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這個大生態鏈,數來也真奇怪。
有人一輩子演丫鬟,有人一輩子扮太監,也有人常年演反派,當然,還有個群體,他們就像「回鍋肉」一樣,反反覆覆的演誰他媽,誰他爸。
例如,孫桂田。一個熒幕中的「姥姥專業戶」。
她是《生死相依》裡的姥姥,她是《家有兒女》裡的姥姥,她也是《空火車》裡的月月姥姥……
這些年,她演過無數姥姥,塑造過無數角色,似乎每部劇裡,她都能兒孫滿堂,家庭美滿。她的豁達爽朗、慈眉善目讓世人一度以為,她不是在演戲,而是在本色出演。
然而,任誰都想不到,現實中的她,卻顛沛流離,身世坎坷。
一、
1942年,孫桂田在北京一戶有錢人家出生。她的父親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富商。說他腰纏萬貫也不為過,畢竟能在那個年代的北京,混得如魚得水的人,都是不差錢的主。
不信你看孫桂田的家庭成員就知道了。
孫桂田的母親是孫桂田父親的第三房太太,孫桂田母親前面,還有兩房太太,孫桂田稱她們為大媽、二媽。
不過較為遺憾的是,大媽、二媽並沒有為家裡誕下子嗣。因而,孫桂田成為了家裡唯一的孩子,也成為了眾星捧月的小公主。
可是呢,就在孫桂田過完兩歲生日沒多久,孫桂田的親生母親就生病離開了人世。
從此,孫桂田就跟著大媽、二媽生活了。
要說,頭頂的烏雲,只有這一片也就算了。畢竟親人離世這種事,誰都會經歷。
但問題就出在,孫桂雲不僅兩歲時就失去了生母。在母親去世後的第八年,也就是她10歲那年,世界上唯一還跟她有血緣關係的父親,也走了。她所在的富裕家庭也隨之沒落了。
打那時起,孫桂田就成為了無爹無娘的孤兒。
幸好,父親的原配,即孫桂田的大媽,心地善良,捨不得這個孩子吃苦,便把孫桂田留在了自己身邊。
二、
按理說,有人收養,有人照顧,孫桂田的生活怎麼遭也不會太差。
可問題就在於,收養孫桂田的大媽,年紀已不小了,並且沒什麼賺錢捷能。
雖說那時候的北京沒有如今寸土寸金,但整體消費也著實不低。一個啥也不會的老太太,帶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小丫頭,怎麼看怎麼可憐。
很多時候,孫桂田跟大媽的吃食都靠周圍人接濟,誰家飯做多了,誰家有要倒掉的飯菜了,都第一個拿來送給她們。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好幾年,直到她16歲時,生活才有了起色。
這一年,孫桂田遠在東北的舅舅知曉了她的遭遇,很是心疼她,舅舅讓她收拾好行李,跟他一起在東北謀生。
孫桂田很想去,可又割捨不下家裡年邁的大媽,最後還是大媽苦口婆心的勸了許久,才打消了她的疑慮。
幸運的是,孫桂田去到東北沒多久,當地就迎來 一波「選秀大賽」——文藝宣傳隊選演員。
孫桂田因從小就喜歡京劇,平日裡也得幸看過多起京劇,雖稱不得行家,但也略知一二。
這大概便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吧。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幾輪角逐後,孫桂田如願當選,進入了京劇團學唱京戲。
本著自己多年來養成的吃苦耐勞好品行,孫桂田在團裡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各個地方上,都能看到她沉浸表演的自信模樣。
三、
她對工作的認真態度,也常常被團裡的領導搬到各個大會進行表彰,越來越多的領導開始注意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
其中一個領導,更是上心。不僅大肆表彰孫桂田,還為孫桂田做了次月老,將她介紹給了京劇團演員嚴老師,並撮合兩人喜結良緣。
那時候的孫桂田,情竇初開,對於愛情她很是懵懂,她認為愛情就是別人對她好,她也關心別人,真正的愛,就是伺候好對方的吃喝拉撒,僅此而已。
她將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完完全全的運用到與嚴老師的相處中。絲毫沒有考慮過,她的這種相處模式,是否符合對方的期待,是否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兩人剛開始結婚時,一起都還算過得去,雖不說恩恩愛愛,但至少和和氣氣,久而久之,兩人也習慣了這種模式,也有了後來的愛的結晶一女一子。
可人終歸是貪心的動物,滿足了物質,解決了溫飽,自然得追求精神層面的滋養。
咋們嚴老師就是,極喜歡追求精神滋養。
但奈何家裡的孫桂田不懂這些,孫桂田只知道關心孩子,關心一日三餐,關心漲薪升職……
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破滅。想法相悖後,兩人之間爆發了爭吵,吵架次數也越來越頻繁,產生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到後來,兩人乾脆直接冷戰了。
再後來,孫桂田得到了回京的機會,她二話不說,逃離了這個家。與嚴老師正式拉開了異地戀的帷幕。
遺憾的是,這一就是好幾年。
這幾年裡,孫桂田還是會常常跟嚴老師聯繫。她告訴嚴老師: 她一定會將他和孩子們都接來北京,一定會照顧好他們的。
如她所言,她做到了,後來的後來,她真的自己的能力將孩子和嚴老師都接了過來。並且在嚴老師暮年了,還傾心照顧他。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因孫桂田來京幾年後,就做了一件事——離婚。
她認為長期的分居是病態的婚姻,她這樣做對不起嚴老師。但另一方面,她不想放棄回京的機會,因為大媽那時身體已經不行了,得需要人照顧,於孩子們來說,北京的教育也會比當時的東北好。於她與老師的婚姻來說,兩人的相處也是水火不容了,繼續在一起也只有爭吵了,離開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在幾種「利益驅使」下,她離開了東北,回到了北京。結束了這段錯誤的婚姻。
四、
回京是回京了,可理想的好生活、好前途並沒有報導。
相反,剛回京那會兒,她過得很清苦,常常會為柴米油鹽傷腦筋。會為大媽治病吃藥犯難。
可孫桂田就是孫桂田,從出生到現在,什麼苦沒有吃過,什麼風浪沒有見過。雖說日子清苦了些,難熬了些。
可人生不就是熬過來的嗎。
令孫桂田沒有想到的是,她辛苦賺錢的過程,被一個名叫大林的男人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
大林是嚴老師的同事,兩人此前也算認識,只不過接觸不多。
見到昔日老鄉,大林與孫桂田自然就兩眼淚汪汪,更何況,兩人此前就認識,還有著不少的共同話題,共同圈子。
接觸過幾次後,大林便把關係挑明了。面對大林的表白,孫桂田心動了,她深知一個女人的不易,也後悔斷送了孩子們享受父愛的機會。
如今正好有過男人能夠為她撐起這片天,給她婚姻,給孩子父愛,給她一個家。
她想也不想的就答應了,尤其是大林與孩子們的幾次相處,都表現的「父慈子孝」,愛心滿滿。
她與大林很快就結婚了,並且生下了一個女兒。
正當她沉浸在家庭溫暖的幸福中時,大林的「彩旗飄飄」像風一樣吹進了她的視野。恍惚間,她明白了,原來大林不是愛她,只是覺得她能夠幫他顧好家。那個讓她以為是良人,以為能給她愛情的人,原來是個感情「騙子」,是個「染色專家」。
更過分的是,婚後的大林,對待她與嚴老師的孩子,態度極差,完完全全沒有父親該有的溫柔。大林的母親對兩個孩子也是橫眉豎目,各種想方設法的挑刺。
看著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負,婚姻被人背叛,孫桂田越想越氣不過。她安撫好孩子,安頓好家裡,便毅然決然的與大林離婚了。
離婚後,她將孩子帶走了,去到了北京的大媽家,與大媽一起生活。
為了解決一家子的溫飽問題,她拼命尋找工作機會,什麼髒活累活她都做。
有一次,她出去採買東西,路過一個攤位。她看到攤位上的人絡繹不絕,她好奇的湊上前去,發現大家都是來買掛件娃娃的。
腦瓜活絡的她,很快就有了想法——這個不就是她擅長的針線活嗎。
她回到家,照樣畫葫蘆的做了幾個,便興高採烈的拿去交貨了。令她沒想到的是,她的作品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歡。中華國畫社還邀請她前去指導工作。
漸漸的,她在圈裡便有了名氣,不少人都對她的作品慕名而來。
眼瞅著這麼好的機會,孫桂田自然不會放過。
在經歷數次碰壁後,她如願的借到的啟動資金,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面。後來,一變二,二變三,三變多,她有了好幾家自己的店鋪。並且生意都不差。還讓她有了資金在北京買小院。且一買就是3套。
五、
本以為孫桂田的人生也就僅此而已了,可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居然碰到了一個導演。
那天,一個導演去到她的院子,想將她的院子買下來。兩人在談話中,孫桂田談起了自己過去的演員生涯。
聽完她的敘述後,導演很是感動,當場就問她能不能來自己劇組拍戲。
就這樣,孫桂田重回了演藝界。
回歸後的她,接連收到劇組的邀請《甲方乙方》《生死相依》《第三種幸福》《家有兒女》等影片紛紛找上她。
憑藉著自己此前的演戲經歷,她很快就在影視圈中,開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據圈內人爆料說,孫桂田拍戲不為錢,也不為名,她只為感受生命。因為很多時候,她拍戲都是為了幫朋友忙,幫朋友應急。
不得不說,孫桂田真豪氣。
從前,孫桂田因解決溫飽去拍戲,如今,孫桂田因拍戲而解決「精神溫飽」。
人這一輩子,真是兜兜轉轉呀。
對於這個了不起的老太太,我只想說:孫桂田,你真牛,你是所有女同胞的好榜樣。
最後,祝願78歲的孫奶奶,身體健康,家庭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