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來自山西太原的生命學院博士生寇甜甜返校的日子。一出車站,寇甜甜就看到了高舉「風裡雨裡、清華等你」指引牌、穿著熟悉的紅色馬甲的學校接站志願者。志願者們「歡迎回家」的親切問候,讓她頓時有了溫暖的感覺。
「三站兩場六點」 應接盡接
經過返校材料核對、體溫測量後,寇甜甜前往停車場乘坐學校的專用大巴。「把行李給我吧。」「請大家用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隔開就座。」……從出站到上車,一路都有身穿紅馬甲、戴口罩的志願者熱情指引和幫助。
志願者在為返校同學測量體溫
從6月6日開始,清華大學首批畢業生開始返校,學校提前布局,通過在線服務系統做好學生返校交通信息統計,並在「三站兩場」——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設立了6個接站服務點。截至6月8日,已經有約790名學生通過「三站兩場六點」返回久違的清華園。
志願者在火車出站口等待返校同學
為確保外地返回的學生安全、順利返校,清華大學接待服務中心車隊滿負荷運轉,隨時待命,保證應接盡接,平均每天出車50餘趟。同時,每天還有40餘名教師志願者以及70餘名學生志願者投入到接站工作中。
「一對一服務」 日夜不歇
由於返校人數較多,返校時間分布較為分散,「三站兩場」接站的工作並不輕鬆。每天負責第一班接站任務的志願者清晨6:00便從學校內乘車出發,而等到最後一班志願者返回學校的時候已是凌晨。每位志願者平均每天參與工作超過8個小時,跟隨車輛往返於學校、火車站、機場之間2-3次,守護各位同學安全返回校園。
志願者凌晨在大興國際機場迎接返校同學
考慮到交通的不確定性,為了更好地保障接站工作的進行,志願者的工作其實在接站的前一天就已經開始了。根據在線服務系統上同學填報的接站信息,負責相應地點接站的志願者與每一位需要接站的同學都已經提前建立了聯繫。針對飛機提前到達、火車晚點、航班取消等不可抗力導致的同學無法按約定時間到站的各種情況,志願者們都已經做好了相應的預案,並與遇到特殊情況的同學實時溝通,確保每位同學都能順利與接站志願者匯合。
6月的北京已經進入盛夏,6月6日-6月8日的最高氣溫更是超過了35℃。負責6月8日北京站接站志願活動的教研院碩士生康逸飛說:「本以為在酷暑下工作會十分艱難,但是看著可愛的同學們出站時臉上洋溢著笑容,心裡只剩下興奮,瞬間覺得38℃烈日炎炎下吹來了清風。」也正由於所有志願者面對高溫依然不辭辛苦地堅守在接站一線,保障了所有返校同學第一時間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平安「回家」 滿是感謝
「是人群中一眼就能望到的感動。」美術學院畢業生陳曉萌看到接站的志願者後,在朋友圈第一時間寫下了自己激動的心情。
返校同學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表達對志願者的感謝
「感謝志願者!」「你們辛苦了!」「感謝大家,太暖了!」……志願者建立的接站微信群也被返校同學的暖心感謝刷了屏。
返校同學與接站志願者在北京南站合影
負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接機工作的心理發展指導中心教師史光遠同樣也被返校同學的熱情所感染:「接站的工作雖忙碌但開心,許多返校同學在看到我們的第一時間紛紛拿出手機與我們合影,能夠充分感受到大家重返校園的開心與激動!」
「昨日被接,今日接送!」汽車系碩士生姚程寧在6月7日返回學校,北京南站師生志願者的暖心服務讓她備受感動,也讓她選擇將這份愛意傳遞下去。她報名參加了6月8日的志願服務,在北京大興機場繼續服務於迎接新一批同學返校的工作。
返校同學與接站志願者在北京西站合影
化學系博士生樊肇勝此次參與了客流量較大的北京南站的接站工作。除了接站志願者,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即將畢業的博士生。談到為什麼選擇成為志願者,他表示:「馬上要和清華園說再見了,參與到這次志願活動中,是與相處五年的校園最難忘的告別。」
除了接站工作,在返校學生必經的各個場所也都活躍著師生志願者的身影。在校門前,志願者仔細檢查著返校同學的入校手續,對返校的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說明;在學生食堂入口處,安全就餐指引牌一目了然,志願者耐心引導同學們掃碼進入食堂;在宿舍,志願者協助同學們完成入住手續的辦理。「希望大家都能平安返校回京,也祝願大家畢業順利!」來自學校接待服務中心的張婉說出了所有志願者共同的心聲。
平安寧靜的清華園迎來了首批回歸的畢業同學。新聞學院碩士生謝銘琪說:「這次返校,學校準備周全,讓我感覺安全。」而這「周全」的背後,是學校的一次次模擬演練,是全體志願者不計報酬、不畏風險的付出,是師生的傾情奉獻與24小時隨時待命的莊嚴承諾。畢業生返校仍在繼續,清華師生志願者也將繼續用熱情守護每一位同學的「回家」之路。
(清華新聞網6月11日電)
供稿:校研團委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