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司法部:未成年人為女性的性侵害案件,應當優先指派女性承辦人員辦理

2020-09-16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

近日,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專業化水平,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不斷增強未成年人群體在法治領域的獲得感。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學生傷害事故法律援助案件等三類典型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

《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規定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應當遵守《全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務規範》《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範》,明確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遵循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聽取未成年人的意見,保護與教育相結合等工作原則,符合兼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權益的雙向保護,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二次傷害,加強跨部門多專業合作,積極尋求相關政府部門、專業機構的支持等要求。

《指引》提出了指派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基本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未成年人案件時,應當優先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熟悉未成年人法律業務的承辦人員;未成年人為女性的性侵害案件,應當優先指派女性承辦人員辦理;重大社會影響或疑難複雜案件,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導、協助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向辦案機關尋求必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師團隊。

《指引》結合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特殊性,細化了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基本要求。規定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在收到指派通知書後及時開展法律援助服務,規定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在與未成年人交談、見面及具體辦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例如,與未成年人溝通時不得使用批評性、指責性、侮辱性以及有損人格尊嚴等性質的語言;會見未成年人,優先選擇未成年人住所或者其他讓未成年人感到安全的場所;會見未成年當事人或未成年證人,應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監護人)或者其他成年親屬等合適成年人到場等。此外,《指引》還分別細化了三類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標準和服務要求。

維護人民健康,習近平這篇重要文章提出八個方面的要求!2020-09-15

山西:「健康教育進家庭」惠及140多萬人2020-09-15

留守不孤單,計生協服務活動情暖「留守人員」2020-09-15

來 源:司法部

投稿郵箱:cfpa529@163.com

相關焦點

  • 司法部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 未成年人為女性的性侵害案件,應當優先指派女性承辦人員辦理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學生傷害事故法律援助案件等三類典型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
  • 司法部:未成年女性被性侵案應優先指派女性承辦人員辦理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學生傷害事故法律援助案件等三類典型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
  • 司法部:未成年女性被性侵案應優先指派女性辦理
    【司法部:】近日,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指引》提出了指派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基本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未成年人案件時,應當優先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熟悉未成年人法律業務的承辦人員;未成年人為女性的性侵害案件,應當優先指派女性承辦人員辦理;重大社會影響或疑難複雜案件,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導、協助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向辦案機關尋求必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師團隊。
  • 司法部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學生傷害事故法律援助案件等三類典型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
  • 司法部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學生傷害事故法律援助案件等三類典型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
  • 司法部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
  • 【微公益】司法部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
  • 司法部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學生傷害事故法律援助案件等三類典型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
  •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怎麼辦?這個指引明確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
  • 熱點 | 司法部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
    《指引》規定了適用範圍,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也可以參照執行。《指引》明確了法律援助承辦機構及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原則和要求。
  • 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
    司法實踐中,一些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處理過程未能很好兼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權益的雙向保護,讓部分當事人受到「二次傷害」。 為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日前發布新規,明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須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遵循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工作原則。
  • 法律援助將強化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白陽)司法實踐中,一些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處理過程未能很好兼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權益的雙向保護,讓部分當事人受到「二次傷害」。為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日前發布新規,明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須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遵循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工作原則。
  • 湖南婦女兒童「幸福指數」攀升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重持續提高
    婦女參政議政程度穩中有升,參與管理和決策比例有明顯提高,去年省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中女性代表、女性常委佔比分別為17.2%和27.6%,比上年均提高0.3個百分點;省政協委員和省政協常委中女性代表和女性常委佔比分別為24.3%和20.6%,分別提高0.1個和0.2個百分點。
  •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
    第三條 本指引適用於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法律援助案件、學生傷害事故法律援助案件和其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他接受委託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師,可以參照執行。
  •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發布
    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16日發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專業化水平,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不斷增強未成年人群體在法治領域的獲得感。
  • 司法部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答問
    實踐中,有些法律援助機構不經過律師事務所直接指派到律師個人,這一做法與律師法規定的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的規定不相符合,也不利於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對其所屬人員承辦法律援助案件進行監管。為此,程序規定明確了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本機構以外的辦案人員,應當通過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社會組織進行。
  • 金淑超: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查起訴階段面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三百五十八條、第三百五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針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強姦罪,強制猥褻、侮辱罪,猥褻兒童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引誘幼女賣淫罪等罪名,總結起來為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 決定受理法律援助後幾日內指派承辦
    如果案件是比較緊急的,可以決定先予提供法律援助,決定受理法律援助後多少天內指派承辦?如果是刑事案件,要在3天內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第二十條對於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
  • 辦理性侵害兒童不認罪案件宜把握四個原則
    實踐中,性侵害兒童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認罪的情形較為多見。由於這類案件客觀證據較為匱乏,定案難度較大。為破解這一難題,筆者認為,辦理此類案件應把握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司法親歷性原則。所謂司法親歷性,是指司法人員應當親身經歷、直接接觸各種證據。
  • 發現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這些機構組織及人員應當及時報案或舉報!
    這是最高檢、國家監察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後,檢察機關辦理的又一起強制報告典型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如何織密「保護網」,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築起「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