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記者 蔣超 許雯
8月3日,一個普通的周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社區治理和社事局的招辦工作人員們,如往常一樣忙碌著。
兩位家長的到來,短暫打破了辦公室裡的寧靜。
在說明來意後,兩人送上了一面錦旗,「體察民間疾苦聲,一枝一葉總關情」。家長介紹,這面錦旗由新區2020年小升初家長敬贈,感謝新區利好政策,為他們解決了孩子升學的難題。
2020年,作為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天府新區率先啟動「公民同招」「多校劃片」等教育新政,在成都教育圈乃至省內外均引發極高關注。如今,新區的系列新政正式出臺已經三個月,是否真的為家長帶來了利好?新區教育格局又因此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新政為教育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和思考?
時隔百天,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再次聚焦天府新區,帶來新區系列新政的「百日觀察」。
彭先生是當天的家長代表之一。他告訴記者,今年自家小孩正好入讀初一,雖說一家人的戶籍都在天府新區,但此前,因自己工作的原因,孩子一直在珠海上小學。
一番考察後,彭先生為孩子鎖定了天府中學。但是,按照成都義務教育階段以往政策,如果選擇民辦類學校,得經歷面談,這也正是他所擔憂的問題,「兩地教材有差異,我們擔心孩子的學習內容可能存在脫節,加上一開始對政策了解不夠多,一直就很焦慮。」
後來通過招辦的講解,彭先生了解到,今年成都義務教育階段均實行搖號入學,不過,相比之下,天府新區因作為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入學政策上又有不同,比如在新區率先推行「多校劃片」,賦予了家長和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利,同時,新區民辦初中學校優先面向區內招生,給到了新區家長3個民辦志願的選擇。
正是得益於新區政策,孩子順利入讀天府中學,彭先生也總算是鬆了口氣,「孩子被心儀的學校錄取,我們非常開心,很感謝這個新區的政策。」此外,新區招辦人員的細節周到的講解,也讓他覺得很暖心。
彭先生表示,正是基於新區教育新政給家長帶來的利好,在處理完孩子的入學問題後,不少家長提出要贈送錦旗以表感謝,「錦旗上寫什麼話更好,我們也是在群裡有過討論,最終選擇了這句『體察民間疾苦聲,一枝一葉總關情』,感謝新區教育為民服務。」
彭先生及送上錦旗的小升初群體是新政其中一類的受益者,新政中的另一類受益者則是今年入讀小一的家長。今年天府新區率先推出了「多校劃片」,封先生正是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員。
他告訴記者,按照以往的劃片政策,自己所在的小區有對應的小學,不過,他並不是很滿意,如果想要選擇心儀的學校並不容易,要麼購置一套對口房產,要麼就是參加民辦類小學的搖號,「前者需要一筆巨大的費用,後者不確定因素也很大。」
新政賦予了封先生一家選擇學校的權利。具體來說,按照新區劃分方案,他們屬於A學區,服務於該學區的學校總共有7所,分別為成都天府新區錦江小學、成都市華陽中學附屬小學、成都天府新區第三中學附屬小學、成都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成都天府新區南湖小學、成都天府新區第四小學以及成都天府新區美岸小學。
封先生可以為孩子填報3所學校的志願,最終,孩子被心儀的小學錄取,「這個政策很貼心,既給到了家長和學生更多的選擇權,也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過去,好生源集中在好學校,使得學校之間的發展走向兩個極端,而多校劃片能夠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使得市民能夠真正的享受到家門口的好學校。」
同樣是位於該學區的付女士,在談及「多校劃片」時,也認為政策帶給家長了實實在在的利好,「不用大費周章的購置房產,也能讓孩子享有選擇好學校的權利,這一政策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祝福未來新區教育越來越好。」
家長們口中提到的新區政策,概括起來就是:在小學階段推行「多校劃片」、新區民辦初中學校優先面向區內招生等。
以「多校劃片」為例,總共有三個批次。第一批次有兩個學校,分別是天府第四中學校(註:小學部)、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第二批次有三個學校,分別是成都天府新區第七小學校、成都天府新區元音小學和成都天府新區第三中學小學部;第三批次,就是按照學區劃分來錄取;根據每個批次的報名條件,家長可以進行選擇。
針對第三批次,新區整體劃分為了12個學區,其中,實行多校劃片的學區,每個學區對應的服務學校至少兩所,也就是說,符合報名條件者,最少也可以在學區內填報兩個志願。這一政策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儘可能地尊重並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選擇權。
「多校劃片」一詞,更早得追溯到2015年11月,教育部召開的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教育部當時正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
簡單來說,「多校劃片」就是把傳統的一個房子對應一個小學的「單校劃片」招生政策變成一個房子對應多個學校,學生通過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入學。換句話說,就是將原有學區房入校的唯一答案變成了多項選擇。此舉的目的旨在遏制家長過度追捧學區房,房企、中介再借「學區房」之手哄抬房價的現狀。
近年來,學區房的價格不斷走高。根據媒體的報導,以北京市西城區為例,一處正讀實驗二小(被稱為「北京最著名的小學之一」)的一間11.4平米、雜草叢生的房子,竟然賣出了530萬元的天價,遠遠高於周邊其他非正讀房的樓面價。
這樣的現象在成都也有發生,即使每年教育部門都會公布一次招生劃片範圍,但泡桐樹小學、實驗小學、龍江路小學、成師附小、鹽道街小學、草堂小學等多個傳統名校周邊的「學區房」樓面價普遍高於周邊普通房房價的20%。「教育被房價綁架」這一度成為教育從業者們的關切,其嚴重擾亂了教育的生態平衡。
而「多校劃片」無疑是給學區房注入了一劑降溫針。到底能進哪所,沒有一個唯一答案,這樣一來,炒房變得毫無意義,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特定服務於特定群體,也有利於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
一個旨在「讓教育回歸本質,不被房價綁架」的招生入學改革,為何直到2020年才有部分區域開始落地?
業界人士透露,推行「多校劃片」存在一定困難,比如一些區域存在歷史性原因,學校間強弱不均,家長入學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房鬧的勝利」也讓炒房者嘗到了甜頭,增加了政策落地的難度。
今年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新政明確將推行「多校劃片」,也是這一天,天府新區招生細則中也明確提到了「多校劃片」,此舉使得天府新區迅速成為輿論的風暴中心,成都家長乃至教育圈均對此高度關注,有點讚,有觀望,也有爭議。
根據天府新區發布的政策來看,其將整個區劃分為了12個學區,其中,實行多校劃片的學區,每個學區對應的服務學校至少兩所,也就是說,符合報名條件者,最少也可以在學區內填報兩個志願。
消息一出,「天府新區多校劃片」上了熱搜。從輿論評價上看,表揚的和支持政策落地的佔到六成,不滿意的聲音佔據四成。
家住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的張女士是這一新政忠實的擁躉,她有兩個孩子,兩年前她經歷了幼升小,自家小區劃片所對應的學校平平,為了兒子能享受優質教育,也曾嘗試去填報民辦小學,但最終無奈落榜,兒子未能進入到心儀的學校。
她說,家長總愛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以前學區房就是家長們心中的重要「起跑線」之一。今年天府新區多校劃片政策落地後,小兒子將擁有入讀心儀小學的機會,她不用再費心去購置一套學區房。
當然,批評的聲浪中既有原有學區房的持有者,在這一政策下,他們的確定性變為了「不確定性」;也有將學區房作為「商機」的炒房者,新政之下,房價或將回歸理性。
更多的人從政策的理性層面表示了支持,認為從整體上該項新政是讓教育回歸其應有本質,讓家長擁有了選擇權。
新政服務了家長,但對新區的學校校長們可謂壓力倍增。一個明顯變化是,學校與學校之間悄然形成了新的「賽馬局」。
過去,小學都是劃片入學,學校只需接受片區內適齡兒童即可,無須擔憂生源不足等問題,但今年不同,同一學區內有多所學校「同臺亮相」「同時報名」,而報名的熱度將成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學校口碑最直觀的風向標。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區所推出的「多校劃片」給家長帶來了利好的同時,對學校來說,有壓力但也是挑戰。比如,家長在為孩子進行志願填報時,能夠通過後臺看到實際的報名數據,這些數據可以被看作是家長評判學校質量、辦學水平的一個參考,「同一個學區,一些學校的實際報名數超過了招生計劃數,個別學校的報名人數卻並不樂觀,這個數據是很有意思的,能夠體現家長對學校的認可度高不高。換句話來說,後者可能自己看到這個數據,也是壓力頗大的,但與其把這個看作是壓力,不如將其轉化為動力,要想贏得家長的認可度,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迫在眉睫。」
在談及「多校劃片」時,有多位校長表示面對新政有些「壓力山大」,「畢竟,誰也不想成為跑得最慢的那匹馬呀?那還能怎麼辦呢,只能快馬加鞭,使勁跑,不停跑」。
新區多位校長表示,由於家長有了選擇權,學校辦不好,沒有口碑在報名時就顯現了,所以在今年的招生環節,即使公辦學校也做了很多工作,不斷向家長們展示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這就是一種倒逼。
「事實上,這一政策也形成新區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新區教體處一負責人表示,今年報名下來,家長口碑好的學校和差的學校一下就看出來了,差一點的學校要靠「混」是沒辦法了,新區也會把這些納入校長們的綜合績效考核,讓學校管理者真正把心思放在辦學、放在孩子們身上,以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作為國務院批覆設立的第11個國家級新區,打造新時代公園城市典範和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樣板,這是天府新區所努力的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答案顯而易見——留住人才,讓人才賦能產業發展才是核心和關鍵,而教育就扮演了極為重要的「引擎」角色。
回顧今年系列招生入學改革的背後,其暗藏的邏輯都是:新區教育服務人才、服務產業、服務營城的根本理念,新區教育服務由「戶籍人口」向「為區域產業賦能的人群」進行轉變,天府新區要用教育驅動區內的人才動能,進一步增強教育為區域產業賦能的能力。
再往前推,近幾年,天府新區在教育上的布局可謂強勁:2016年,開辦天府四小、天府五小……2017年,開辦天府七中、天府一小、天府三小、天府一幼……2018年,開辦天府四中、天府七小、華中附小、天府五幼……2019年,開辦麓湖小學、天府六小、天府二幼、正興實驗幼兒園……2020年,還將開辦天府中學、元音小學、天府二小、天府十小等20餘所學校。
▲籍田小學鳥瞰圖
另一方面,新區同步啟動了存量學校的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分三個批次對現有存量學校實施質量提升改造工程,預計總投入將達35億,「就像一位班主任不允許班上任何一個孩子掉隊一樣,天府新區也不允許任何一所學校掉隊,全域優質均衡才能讓居民安家落戶,安居樂業」。
而在教育人才引進方面,天府新區對引進的省級(含副省級城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特級教師(校長)和具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發放激勵資金從40萬元到55萬元不等;對引進的地市級學科(技能)帶頭人、特級教師(校長)和具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發放激勵資金從30萬元到43萬元不等;對引進的中央教科院組織的全國學科教學大賽、省教科所組織的全省學科教學大賽、市教科院組織的全市學科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發放激勵資金10萬元到3萬元不等。
在這些激勵政策下,近年來新區引進了多名優秀校長和名師,幾乎是匯聚了全成都最優秀的教育資源,重新鍛造了天府新區自己的名校品牌。
排版丨Jiay
【來源:成都商報教育報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