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一年新舊交替的時節,由中國雕塑學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主辦,浙江省雕塑家協會承辦,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杭州市雕塑院協辦的「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集」在杭州市雕塑院品空間開幕。浙江雕塑界的前輩、老先生、中國美院雕塑專業的四代人濟濟一堂,聚首論藝。
此次浙江省雕塑家協會邀請了 8 位老一輩雕塑藝術家,以自選作品的形式回顧浙江雕塑發展中的一段重要時刻。這不僅是對歷史的總結,更是如師者的切切細語般展開對一段歷史的回憶。這八位師者中,年齡最小為 84 歲,他們是:沈海駒、沈文強、王建武、潘錫柔、仲兆鼐、達榴生、傅維安、高照。
展覽匯集了老一輩雕塑藝術家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作品包括雕塑、書畫、訪談等近 151 件。展覽現場不僅有雕塑家的雕塑作品,還有許多素描、速寫、文稿等紙面作品,這方方面面所凝聚成的一種立體的形象、思想與表達,展示出每位藝術家的深度及廣度。有的作品只在方寸間,如芥子納須彌般,通過點點細碎的藝術創作痕跡,展現了一代人的傲骨與風貌。
此次展覽將浙江雕塑界的前輩與師者們請出來,一方面展示他們的作品及生活,另一方面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再次面聆他們的教誨。在實施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書寫「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的重要時刻,通過相聚、暢談與研討,於傳承中出新意,於繁榮中謀新局,發出浙江雕塑新時代的聲音。
原杭州市副市長馬時雍宣布開幕
浙江省美協副主席駱獻躍致辭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駱獻躍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展覽給他帶來很多感動,八位藝術家代表一個時代的中國雕塑藝術的高峰,他們以人民之心投入到雕塑藝術的傳承與發揚,給後人留下來那個時代的精品。他們的藝術人生令人敬佩和尊敬。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班陵生致辭
在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班陵生看來,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術教育史,如同中國山水畫的荒山復調,其歷史形態是一種復調,一種多聲部的和聲,它是同時發生,內容相關卻又相互區別,各自獨立卻又有機統一為一個整體形態。在這樣的復調形態中,我們能清晰地感到看到,它有三個歷史脈絡。一個脈絡就是以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等現代主義者的脈絡。如果說這個脈絡呈現的是個體的自由,為藝術而人生的話,那在第二個脈絡裡,以彥涵、羅工柳等為代表的左翼群體裡所追尋的則是解放,一種關乎將個體融入社會、民族的解放。然而,在今天,我們更不要忘了它的另一個聲部,也即第三條脈絡,也就是以潘天壽、黃賓虹等為代表的精研傳統卻不抱殘守缺中國書畫脈絡。在這條脈絡裡,黃賓虹的那句「等待著和一切外來者握手』令人印象深刻,它充分體現出大氣之象和主體性的姿態。這三條脈絡互為參照,互為背景,它們連接在一起,顯現出現代主義意識的歷史畫面。此次開幕的前一晚,班陵生老師特意先睹為快地來到展覽現場,雖然看的是先生們的雕塑作品,但最為切身的感受卻是映射在雕塑作品上的凝固時空感,主題日常,手法鮮活卻讓人感受到肅穆的歷史場景。對他本人來說,是再一次體味,再一次學習。多年以來,先生們正如展覽的主題所標識的,以潤物無聲,洛水細遊的方式滋養後來者。
八位師者代表、中國美術學院老教授潘錫柔致辭
藝術家代表、中國美術學院老教授潘錫柔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於 1953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雕塑系,當時的老師們教導學生要起傳承橋梁的作用。在落後的條件下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國家的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很快,他希望通過一代一代的努力,國家的文化事業有更高的國際地位,雕塑事業能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浙江省雕塑家協會會長、杭州市雕塑院院長林崗致辭
展覽準備期間去老先生們家走訪的過程也是心靈學習的過程,杭州雕塑院院長林崗回憶起他在老先生家中看到的各種作品,比如仲兆鼐老師家的幾百張貓,沈海駒老師的小泥塑,其中都蘊含著簡明的大美,對自然對生活的大愛。老先生們對審美有著執著的追求,正因此造就了高超的藝術品質,這是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的。老先生們的品格有相同處,他們低調不張揚,以潤物無聲的態度,用火熱的心和勤勞的雙手來表達對世界的認識。
學生給老師們進獻圍巾
笛簫演奏家鄭濟民演奏《梅花三弄》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朱晨演奏《高山》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結束後,還舉辦了與主題相關的研討會。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28日。
展覽現場
八位師者採訪視頻
八位師者作品賞析
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展
地點
杭州城西休閒公園——品空間
主辦方
中國雕塑學會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
承辦方
浙江省雕塑家協會
協辦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杭州市雕塑院
展覽時間
2020年11月28日-2021年1月28日
來源 |浙江省雕塑家協會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方舟 李明珊
審核|徐元
出品: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國美術學院新聞中心
CAA全媒體工作室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