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因山多故稱山城,因霧多而稱霧都,其實還有另一種叫法
重慶因山多故稱「山城」,因霧多而稱「霧都」,其實,重慶還別稱「橋都」,這是為什麼呢?重慶山重水複,為了連接方便,自然需要橋梁。據統計,重慶全境各種橋梁已達上萬座,這在數量上已經穩壓全國其他地方。2005年,經茅以升全國橋梁委員會認定,重慶為橋都。這一認定,分別是從以下角度出發的。第一,在數量上,重慶橋梁多。截至2005年,重慶主城區中已經有22座特大型橋梁,而重慶全境更有上萬座各種橋梁,這在數量上已經穩壓全國其他城市。
第二,在技術上,重慶橋梁不斷創新升級,擁有五座位居世界建築前列的大橋:最大跨徑連續鋼構橋—長江大橋複線橋,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結構拱橋——菜園壩長江大橋,世界最大跨徑拱橋—朝天門大橋,跨徑最大的鋼筋混凝土拱橋—萬縣長江大橋,世界最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巫山長江大橋。第三,種類多樣。就世界而言,現有橋梁無非四種:拱橋、梁橋、斜拉橋、懸索橋。這四種橋梁在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都可以找到,因此,重慶也被稱為橋梁博物館。因為以上三種原因,所以重慶被稱為「橋都」。
重慶依山傍水而建,因此多需要鑿山跨水修建各式各樣的橋梁用以交通。尤其改革開放以來,為加快經濟發展,當地更是修建了不少現代化的大橋。然而,重慶得橋都之名,不僅僅因為現代橋梁,更在於境內留存的大量古橋。那麼,重慶境內有多少古橋呢?據重慶地理信息中心、重慶地理地圖書店編制的《重慶古橋地圖》統計,目前重慶境內有記載的古橋近800座,這還不包括那些散落在村鎮山澗的古橋。這些橋建築時間上溯北宋,下至民國,尤以清代居多,大約有700多座。這些古橋經歷了歷史的滄桑,有的已經殘破不堪,所謂的車水馬龍早已是歷史的塵埃,而有的還安然橫臥江溪之上,供南北往來。
重慶橋梁甚多,古橋中清代所建居多,而那些建築更為久遠的橋梁,有的早已隨歷史淪為塵埃,但有的依然臥跨江心,繼續發揮著作用。目前,重慶現存最早的古橋是哪一座呢?在重慶涪陵區有一個馬武鎮,該鎮的碑記提到村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呈南北向跨溪而建,據史料記載,該橋始建於南宋紹熙五年,即公元194年。橋身全長31.5米,寬532米,高7米,隨時間流逝,如今橋面原有建築物均已不見,立於橋頭的則是現代標記、標誌碑。而在重慶榮昌縣城西,有一座施濟橋,橫跨於賴溪河水之上。
此橋為石拱橋,全長1105米,寬78米,在民國時期是成渝公路的必經之橋。民間傳說,橋的兩邊分別有石豬和石鼓,所以有諺:「石豬對石鼓,銀子五萬五。」據歷史記載,它始建於北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由北宋宰相文彥博命名為思濟橋。讓此橋名聞天下是在晚清。當時,太平天國崛起,隨即建都南京,一向依賴淮鹽的湘鄂兩地因此無鹽可食。情況緊急之下,清政府命令川鹽出境,以救濟兩湖地區。而運輸中,施濟橋即為保障通道,因此被慈禧太后譽為「川東保障」。民國時,此橋橋面為洪水衝垮,後經維修,更名為「施濟橋」。
「文革」時,此橋橋孔中的石獅被毀,同時更名為「工農橋」。1997年,當地又在老橋附近建成施濟新橋,而老橋,則高懸「嚴重危險橋梁」警示牌,在殘破榮昌施濟橋和落寞中訴說著曾經的滄桑。重慶依山傍水,水患在所難免。因此,重慶多地修橋時多以龍字命名。《巴縣誌》中曾統計,重慶古橋以龍命名的有18個座,其中,建於民國中期的化龍橋就是一例。化龍橋原瀕於嘉陵江南岸,此地時有洪水,舊時傳說多附會有孽龍作怪,因此修橋予以鎮降,得名「化龍橋」。
還有一說認為此橋當年為建文帝所經之處,因天子為龍,故名「化龍橋」。其實,真實的化龍橋修建於1932年,當時重慶大興公路建設,相繼建成了川渝公路、川黔公路和川湘公路,而成渝公路的交通命脈即化龍橋。據說,化龍橋初建就成為當時重慶的第一大橋,可見此橋劃時代的建築意義。化龍橋建成之後便發揮了交通樞紐的作用,成為重慶有名的水碼頭,是中藥材、水果、陶瓷等物資的集散地。隨後,此地周圍開始興建居民區,而一些廠企業相繼再次落戶,尤其建國後,化龍橋一帶更是成為重慶主要的工業集中點。
漢語博大精深,往往以簡略概括之語表達豐富的內涵。比如重慶有所謂「三無橋」,乍一聽,莫名所以,但細細考究,其實內蘊頗深「三無橋」原位於重慶巫山縣培石鄉,為三座橋的總稱,分別為「無奪橋」「無伐橋」「無暴橋」,均建於光緒十五年,公元1890年。之所以命名如此,其實都有典故蘊藏其中。「無奪」出自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勸農業,無奪農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意為鼓勵農業生產,不要耽誤農民耕種和收穫,要輕徭薄賦,不要收盡民財。
「無伐」則出自《論語·公冶長》,原文為「願無伐善,無施勞」,指不要炫耀自己的德行也不要自誇自己的功勞,「無暴」典出《孟子》「持其志,無暴其氣」,意指君子要堅定心志,不可放任內心的血氣。三座橋的命名很明顯有儒家文化的印跡,既表現出對君子的要求,也表現出對為政者的希冀。這三座橋一直留存於世,後來三峽蓄水,「三無橋」均在異地重新修建。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對內容感興趣的,記得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