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5月22日消息,今日,新東方發布了《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今年是新東方連續第四年發布《中國留學白皮書》。
《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的調研數據來自新東方與Kantar Millward Brown共同開展的,覆蓋國內外的新東方自媒體的線上調研,以及覆蓋全國40個城市的線下調研,調研人群為計劃出國留學的學生及其家長、有留學經驗的學生和參與單位招聘的社會人士,共回收有效樣本近5000份。同時,本書還結合了新東方服務學生的歷年留學大數據,綜合進行比對分析,以呈現中國留學生群體的新變化趨勢。
更多本科生傾向繼續深造,或為緩解就業壓力
在今年的調研中,留學意向人群仍然主要集中在本科及以上,約佔比60%,各階段留學意向人群趨勢平穩。但與往年相比,計劃出國就讀碩士的人群從2016年的57%增長到今年的68%,佔比持續上升,留學意向人群有可能希望通過就讀更高學歷來緩衝就業壓力。而對比留學意向人群和已留學人群的調研結果,現階段計劃讀到碩士及以上人群比例高於歷史實際碩士及以上人群,這有可能是由於競爭壓力導致更多留學意向人群傾向擁有更高學歷,以提升個人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一部分有留學意向的人群,因申請失敗或其它原因,最終放棄了留學。
美國仍居首位,各國差距縮短
就留學目的國來看,美國仍然是學生們最青睞的國家,近半數學生傾向選擇美國,但佔比呈下降趨勢。英、澳、加緊隨其後,整體國家分布格局穩定。值得注意的是,傾向選擇德國、法國、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等歐洲亞洲國家及地區的比例有所提升。歐亞很多國家及地區具備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及較為低廉的留學成本,吸引了很多普通家庭或喜歡該地區文化的學生。
留學動機去功利也更實際
與去年相比,留學意向人群更加重視內在自我提升的驅動,主要體現在期望通過留學來拓展國際視野、豐富人生經歷。與此同時,較為功利化的留學因素均呈下降趨勢,也從側面說明留學更趨於理性化。
此外,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考慮上,雖然興趣、合適等感性因素仍是主要關注點,但他們對於師資力量、升學就業、錄取率、課程難易程度的關注度在上升,這體現了留學意向人群在做出留學決定時更趨於理性和實際。
留學前籌備更前置,但仍有誤解
在留學籌備上,留學意向人群也更加主動,他們中的大部分認為需要提前1年以上開始進行留學準備;僅17%的人群認為可提前半年準備,且比例連年下降。
超過七成人群會選擇通過留學諮詢機構進行留學申請;六成人群會同時選擇語言考試培訓和留學諮詢機構,且其中近八成更傾向選擇一站式服務。一站式留學服務以其便捷省心,更加受到家長的青睞,且近年來需求趨勢較為穩定。
但相比留學申請,很多學生誤認為留學考試的準備周期略長一些,41%的學生認為要提前兩年及以上進行留學考試的準備,而留學申請的這一比例為31%。事實上,如果想進行申請前的綜合背景提升,很可能需要比考試籌備更長的時間。
留學後目標更明確,歸國是首選
在針對畢業後打算的調研中發現,46%的留學意向人群明確表示沒有移民計劃,呈逐年上升趨勢;38%的人群表示尚不確定,呈逐年下降趨勢。此外,雖然更多的學生傾向先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國,但整體計劃最終歸國發展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一方面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內快速的經濟發展讓更多學生願意歸國發展,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學生留學前更有規劃。
中國留學家庭更「民主」
隨著70後父母加入留學意向群體,4年來中國留學家庭的變化也附帶了時代發展的烙印。通過對比4年數據發現,越來越多的家庭傾向於通過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商量做出留學決策。相比較而言,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意願,畢竟留學作為整個家庭的重要教育目標還是要選擇最適合孩子的。
然而,這些愈發民主的父母,越來越多地來自普通家庭,對比往年留學意向人群父母的職位背景,「一般員工」的比例逐年上升。這一方面是綜合國力提升的體現,但從側面也反映出了現在家長對於孩子教育問題的重視,願意付出更多的成本幫助孩子開闊眼界,豐富教育資源。此外,我們也發現更多家庭從孩子小學階段開始思考出國留學,也印證了當前中國父母對於孩子教育的思考重視程度。
而在留學意向人群中,擁有海歸背景的父母雖然整體佔比不高,但也是逐年上升,從2015年的5.3%上升至今年的6.9%。
留學意向學生經歷更豐富
留學意向的學生群體在這4年間也有著微妙的變化。目前就讀於中小學的留學意向人群仍以公立普通班為主,4年變化不大。但就讀於國際學校的人群比例從2015年的2%增長至今年的8%,這與目前的國際辦學熱相吻合。
而在目前就讀本科及以上的留學意向人群中,56%的群體來自國內普通高校,這一比例在4年間上升了10個百分點。此部分留學意向人群的就讀院校中,來自「雙非」及「雙一流」高校的學生比例在2017-2018較2015-2016有明顯上升,留學愈發地走向了「大眾化」。
此外,近三分之一的留學意向人群留學前已有如海外夏冬令營、遊學等短期國外學習經歷。越來越多的留學家庭在正式決定留學前,願意讓孩子提前體驗海外教育,增長見識、培養國際視野,從而理性地做出留學決策。
家長預判與學生留學感受不統一
面對留學期間可能產生的問題,家長與學生的關注點也略有差異,家長的顧慮主要集中在安全問題、孩子的自控能力以及健康方面,而留學生實際反饋的主要問題則主要來自語言能力、文化差異以及飲食不適應等方面。可見家長的顧慮與學生的自身感受並不相同,既然如今留學已成為一項家庭重要決策,建議家長多從學生感受出發進行準備和籌劃。
海歸與用人單位優勢認知存在差異
對於已經就業的海歸人群,大部分海歸對目前所在的行業滿意度較高,但普遍認為薪酬沒有達到預期。對崗位、職位和發展空間的滿意度則一半一半。
同時,留學生的自我感知與用人單位的評價有較大差異,海歸的學習能力、獨立自主和語言能力是留學生和用人單位普遍認可的優勢;但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是被用人單位認可而留學生不自知的;留學生自認為社交能力、表現力和創新能力是自身劣勢,而用人單位卻普遍認為留學生的務實性、穩定性、包容能力和自制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