寶山區已完成「寶健E家」的全面升級,並通過健康雲聯通社區HIS系統,可以實現30項健康指標監測,同步居民健康檔案等多項功能,成為市民方便、快捷、可及的健康服務平臺。建在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楊行健康驛站十分受市民歡迎,在這裡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就可獲取「人體體質與健康評估報告」,同時實現健康檔案查詢、家庭醫生籤約、日常慢病管理、便捷預約掛號等多項醫療服務,使用率在全市名列前茅。部分健康驛站選址在市民服務中心,開放式場景更加方便市民使用。
  • ...園問卷為啥要填家庭收入?龍華區衛生健康局回應:建心理健康檔案...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5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羅明)近日,有家長在網上發文反映,深圳市龍華區幼兒園開展的心理篩查問卷,其中填寫的內容涉及家庭每月總收入與教育無關,家長質疑篩查問卷的合理性。家長王女士還表示篩查問卷填寫的內容繁多,給家長增添了不少麻煩,又擔心洩露信息。
  • 基層健康管理要從公衛服務入手,居民健康檔案建立是重點,技術...
    「  目前來說我們希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能變成國家基本健康管理服務包。」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居民健康檔案的完善,目前基層的健康評估系統存在痛點,健康檔案應當與醫療機構的就診信息、轉診信息打通,醫療信息都應該在居民的健康檔案裡面提供和記錄。當前的系統的現狀處於區域內的醫療機構的數據打通了,但是省級的還沒有打通。
  • 馬鞍山1.6萬餘名居民「配備」家庭醫生
    記者從馬鞍山市市立醫療集團了解到,截至目前,集團所屬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籤約16048名居民,籤約服務覆蓋率達22.45%,其中有償籤約5630位居民。  家庭醫生是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由社區護士、健康管理師、公共衛生人員等組成的服務團隊,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5月19日,金家莊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劉穎春帶著護士、公衛人員,來到文衛村,上門給兩位老人量血壓。
  • 市北區小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慶祝成立3周年 為居民健康"把好關"
      2016年11月1日,是市北區小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3周年的日子。為回饋社會,服務居民,小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別邀請青醫附院專家為居民義診,為居民的健康「把把關」。    活動現場,由青醫附院專家王彥進、中心主任李文清、口腔科副主任醫師康青梅,和中醫科碩士研究生王萍萍組成的義診小組,為居民提供健康諮詢,結合各類易發病向居民進行了詳細講解,並針對居民自身健康情況和身體不適症狀提出了健康指導意見,向居民分發了健康宣傳材料,百餘名社區居民在活動中受惠。    「及時了解自己身體狀況,防微杜漸,對於我們老人家來說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