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收到絕望信號,美國財政部當日公布最後一份匯率政策報告,臺灣今年因為符合貿易順差等標準而再度被列入「觀察名單」。
據臺媒12月18日報導,美國財政部今年初即示警「臺灣雖未正式納入觀察名單,但接近觸動關鍵門檻」。美國制定的匯率操縱標準中明確規定,符合以下三項條件將被列入「觀察名單」。一是貿易夥伴與美國貿易順差至少200億美元;二是經常帳戶順差金額高於其GDP的3%;三是貿易夥伴持續幹預其匯率,且年度內重複進行淨外匯購買金額超過GDP的2%。而臺灣去年順差金額達230億美元、經常帳戶順差佔GDP比例大約10.5%,已符合美國第一項和第二項標準。而美國最新報告說明也顯示,臺灣符合三項標準中的兩個,即經常帳戶順差與貿易順差。
據了解,美國在2017年下半年曾將臺灣移出匯率操縱「觀察名單」,此次臺灣地區再度被美國列入該名單。臺當局官員對此表示,會根據美國指控臺灣不符合準則的部分進行檢討。還有臺灣官員認為,美國將臺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除中國臺灣外,日本、韓國、義大利、愛爾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泰國和印度均在「觀察名單」中。
美國除了匯率操縱「觀察名單」的認定外,美國財政部還設立了一個匯率操縱國。目前瑞士和越南兩國被美國財政部列為匯率操縱國。英國《金融時報》在報導中提及,如瑞士與越南無法與美國分別達成有關問題的雙邊協議,美國將在後續公布對兩國的「處罰措施」。
關於「匯率操縱國」的定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貨幣或財政政策試圖操縱本國貨幣兌換外幣的匯率來謀求競爭優勢的行為。通常,大多數被認定為匯率操縱的手段是設法壓低本國貨幣匯率,以此壓低本國商品外銷價格,促進出口貿易。但有人認為,美國認定的「操縱匯率」是對他國的一種打壓手段,防止他國對美國的匯率優勢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