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愈見心理研習社
作者:小愈
前兩天收到粉絲私信,她說,我好像有點抑鬱。
這位投稿的朋友叫做青青,28歲,結婚兩年,剛生產完2個月。
據她說,自己的症狀是從生產前2個月開始的。
心情煩躁、內心焦慮、心神不寧,脾氣有時也是控制不住。
其實,這不是我們第一次收到這樣的投稿。
在我們的粉絲裡,有許多朋友會私信說自己懷孕之後的心態變化。
認真講,小愈非常建議在生產之後的夫婦一同進行一個正規的心理測評和疏導。
這對於兩個人的狀態和心態調整非常有必要,也是十分有幫助。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很多女性在產後紛紛有抑鬱症狀。
接下來的時間,小愈想和大家聊聊從懷孕到生產,女性要經歷的那些事兒。
1
「人工餵奶機」
之前,一位網友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產故事。
她說:
每一天,寶寶都要兩個小時吃一次奶。
乳房脹痛,胸前像墜著兩個鉛球,青筋分明,疼到分分鐘要爆炸。
我買的電動吸乳器必須坐著用,凌晨一點到四點正是母乳分泌最多的時候,怕機器吵醒寶寶和孩子他爸,冬天也要坐在衛生間的小板凳上吸奶。
總是困得靠著牆就睡過去了,再被娃的哭聲喊醒,胸口一片冰涼。
餵奶也不輕鬆,娃嘴小,但力氣不小,常常嘬出血泡,乳頭皴裂。
每一口都疼到飆淚,還要咬牙往他嘴裡塞,要痛到乳頭全部長出新肉。
夜裡無論多累多困,給他餵奶我從來沒有躺著,都是掙扎地坐起來。
冬天的冷水拍一把臉,把自己弄清醒,忍著側切的痛坐起來抱著餵奶。
餵完奶要給孩子拍嗝。
先是豎著抱著,從下往上一點點輕輕地拍,直到他打出嗝。然後再橫抱著,輕輕搖,直到徹底睡著。
接著要抱到床上,先讓小屁股著床,然後是背部,接著腦袋,最後輕輕把手抽走。
每一下都要緩慢輕柔,有一點點不小心就得抱起來,把上面的過程再重複一次,直到他安安靜靜入睡,我的手腕已經痛到抽筋。
其實不止普通人,那些在外人眼裡風光無限的女明星,也都為此痛苦不堪。
奶灑了,心痛不已的陳意涵。
為了餵孩子,定很多個鬧鈴的張歆藝。
忍受漲奶疼痛,依然堅持母乳餵養的章子怡。
在缺覺、漲奶以及乳腺炎的折磨裡,無限掙扎。
還有些媽媽,因為奶水不足,陷入了追奶、沒奶、再拼命追奶的痛苦和自責裡,無限循環……
除了生理之外,餵奶同樣摧殘的還有女性的心理。
主持人李靜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談及生育問題時,坦言自己生完孩子後最大感受就是沒有尊嚴。
以前一直都是在用「腦子」工作,但生孩子後,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機器,沒有尊嚴。
所有人跟她討論的都是自己的器官,隨便進來一個人就直接給你扯開,餵奶什麼的……
當媽以前,覺得一個人的尊嚴,是神聖不可冒犯的。
當媽之後才發現自己天真了,有些時候,不是你拼命,就可以守住自己尊嚴的。
忽然之間,世界觀幾近崩塌。
哺乳媽媽,真的是用難以想像的意志力,用整個生命撐起了餵奶的那些日日夜夜!
2
尷尬的尿失禁
還記得之前因為懟湯唯總去廁所,上了熱搜的雷佳音嗎?
在兩人合作拍攝完電影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問:
「你們最受不了的一次是什麼」。
雷佳音想都沒想就回答到:
「湯唯老上廁所。」
有一場戲,湯唯得從二樓跳下來,雷佳音還有大段眼含熱淚的獨白要說,情緒剛醞釀出來,湯唯就說要上廁所。
「十條中間上三回廁所。我這情感一來的時候,她就走了,我又得重新醞釀。」
聽到這話,湯唯站起來不好意思地趴到了牆壁上,臉也紅了。
過了一會兒湯唯重新入座,特別真誠地跟雷佳音說:「對不住」。
但接下來,湯唯情緒還是沒能緩和,在旁邊想了一會兒,然後就哭了。
看著湯唯落淚,雷佳音在旁邊特別不敢置信,還打趣讓她別「演」了:
「哎喲你這戲,還挺像樣啊今天?」
之後湯唯頻頻拭淚,並走出畫面去旁邊調整情緒。
其實,我們相信,雷佳音可能是無心之失。
畢竟,誰也沒有傻到給自己招黑。
可能他也沒想過,湯唯為什麼總去廁所吧。
有粉絲留言替湯唯解釋:
「湯唯剛剛產後復出,又因為拍戲患上了嚴重的肺炎,所以當時正在服藥。常去廁所是因為副作用,並不是故意的。」
湯唯也很委屈吧,並不是自己要偷懶,而懷孕、生產帶來的「不方便」,很多時候真就是「迫不得已」。
無獨有偶,今年母親節的時候,ELLA也髮長文分享了自己因為懷孕生產造成子宮和膀胱脫垂,導致尿失禁,最後不得不去做手術的經歷。
因為懷孕生產,她落下了子宮和膀胱脫垂。
Ella在文中透露:「我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動作都會造成尿失禁」。
嚴重的時候甚至直接尿褲子,最終她只能通過手術來改善。
而這,還僅僅只是生育後遺症裡,最小、最常見的毛病。
其實,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女性在產後都會面臨程度或大或小的盆底肌鬆弛情況。
尿頻尿急甚至只是比較輕的症狀,嚴重的可能造成尿失禁。
3
抹不去的妊娠紋
媽媽們不得不面對懷孕前後自己「醜陋」的身體
揮之不去的妊娠紋,低垂的胸型,變寬的胯骨......這就是產後的真實狀態!
其實,女性愛美是人之常情。
很多媽媽會因為產後的妊娠紋而自卑,甚至從此對買衣服、化妝不再有那麼大興趣。
但我要告訴寶媽們的是,有些痕跡無法消除,不如試著接受。
這是歲月帶給媽媽獨一無二的「文身」,千萬不要因此而自卑。
其實,很多產後媽媽要面對的遠遠不止這些···
產後感染、出血過多、陰道疼痛、陰道分泌物變多、乳房腫脹、妊娠紋、痔瘡、子宮脫落等各種問題。
為什麼生完孩子有這麼多的困難和不便,但這些痛苦好像穿著隱形衣行走在人間,我們幾乎都不知道?
因為在我們的社會語境裡,示弱喊痛就等於矯情。
她們不是不願意講,而是不敢講。
生育這件事對女性來說本來已經是一場浩劫,但最可怕的還是她們的丈夫對這件事的態度。
他會說:你困你就睡唄,他睡你也睡不就行了。
他會說:我明天要上班,你跟媽帶娃睡,我去隔壁。他吵我怎麼睡覺啊。
他會說:你怎麼老說手疼?都是你平時不運動,娃才幾斤重。
他會說:哎呀,快快快,他拉了!你快接過去!
他會說:你白天沒事去健身房鍛鍊鍛鍊啊!
他會說:你累我也累啊,我上了一天班了。你又不用出門。搞搞家務活你還累啦?那人家家怎麼搞的?
他們用
「不就是生個孩子」
「別人都能生,就你這麼矯情事兒多?」
消解一切差異,不痛不癢的站老遠,用鍵盤指導一切。
這種基於「不屑去理解」的倨傲、冷血心態,才是女性在生育這場戰爭裡最可怕的敵人。
不被社會承認的生育痛苦和價值,才是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最痛苦的生育後遺症。
這個世界對女性,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
深夜獨自餵奶的孤獨,工作中漲奶的尷尬,在外哺乳時被注視的尷尬……
堅持母乳餵養不容易,而爸爸們似乎總不能感同身受。
多少爸爸是「打遊戲看小說爸爸可以熬到凌晨,但一哄孩子就一分鐘秒睡」?
之前有很多體驗分娩機構,不少老公都信心滿滿的想去嘗試。
上場前,不少丈夫還立下要達到十級疼痛的flag;
上場後,勇士們卻畫風突變……
看著面部扭曲的準爸爸們,突然覺得,有必要把這個項目列入產前必修課了。
當然,開玩笑歸開玩笑,我們的目的絕不是讓男性體驗女性的痛苦,而是讓男性學會理解和分擔。
產後抑鬱症的發生,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 7.3%~37.14%。
典型的產後抑鬱症在產後6周內發生,也能在3~6個月自行恢復,但嚴重的也可持續1~2年。
要注意的是,再次妊娠還會有20%~30%的復發率。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統計,出現諸如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這些產後抑鬱「症狀」的產婦,比例竟高達 50%~70%。
希望不管男性女性,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份理解,因為你不知道:
有多少媽媽在默默忍受生育後遺症!
每一個看似無所不能的母親,又咬牙忍下了多少心酸疲憊的瞬間!
即使分娩本身正在「去疼痛化」,但生產之後的抑鬱似乎並未因此而止步。
從產房被推出來的年輕媽媽,無法預見到自己可能會陷入到一種空前的、無來由的、長時間的情緒低落中。
她們中的不少人甚至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意識到自己也撞上了「產後抑鬱」。
多一份理解,讓她覺得自己的付出值得。
多一分包容,讓她覺得選擇你值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