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圈子,這裡有最頂尖的資源,有最有才華的藝人,所以藝校的學生擠破了腦袋也想進,但真正成功的卻是鳳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曇花一現,不久便消失在了公眾的視野裡,娛樂圈不好混是真正存在的事實,既殘酷又扎心。
曾經,鄧倫粉絲脫粉上了熱搜,該粉絲以文字的形式列舉了對鄧倫的不滿,直言其接綜藝過多,沒有將精力放在自己拍戲的事業上,由實力派演員直接淪為了綜藝咖,自己對此感到失望。
其實這位粉絲的脫粉有一定道理,但藝人混娛樂圈真的可以隨心所欲嗎?其實事情遠比想像中複雜,而且娛樂圈競爭並非那麼簡單,楊紫秦昊曾經的心酸或許能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答案。
楊紫是童星出身,與宋丹丹張一山合作的《家有兒女》讓她知名度大增,本以為可以有很多戲找上門來,但實際上楊紫卻處在無戲可拍的狀態。
後來楊紫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有了專業的技能加持,但境遇依然沒什麼改變,接不到好角色的她,只能先接一些自己不中意的劇本,來磨練演技,哪怕後來她接了《青雲志》也沒逃過大家的吐槽,有人直言她該走青衣路線,但楊紫卻坦言,如果沒有這這部戲,自己很可能就消失了,因為在這之前自己沒戲可拍。
其實娛樂圈裡的資源有限,好的資源當然是要給人氣流量都高的藝人,那些沒有名氣和人氣的自然越來越無人問津,如果不想辦法自救,後果就是消失在公眾視線,徹底被遺忘。
說完了楊紫,我們再來說說秦昊,秦昊可以說是圈內的清流,早年為了堅持自己的初心,推掉了多部戲份的邀約,以至於在同班同學章子怡劉燁大紅之時,他卻無戲可拍,更重要的是物質上還要靠父母接濟。
後來秦昊意識到自己不能這樣時,就開始說服自己接一些戲,先從小角色做起,慢慢積累,多年之後秦昊終於實現了與大導演陳凱歌合作的願望,這一天他等了12年。
看,這就是娛樂圈競爭的殘酷,你保持清高不去接戲接綜藝,那麼自然出鏡率低,慢慢的就會被遺忘,與其這樣,那不如先選擇一些間接的方式,讓自己保持熱度,有出鏡率可言。
像鄧倫無非就是這樣,特別是今年疫情影響,有多少藝人待業在家,能有綜藝做已經不錯了
不過話說回來,有些路還是要堅持的,鄧倫戲演的不錯,人帥身材好,而且口碑不錯,所以還是要堅持做個優秀的實力派演員,因為那樣才會走得更遠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