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何能夠成為民國最大軍閥?這一因素不可忽視

2021-01-07 夢回中國史

袁世凱是民國時期最大的軍閥,他既是推翻清朝的民主之士,又是公然稱帝的竊國罪人。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

袁世凱原本只是清朝的一名小小的武官,卻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成為晚清叱吒風雲的大名人。如果他當初沒有貿然稱帝,估計現在也是歷史書上的正面人物了。不過袁世凱敢於稱帝,最大的底氣或許來自於自己手中的軍隊,可以說這些人就是他能夠成為民國大軍閥的最主要原因。

袁世凱的發家史起於天津小站,在這裡,他開始訓練起中國的第一批新式陸軍。在招募士兵的時候,袁世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由於是從底層做起,袁世凱深知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他挑選的官兵多是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這些人沒什麼文化,給一些恩惠,就能對你俯首帖耳。同時他對那些滿嘴空話的人深痛惡覺,遇到他們,立馬斥走。

袁世凱希望這些新兵能夠只對他一個人忠誠,因此,他賞罰分明,該懲罰時絕不手軟,該賞賜時也完全不小氣。也正因為此,袁世凱的新軍成為晚晴時最具戰鬥力的軍隊,很多北洋期間的軍閥們,如曹錕、段瑞琪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可見,袁世凱最後能夠成功推翻清朝的統治,他手下的這些官兵們功不可沒。如果袁世凱能夠不稱帝,並且積極在中國推行民主政權,那麼北洋政府可能就不會分裂,中國也不會出現軍閥混戰,我們的國家估計也不會經歷那些讓人厭惡的戰爭了。

相關焦點

  • 民國軍閥史(一):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終結都會出現軍閥或是軍閥割據,例如東漢滅亡後的三國爭霸,西晉滅亡後的五胡十六國,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還有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民國軍閥。今天開始,我們將通過民國軍閥時期發生的十場大戰,為大家梳理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0年中原大戰這20年時間裡風雲激蕩的民國軍閥史。
  •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為何走向復闢帝制,失敗更是讓他一塌糊塗
    然後面對著已經被破壞的斷壁殘垣的中國,孫中山嘆息:「民國肇建,百廢待舉,況以數千年專制一變而為共和,誠非旦夕所能為力。」無奈將大總統讓位與手握重兵的袁世凱。那袁世凱怎麼走向復闢和黃袍加身的呢?民國初期,政治混亂帶來了國家混亂、財政銳減。這讓袁世凱覺得在民國反不如在清朝能施展身手。一開始,袁世凱是尊重議會的,希望按照議會的規矩來辦。當時整個社會是尊崇民主共和,認為議會是先進的,但大家都不知道議會怎麼操作。這個不知道操作的惡果的最先受害者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在與議會(也包括最初聽命於議會的內閣)的種種磨合中切身感到了議會政治在中國的不成熟。
  • 為什麼袁世凱一死,中國就開始了軍閥混戰?一切得從曾國藩說起
    "軍閥"一詞,據說是梁啓超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感覺一聽就不是什麼好詞。古代中國也有軍閥,不過那時候叫「藩鎮」,比如康熙滅的「三藩」就是所謂的「軍閥」。所以,軍閥勢力的存在,一般就意味著「動蕩」、「動亂」。不過實事求是地說,「三藩之亂」那時候的社會再動蕩,跟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 一文讀懂民國軍閥混戰史
    武昌起義時響應革命軍,革命成功後,自然成為雲南軍政府都督。雲南簡稱滇,所以蔡鍔旗下軍,也喚做滇系軍閥。 還有廣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陸榮廷在職,響應革命號召反了。革命後繼續留任,成為民國時期廣西軍閥。廣西簡稱桂,因此稱作桂系軍閥。
  • 民國機制銀元——袁世凱銀元三年/十年(一組四枚)鑑賞
    袁大頭銀元是民國時期的一種通用貨幣,全名「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軍閥政府正式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各地軍閥紛紛私鑄袁大頭。
  • 魯迅和袁世凱只有一面之緣,為何提到他時,卻用30個字高度讚揚
    但魯迅這位只和袁世凱只有一面之緣的人,提到袁世凱時,卻用了30個字來高度評價他! 在現在的很多人眼中,民國的軍閥都是一些沒文化的大老粗,卻不知他們非常推崇文化人。比如當時作為東北最大軍閥的張作霖在經營東北時,就一直注重東北的教育事業發展。
  • 民國真實的「軍閥姨太太」究竟是啥境遇?
    不過,歷史上「軍閥姨太太」真的如她們所想像的那樣嗎?一、軍閥到底有幾個「姨太太」(這批督軍、將領)一朝得意,惟以發展獸慾為無上快樂,每一督軍起碼有姬妾十人以上。有所謂長腿將軍者,妻妾共有三十餘人。但是數量是這樣多,角色仍然時時更換。(參見:王書奴.《中國娼妓史》.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版.第336頁.)
  • 袁世凱做了民國大總統,已是站在權力頂峰,為何一定要復闢?
    但是不費一兵一卒,逼隆裕太后寫下退位詔書,宣布溥儀退位的最大功臣卻是袁世凱。因此,清朝滅亡,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掌管兵權,統領一方。令人比較疑惑的是,民國總統也算是當時權力的鼎峰,袁世凱為何還要倒行逆施,更或者直白一點的說,多此一舉去復闢稱帝呢?
  • 民國4大軍閥:東北王張作霖,西北王東南王西南王哪個實力更強?
    歷史上民國時期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說它是最好的時代,也有人說它是最惡的時代,不管怎麼說那個時代都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並且已經成為了歷史。而要說民國時期的一大特點,不得不說的就是軍閥割據的局勢,全國都陷入了混亂的局面。
  • 民國往事:軍閥割據時期各系實力情況詳情
    直系軍閥是民國軍閥中北洋軍閥派系之一,直系軍閥領袖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政治上親英美,代表舊地主。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其首領之位。皖系軍閥,北洋軍閥派系之一。
  • 一個小混混一步步走到了民國大總統,大軍閥曹錕,一生傳奇
    曹錕於一九二三年十月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當年曹錕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報導的中國人,不過報導內容卻不那麼的正面。曹錕這個名字第一次登上了世界舞臺,但是伴隨著這個名字的確實賄選一詞。曹錕的出身十分普通,可以說是貧寒,父母一輩生活十分困難,但是對曹錕的教育卻十分捨得投資,拿出了自己全部積蓄讓曹錕去讀書。讀完書後生於亂世,其父讓其想學門手藝謀生,但是曹錕不願意幹,最後沒有辦法曹錕只能靠著賣布養活自己。
  • 袁世凱是怎麼成為晚清升職最快、權力最大的風雲人物?
    袁世凱是晚清升職最快、權力最大的風雲人物,他能夠走上人生的巔峰,有哪些貴人在後面扶著他呢?袁世凱無疑是繼曾國藩、李鴻章之後最有權勢的漢人大臣,而且他最終還取代了清朝成為了民國政府的總統,那袁世凱能夠走上他自己人生的巔峰,有哪些貴人在後面扶持他呢?
  • 民國軍閥分「三股勢力15大派系」,你知道是哪些...(純科普文)
    不要擔心,二知先生呈上民國軍閥科普文,一篇文章帶你了解完整的民國軍閥。先說軍閥是怎麼來的一提到軍閥,很多人會想當然以為是民國的專有產物。實則不然,華夏文明歷史有著悠久的「軍閥」傳統,「軍閥」一直伴隨歷史的進程從來沒有停止過。比如春秋戰國的五霸七雄、魏晉南北朝十六國、唐末五代十國、元末明初朱元璋和陳友諒等人,這些統統稱之為軍閥。只不過「軍閥」,歷史上稱它叫「藩鎮割據」。
  • 袁世凱背負千古罵名的背後經歷了什麼?他真的只是在做皇帝夢嗎?
    歡迎來到民國梟雄傳之袁世凱的終章,這篇文章我們只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袁世凱為什麼要當皇帝?作為親手把溥儀趕下皇帝寶座的人,袁世凱見證過一個王朝落敗的景象,應該比常人更能理解復闢失敗要承擔的後果,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他義無反顧地想要當「洪憲皇帝」呢?在了解袁世凱的心路歷程之前,大家應該先了解一下當時中國整個社會的大環境。
  • 民國最牛軍閥:不知自己有多少老婆,有多少錢,手下有多少兵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朝,而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民國大總統,可惜的是在1915年12月的時候,袁世凱宣布自稱皇帝,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史稱「洪憲帝制」,由於此舉倒行逆施,遭到了各界的一致反對並且引發了護國運動,袁世凱在做了短暫的83天「皇帝」後只能宣布取消了帝制
  •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不僅是民國少帥張學良見到溥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就是當時的很多北洋軍閥的大佬們,包括袁世凱,王士珍,張作霖見到溥儀,都會行跪拜禮。
  • 此人佔據山西幾十年,是民國眾軍閥掌權最久的,卻在臺灣孤獨而死
    民國時期,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軍閥把控著,雲南有蔡鍔,廣西有李宗仁、白崇禧,東北有張作霖,而山西也是有著閻老西。閻錫山盤踞山西幾十年,也可以說是山西的王了,人們都習慣性地把他叫做閻老西。一直到1924年,當是正是軍閥混戰的激烈時期,在此局勢下為了發展,閻錫山多次拒絕參與軍閥戰爭,這也為山西的發展帶來了機會。因為沒有參加戰爭,山西獲得了數年的和平與穩定。想要發展就要有著合適的環境,這時便恰到好處。
  • 這位民國軍閥,堪稱詩詞界的泥石流,一首大明湖讓人哭笑不得
    近代中國遭受到了許多磨難,中華民族費勁千辛萬苦才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敗統治,然而之後的中國卻沒有迎來期望已久的和平,表面上的一派和氣,底下卻是暗流湧動,中國的局勢從晚晴時期的外患,轉化為內亂不止,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發生大混戰,在此期間有許多武夫一躍成為地方土皇帝,分疆裂土不過如此,然而這些軍閥的能力素質卻有很大偏差
  • 民國歷屆總統史——八位民國總統的悲喜人生
    從歷屆民國總統的歷史中,系統的可見中華民國的辛酸悲憤史。中華民國的歷史,其基本特徵就是軍閥政治。除孫中山以外,從北洋軍閥統治到國民黨執政,民國的總統們無一不是軍閥出身,無一不是靠強權政治,無一不是靠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嚴格地說,1912年到1948年的民國史上共產生了八位大總統:孫文(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代)、徐世昌、曹琨、蔣中正、李宗仁(代)。
  • 民國軍閥混戰有多隨意?雙方賣菜還討價還價,象徵性鳴炮後就撤退
    在現代人看來,民國初年的北洋政府時期是一段頗為黑暗動蕩的時代,自袁世凱死後,北洋各系軍閥擁兵自重,軍閥混戰之下哀嚎遍野,民不聊生。雖然世道殘酷,各路軍閥為爭奪地盤而互相攻伐,但好在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不至於像和倭寇那樣拼個你死我活,縱使死傷在所難免,但彼此之間還留有很多談判餘地,至於他們打仗的方式更是花樣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