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劉書生在擺放蔬菜
看到氣球被風吹歪,黃萬成立即拿著鐵絲,端出凳子,細緻地把氣球捆綁的更結實、更周正。他說,新家是用「愛」聚集而成的,他感激這個處處充滿愛心的社會。
為貧困戶贈送「感恩氣球」是三星鄉黨委政府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感恩教育活動旨在積極引導和教育群眾愛祖國、感黨恩,自力更生,拓寬增收致富渠道,推進扶貧攻堅奔小康。
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了明顯效果。「扶貧幹部務實、有責任心。我能摘掉貧窮的帽子多虧了他們。」黃萬成夫婦告訴記者,最好的感恩和報答就是用勤勞的雙手,千方百計增加收入。
在2016年,當地黨委政府還幫助他們完成辣椒、玉米、母豬、土雞等產業的謀劃發展。「另外,我還可以在街上零散打工,供我家的兩個孩子讀書。保證不會再返貧。」黃萬成高興地合不攏口。
步步為營 下好扶貧棋局
在走訪到2015年已經脫貧的劉書生家時,他正在自家新開的門市部裡,不停地張羅著剛從縣城進來的一批新鮮蔬菜。這是繼他在2016年發展28頭生豬、8頭肉牛後的又一新的創收渠道。
面對村民多渠道增加收入的欣欣向榮景象,張昭金卻一籌莫展。他反問自己,我們農民為什麼還要到縣城去批發蔬菜,而不是把新鮮蔬菜賣到城裡去?
駐村幹部馮中平了解貧困戶信息
如今,土地分散,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銷售渠道單一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如何帶領貧困戶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發展特色產業,並如何打開銷路問題?成為擺在村委幹部面前的新問題。
張昭金介紹說,三樹村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建立屬於我們農民的品牌文化。目前,村委會正在籌備由貧困戶直接入股,通過眾籌資金的方式註冊公司,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村民合理科學地發展產業。
「農村作為偏遠地區,觀點思想落後,眾籌資金創辦公司是個新觀念,可能很多農戶接受不了。」駐村幹部馮中平介紹說,村委會將進一步激發群眾新思維,打開村民的信息路和觀念路。公司成立後,將從技術、銷售、管理、信息等方面為貧困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和農戶抵禦風險能力,使「產、供、銷」形成良性循環。
「這些幹部敢想敢幹,這些幹部有膽有識,這些幹部有商業頭腦」,是石柱縣三星鄉三樹村委會留給各級幹部和村民的印象,脫貧攻堅戰也正考驗著他們的精神狀態、幹事能力、工作作風。
通過精準扶貧,幫助貧困戶制定最科學的脫貧辦法;通過感恩教育,引領貧困戶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通過產業引導,幫助貧困戶生產的作物賣得出、有保障……
改善基礎條件、建強支部堡壘、幫助村民致富……「80後」新秀村支書張昭金表態說,三樹村委會將用實際行動,將「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這一夢想一點點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