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孩子稱為別人家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成為了許多孩子的心理陰影。這不,要考級了,別人家的孩子又冒出來作怪了。別人家的孩子學一年就能考三級,別人家的孩子幼兒園畢業就考出了六級,別人家的孩子小學就過了十級……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們鴨梨山大,讓家長們鴨梨山大,讓老師們同樣鴨梨山大。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行,咱家的孩子就不行呢?我以資深鋼琴教師的身份回答你:
1、別信別人家的孩子,他只是個傳說
特別出色的孩子有嗎?有,但那是絕對的少數。一位老師可能幾年才會遇上一個。然後就是有些比較出色的孩子,這種可能學校每個班裡有幾個。優秀嗎?優秀,但還是正常人的優秀,不至於到神乎其神的程度。他們可能進度比一般孩子要快上一點,有的家長也比較好面子,說得誇張一點,傳來傳去的可能越傳越神,一般優秀的就傳成天才了。
2、比優秀可以,別忘了比努力
學琴的進度是掌握在老師手裡的嗎?不,老師只負責為你指路,至於走得快還是慢,都是看學生自己的。你要是平時隔三岔五的要請請假,一放寒暑假就要回老家或者出國遊,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你既然該瀟灑時瀟灑了,就不要問自己為什麼不如別人學得快考得高了,本來甘蔗就沒有兩頭甜,人家有收穫,那是付出努力了的。
3、比優秀,也別忘了比後勁
是有那麼一些孩子,他們短期內進步很快,能拔得很高。一次兩次可以,但時間一長就堅持不下來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進步是以消耗潛力為代價的。每次拔高一次,就要消耗不少的潛力。越考上去,消耗越大,孩子終有頂不住的一天,半途而廢了。多可惜啊!與其是這樣,那還不如穩紮穩打慢慢前進呢。
我們在實踐中遇到過很多的家長,在開始學琴時都抱有美好的願望,希望孩子能接受藝術的薰陶、陶冶情操、提高興趣。可是漸漸地,由於受別人家孩子的影響,一葉障目,讓學琴這件事慢慢變了味,忘了初衷。最後呢?搞得天怒人怨,孩子不願學了,更別說什麼情操興趣了,因小失大,事與願違。
我們眼光放長遠一些,在孩子的人生當中,早考一年晚考一年,真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嗎?我見證了那麼多的人,包括同齡的、包括學生們,真沒有什麼重大影響。也別信什麼加分,彈琴的孩子那麼多,加分也一直只是個傳說。就算讀完高中還沒有考出十級又怎麼樣?
只要孩子想學,讀大學了工作了,還是可以繼續學繼續考啊。我見過很多的人,小時候被逼著學琴,半途而廢。長大以後自己想學了,自己有了動力,排除萬難,學起來更快更好了。同樣也見過很多人,早早考出了十級,然後除了比別人多一張證書,就跟沒學過一樣。
所以,考級考得早不算贏家。誰彈到最後,誰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