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養育真的很關鍵,因為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因此受傷害。
就比如受到很多人爭執的「科學育兒」和「經驗育兒」,究竟哪個更好呢?不出意外的話,年輕人偏信前者,而年紀稍大一點的人偏信後者。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有的時候,靠經驗育兒,真的有一定的風險。
李冰生了一個男孩,公婆樂開了花,自從孩子生下來之後,李冰就沒怎麼碰著孩子,都是公婆幫忙照看。能趁此休息享清福,李冰求之不得。所以出了月子後不久,她就上班賺錢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公婆的「經驗育兒」卻出了岔子,因為哄睡的方式不對,剛滿一歲的孩子竟然成了「腦癱」。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李冰差點崩潰了!
負責給孩子檢查治療的醫生更是生氣,指責李冰公婆太無知。醫生表示,小孩子還沒有發育完全,大腦非常的脆弱,公婆整天搖晃寶寶,給寶寶進行這種方式的「哄誰」,孩子的大腦組織怎麼可能不受影響?不問醫生瞎胡來,真可怕!
兩種常見的「哄睡方式」,可能有風險
1、「搖晃式」哄睡
上文中也說了,這種方式會導致孩子的腦組織來回撞擊,倘若力度重了一點,孩子就可能出現腦組織損傷的情況,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導致孩子成為「腦癱兒」,害了孩子的一輩子。
2、「餵奶式」哄睡
很多寶媽,習慣在孩子有睡意,或者到了孩子該睡覺的時候,給孩子餵奶。寶寶一喝奶情緒就能平靜下來,然後喝著喝著就睡著了。
這個招數說實話很管用,但是卻有風險。首先就是寶寶睡著後,口腔中可能含有奶渣,會增加齲齒的風險;其次,這種哄睡方式可能造成寶寶的依賴性,時間長了不利於寶寶自主入睡。
正確的哄睡方式
1、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
一般來說,作息紊亂的人,睡眠質量普遍不好,睡不著、睡不醒,有時候還會不斷地做夢,小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要想寶寶乖乖睡覺,並且能有一個優質的睡眠,家長應該學會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定時定點地睡覺。等孩子養成了這樣規律的生物鐘,那哄睡就簡單得多了。
2、睡前哭鬧要慎重
寶寶睡前哭鬧,是很正常的現象,有的時候剛睡著就因為一點小動靜被驚醒了,然後哭鬧起來。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碰孩子,尤其不要將寶寶抱起來安撫,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清醒。最好的做法是輕撫、輕拍孩子,溫柔地安撫他們的情緒,直到寶寶重新入睡為止。
其他錯誤的「育兒方式」
1、一直逗寶寶笑
家長喜歡孩子,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直撓寶寶的痒痒肉,「強迫」寶寶笑的話,就不對了。要知道,這種做法可是會導致孩子「缺氧」的,所以,請不要這麼做。
2、給寶寶剪睫毛
有的家長認為,從小給孩子剪眼睫毛,孩子的睫毛就會越來越長、越來越密、越來越黑,將來孩子會像個洋娃娃一樣漂亮,這種做法有些無知。
睫毛可以替眼睛阻擋很多的細菌、灰塵,如果直接一刀剪了,孩子的眼睛很可能受到傷害的。相較於美貌,難道不是安全、健康更重要嗎?
3、堅持給寶寶把尿
有的家長自從有了孩子,定時定點地給孩子進行「把尿」,雖然這種付出精神蠻令人感動的,但是,這種行為不可取,因為這樣做並不能幫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還可能造成孩子肛脫、肛裂、尿頻的症狀,弊大於利,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