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熱點新聞上得知:
因身陷合同糾紛案,海航集團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海航集團及法定代表人陳峰被限制高消費行為。9月15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披露的信息顯示: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於2020年8月13日立案執行申請人柴靖申請海航集團合同糾紛一案,因海航集團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給付義務,法院依照規定對海航集團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及法定代表人陳峰限制高消費。
為何上萬億市值的公司,會因36975元被列法院限制高消費行為?這裡有必要作個分析。
> 海航集團是落地於海南的一家企業,僅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做成了世界上巨大的商業帝國。在10年的時間裡海航集團實施強勁的產業擴張計劃,用海航的董事長一句話說:他們是資本市場上能抓住每一個風口的企業。既然是抓住了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呢?
> 1993年1000萬啟動資金只能買飛機機翼的海航創始人僅僅用一年的時間,海航第一架飛機就飛向了藍天,帶著海南人民的夢飛向全國,飛向了全世界。
> 2003年海航集團開始轉型,其轉型產業涉及地產、酒店、旅遊、金融、物流、製造及科技領域。
> 2015年海航集團直接榮登世界500強,在中資海外併購中,10個併購案中會有三個是海航集團項目。
> 2017年海航集團資產規模達1.2萬億美元,但負債也高達9400億美元,年利息近350億人民幣。
> 2018年海航集團總裁王健在法國考察時意外去世,陳峰正式接手海航集團。
> 併購風波:
海航集團的錢從何處來?海航集團以極低的成本在海南拿到大量的土地,再把土地作抵押獲得資金,繼續滾動經營。酒店和地產都是重資產投入,收益周期長且有現金流,收益主要是來自土地價格的上漲,對於銀行來說這些資產是有價值的。
2014年進入經濟危機2015年進入高峰期,國家開始鼓勵對外投資,希望中資企業到國外去併購一些優良的企業,也就是中國提出2025的概念一帶一路。國家的初衷是希望把人民幣的泡沫拿到國外去買高新技術,買高新工廠。
首先跑出去的是安邦、復星、海航和萬達,這些都是在中國紅利中獲利比較大的泡沫性收益的金融資產。但這些資產出去不是從利益出發而是去避險。在海外瘋狂地買酒店買地產,只有極少數的企業買了高新企業。
2017年已經瘋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衝在最前面的大鱷尾巴被砍掉了導致安邦倒閉,萬達變低調,海航也陷入債務危機,復星成了燙手山芋。
在資本的戰略部署上,海航確實是拿捏的準,但獲得國家政策紅利的同時也要做到響應國家政策的要求,否則只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