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黎炫岐
來源:鋅刻度(ID:znkedu)
宜家風格的書桌上,鋪著一張乾淨的黑白調桌布,左側是一摞書籍和正在播放音樂的手機,右側則是開著計時軟體的iPad和裝有熱水的玻璃杯,正中間的高考計時牌前,攤開筆記本和電腦,以及彩色的螢光筆。拍立得、偶像的貼畫或者一束乾花似乎是無意撞入鏡頭,差點蓋過貼在桌前那張「天道酬勤」的白紙黑字……
這是SAer湯蕊蕊在B站上剛打開的一則學習視頻,而屏幕中這方書桌的主人已經是一位粉絲多達5萬的學習博主,僅這一則視頻,播放量就已達415.3萬。在湯蕊蕊常混的「SA圈」,這樣的視頻並不少見。
SA,即「study account」的縮寫,是流行於網絡的一種集體學習行為,所謂的「SA圈」則正是「Z世代」線上共同學習的大本營,他們在這裡實時直播自習、分享學習筆記、安利學習神器等,熱衷於將自己的學習記錄多種形式分享在微博、B站和小紅書等平臺上。
但是,當越來越多流量湧入圈子,一些改變悄然發生:SA博主們的視頻裡,筆記本電腦型號、iPad軟體、翻譯筆甚至電子燈逐漸成為了主角;SAer的關注點也從博主學的是什麼,開始延伸到視頻背景音樂是哪首歌,進入的是哪個軟體的線上自習室。
更關鍵的是,在線教育公司們也發現了這塊適合營銷推廣的「寶地」,頻頻借力「SA圈」話題活動或SA博主的推廣,讓自家的產品成為了「SA圈」常客……
變味SA圈:從「陪你學習」到「認真給你看」
湯蕊蕊入圈,是無意間在B站看見一段名為「陪你學習」的視頻,這段長達三小時的視頻裡,只有一方書桌和乾淨的背景,以及不斷翻動書頁或停下記筆記的一雙手,從頭至尾無人入鏡。
在各種或精細剪輯,或誇張獵奇的短視頻充斥的時代,這類幾個小時間連背景都幾乎不變的視頻,似乎顯得乏味而格格不入。但打開彈幕,湯蕊蕊看到了上千條評論覆蓋屏幕,「月考年段前四十!」、「期末要考到全班前三!」、「北大等我!」……
那一瞬間,正在準備高考的湯蕊蕊覺得,「蠻熱血的。」
後來正式開始在微博的SA圈超話「study account」和「study with me」打卡,則是因為她班上的學霸朋友,會每天在話題討論區發布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照片。
於是,湯蕊蕊也常常去翻閱微博和小紅書上的「SA圈」話題,並結識到許多分散在天南海北的高考生。他們互相在發布的學習貼或微博下加油鼓氣,也會給彼此分享好用的教輔資料或者學習工具。當然,成績的動態是最重要的分享內容,上升或下滑,都能引起SAer的共鳴。
湯蕊蕊有樣學樣,開始把每月的複習計劃置頂,再每日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學習筆記並配上話題打卡,內容包括當日學習的片段、學習的時長等。當然,為了好看,湯蕊蕊也開始選擇彩色的螢光筆出鏡,偶爾也有意無意在書桌的一角擺上新買的便利貼,或在iPad的側邊露出可愛的貼畫。
這的確讓湯蕊蕊對學習這件事有了更大的興趣,「因為發布在圈子裡的內容就會被別人看見,慢慢也會有一些學友關注,這種關注就類似監督,會讓你更有動力堅持去完成計劃。而且,為學習這件事增加了一些生活化的儀式感後,它就不再那麼枯燥,反而看著自己的打卡天數增多,也多了些成就感。」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成為了湯蕊蕊們獨特而熱鬧的學習社區。131.9萬SAer或因為中高考,或因為考研出國,或僅是為了敦促日常學習而聚集於此,根據年齡段進入不同小組並尋找小夥伴,讓微博超級話題「study account」常年在微博教育榜排行第一,閱讀量達到86.4億,發帖量多達百萬。
同樣的內容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也獲得追捧。抖音的多個「study account」話題下有超20萬個視頻,其中最受歡迎的話題組總播放量達26.6億次,快手上也有相關的12.6萬個作品。
各平臺的「SA圈」話題和內容
平臺不同,相關作品的呈現略有差異,但伴隨著圈子越來越大,「現象級」的變化開始發生——「學習」本身似乎被濾鏡、擺桌等一系列「儀式」所淡化,SAer們的互動也開始延伸至「學習」之外。
如今你隨便點開一些熱度較高的學習筆記或視頻,就不難發現他們的相似之處:如果是視頻,則多半少不了白色的「雞湯字幕」,桌面要整潔有布置,手寫的筆記要工整,連播放的背景音也最好是經過了精心挑選;如果是圖片,那一定少不了偏粉調或其他冷色調的濾鏡,搭配著可愛的字體標籤,而作為主體的手寫筆記或電腦桌面,也一定要字跡好看排版悅目……
而SAer們的關注點也逐漸從學習本身,轉移到書桌一角那支護手霜、閱讀架的連結、同款文具的型號,甚至是正式開始學習前泡的那杯茶……
有SAer自嘲圈內稱,「學習五分鐘,拍照P圖三小時。」也有人在評論區直言,「點開前以為是來看別人怎麼學習的,點開後卻買了一堆文具。」
於是,一部分覺得SA圈變味了的SAer選擇了離開,湯蕊蕊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沒有一手好字,乾淨整潔並精心擺放的桌面,齊全的學習設備,你能尋找到的學友就寥寥無幾。」湯蕊蕊發現,在愈發強調儀式感的SA圈,她難逃裹挾,而如果需要更在意學習筆記的外觀和儀式感,又很耽誤時間,「有種虛假努力,認真給別人看的感覺。」
學習網紅們開始「變現」,一起學習還是一起「種草」?
當湯蕊蕊們先後逃離時,卻有越來越多的「學習博主」火了。
此前有報告統計,「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排行中「主播/網紅」以54%的絕對優勢榮登榜首。而成為學習網紅,似乎正在成為他們通往網紅路上的另一條突圍之路。
SA圈的大熱,給了「雲學霸」們出現在大眾眼前的機會。以B站較受歡迎的學習紅人為例,有以分享學習方法為主的乾貨型UP主,例如英國的@RubyGranger;有實時學習型的直播UP主,例如,初三的@ _二晗_;還有以Vlog為主要形式記錄學習日常的UP主,例如準高三生@瓜哥Melon。
而學習博主們分享在平臺上的內容,則更加精緻,他們試圖把沉浸學習的氛圍和場景進一步延伸,比如吃飯、追劇、衝奶茶,都可以擺在鏡頭前。按照曾試圖成為學習博主的June所言,「這些博主作品的形式或儀式感,就是萬千小博主們模仿的標杆。」
但形式只是漲粉標準之一,June總結學習紅人的標準:除了堅持更新、字跡工整、擺桌精緻和整理筆記厲害等基本條件,還得有特殊標籤傍身,比如「學渣成功逆襲」,「考研複試成功上岸」,「劍橋學霸」或是「24小時不停歇學習」等。
據B站數據可以發現,過去一年(2018年)已有1827萬人在B站學習,相當於2018年高考人數的兩倍,而從電腦端看B站直播區,同一時間就有超過600位主播向觀眾們展示著自己的學習過程,他們憑藉各自不同的吸引點,為鏡頭後的觀眾創造出一塊又一塊專屬學習的平臺。
為了成為一名學習大博主,剛中考完升入高中的June,開始一邊在圈裡更新動態,一邊通過互粉、抽獎等方式努力漲粉,再積極跟粉絲互動以穩定流量……「但漲粉並不容易,優質博主太多了。」June告訴鋅刻度,許多小博主都和她一樣,渴望和大博主互粉從而迅速漲粉,但大博主們卻更希望被品牌方關注,從而接推廣變現。
這意味著,一部分學習博主們和其他內容領域的博主一樣,在吸取了領域內的大量流量之後,正走上「商業化」的變現之路。
考研期間在微博上關注了許多SA圈博主的莫林告訴鋅刻度,這些博主變現途徑主要有二:一是直接出售自己整理的學習資源,二是接商業推廣,推廣的內容則小至文具盒、螢光筆、計時器或app等小工具,大至翻譯筆、iPad或筆記本電腦等智能產品。
一些學習博主接廣告引發爭議
比如,有著40萬粉絲的博主「是盈子喲」,先是以137分的英語高考成績為由給粉絲開辦英語班,隨後開始接大量推廣,最近甚至開始推廣宿舍收納和奶茶;而在B站上擁有超20萬粉絲的up主「吳悠」直接成為全職博主並註明「合作私信」,發布的視頻裡也不乏「好物推薦」一類的內容,其中則包括相機、iReaderSmart電子閱讀器等電子產品,評論區還會有「課代表」專門總結視頻內提及的產品。
儘管這引發了眾多SAer的不滿,並在「藏於冰島」等博主因身份、offer造假等質疑「翻車」後,SA圈也曾試圖集體自省,但有流量的地方,必然有「變現」的誘惑。
「說到底,在流量和內容為王的時代,不論是美妝博主還是學習博主,只要能吸引流量,品牌方就很容易找上門來,而博主們當然也不會放棄這份紅利。」June坦言,自己的微博經營到上千粉絲,就已經有一些小品牌找上門來,「花一筆不算高的合作費,他們就能收割不少我粉絲的錢。而對我自己而言,其實除了稍微掉粉,也沒有別的損失。」
盯上這片流量池的教育企業,從幕後到臺前
回溯SA圈延伸出來的這條推廣營銷利益鏈,根源或許還是在於,資本看上了這片流量池。
首先盯上這裡的,主要是軟體類的品牌,比如Timing、番茄todo、forest等計時、線上自習軟體或是喜馬拉雅外語專輯的VIP卡等付費產品。
這一類以計時、組團、打卡為主要功能的自習類手機App很大程度上,正是對SA圈平臺的一個延伸,主要功能也多為幫助有需求的用戶實現相互監督、相互鼓勵打卡進行學習。而這些軟體的不少付費會員,都是通過SA圈了解後而來。
其中,Timing在聚集了大量流量後,已經開始弱化自習標籤,舉起「線上學習社區」的旗幟,用大量的視頻信息內容填充首頁,並開始打造自己的KOL,為「知識付費」開路;CoStudy則採取了遊戲風格設計,用遊戲設計搭建還原城市線下自習室的場景,用2D的畫面,將線下自習室的外部空間和內部設計完成一定程度的還原,給用戶以「雲同桌」的陪伴感……
出現在學習博主分享貼裡的學習軟體
這類軟體主要依賴會員付費來變現,例如番茄todo季度會員卡的售價在10-20元的區間內;costudy自習室季卡約為40元,通過充值會員均可以獲得產品功能的解鎖和沒有限制的使用次數。
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顯示,主打學習效率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Timing母公司上海學無盡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日前已獲得經緯投資,投資金額不詳。
緊接著,一些在線教育科技公司也開始試圖打造「SA圈」延伸的垂直社區平臺,比如在2020年9月,學而思網校推出了線上自習室功能,面向K12階段的學生提供線上自習室服務。
「大博主最初開始接廣告,是不怎麼篩選的,有品牌找可能多半都會接,不管是不是跟學習相關。因為當時可能還沒有多少教育科技公司注意到這個圈子,而且當時的博主們粉絲規模也算不上太大。」莫林目前作為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又一次將目光轉至這個自己曾關注已久的圈子,並發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其中一點便是SA圈的一部分學習博主們,開始學會篩選對接合作的品牌方。
「他們會更傾向於與學習相關,且最好價格不過於昂貴的品牌,所以出現了許多學習付費軟體的推廣,或者電子辭典、詞典筆等新一代工具型較強的電子硬體。」莫林分析,「畢竟,SA圈博主能更好地為學習類品牌篩選用戶,在這裡做推廣營銷,算得上精準投放;而與學習相關的品牌,也能植入得更自然,粉絲的接受度會更高一些。」
另一個變化則是,從藏在幕後僅靠博主種草推薦,品牌方開始借學習博主之力,更積極地在圈子裡活躍,主動發起一系列「打卡活動」,從而擴大曝光率,吸引流量。
以近年來在教育硬體賽道上領跑的詞典筆為例,鋅刻度搜索發現,網易有道、阿爾法蛋和搜狗的詞典筆先後面市並更新換代時,「詞典筆」一度成為SA圈的關鍵詞。
教育硬體品牌發起打卡活動
阿爾法蛋詞典筆日前在小紅書上發起視頻筆記打卡的活動,打卡滿足條件可免費領取詞典筆;有道詞典筆則在上市一周年時聯合微博上的study account小組開啟了「不打烊充電站」百天打卡免單活動;而糖貓詞典筆,也常常在學習博主的推薦分享貼中出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莫林和June認為,「SA圈的推廣營銷正和美妝圈、美食圈一樣慢慢規範化,這可能是網際網路時代無法避免的過程。」
但湯蕊蕊卻不願再回到這個「不再純粹的圈子」。在她看來,「粉絲流量和商業變現已經改變了SA圈存在的初衷,收割流量成為暗湧的風氣後,study不再是重點,博主們如何經營account並利用其獲取利益,反而成為了關鍵。」
「很難分辨出,你信任的學習博主究竟是想和你一起學習,還是僅僅想幫品牌方收割韭菜。」湯蕊蕊稱。
(應受訪者要求,文章均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