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發明了各種金融產品,全都是以財經高槓桿為基礎。比如最典型的Margin帳戶(保證金帳戶,發音同「麻筋」)。
記得我初進華爾街的頭幾個月,懂得了期權期貨的皮毛之後,便有「學藝三天,上山打虎」般飄飄然。逢人便吹「以小博大」、「槓桿作用」、「只賺不賠」。有一次遇見太太的朋友莉莉,又口無遮攔地吹噓開了,還加了一大堆英文專業術語。見莉莉聽得一愣一愣,心裡特爽。沒想到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過了三個月再見莉莉時,她狠狠地瞪眼發牢騷說,上足你的老當,都是因為你,害我老公虧了十幾萬美元!
「什麼!虧了十幾萬!不會吧?」莉莉的老公雖然富有,但十幾萬美元畢竟不是「小錢」!便趕緊追問莉莉「你老公是怎麼虧的?」
莉莉說:「我也不清楚。我就告訴他,有一種方式炒股票,不用花大錢。如果做好了,是能賺大錢的。老公問我什麼方式,我就學著你說的,什麼『Options』啦、『Call』啦(都是期權期貨的術語),什麼什麼的。」
我說:「是啊,沒錯呀。」
「我老公馬上給他的股票經紀人打電話,用二萬美元,開了一個『麻筋』帳戶。但是過了沒幾天,經紀人就說帳戶裡錢不夠,必須立刻馬上補錢進去,否則就要『Call』了。我想那大概就是你說的『Call』吧。誰曉得,後來每隔一、兩個星期,我老公的經紀人就要他補錢進去,否則前面投進去的錢就全沒了。這樣,每次經紀來電話,我老公豈止『麻筋』,簡直要『抽筋』了。直到前天,我老公實在不想再撐下去,就只好『Call』,結果算一算虧了十幾萬美元!」她是越說越氣,我是越聽越糊塗。
開設Margin帳戶(保證金帳戶)用來炒股,在購買股票時,只須支付股票總值的25%到30%就行了。如果投入一萬元在「麻筋」帳戶的話,可以購買總值四萬的股票。也就是說,「麻筋」帳戶有四倍的槓桿作用。當然,那75%的錢是向證券商借來的,利率一般比銀行高一些,比信用卡低一點;而且帳戶裡還必須維持你所擁有股票市值的25%到30%。一旦低於這個數,你的經紀人就不客氣了,要來「『麻筋』Call」,就是要你趕緊「輸血」進去。
既然運用了槓桿作用,利弊一定是雙向的。你想以一賺四,就會以一虧四。因為針無兩頭利,甘蔗沒有兩頭甜。一般經紀人做「麻筋」,都愛買賣上下起伏特別快的小股票,只要稍加留意便可發現,好些小股票在三個月之內可以跌去50%,甚至超過75%。如此這般虧個十幾萬,那是稀鬆平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