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博物館》是一本由專業博物館公共教育團隊打造的青少年月刊。雜誌以跨學科、全球化的視角,用適合孩子們的表述,寓教於樂、圖文並茂地介紹基於博物館生發出的歷史、考古、藝術、自然、科技等多元主題。讓小讀者拓寬知識面的同時慢慢建立文化自信,提升綜合素養。
《奇趣博物館》詳細信息
雜誌名稱:《奇趣博物館》
開 本:16開
頁 數:56(不含封面)
適合年齡:6-12歲學生
書 號:每期雜誌擁有獨立書號
主辦單位:耳朵裡的博物館(北京憶空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0年度售價
半年(6冊):90元
全年(12冊):180元
註:2020年:1-10月刊(10冊)一次包郵發,11月刊和12月刊於12月上旬一次包郵發。
提起小麥,你會不會覺得熟悉又陌生?我們都聽說過這種植物,也能把它和我們平時吃的麵條、麵包、饅頭、包子等食物聯繫到一起。
不過,你了解這種植物如何從山野間一步步走向我們的餐桌嗎?這種能變成日常主食的植物,對我們的生活 ,意味著什麼呢?
可以說小麥,為人類的文明發展打下了基礎。正因為認識到這一點,人們對於小麥的探索從沒有停止過。千百年來,變化的是人們探索、了解小麥的方式,不變的是人類敬畏自然、尊重農業的心。
1、小麥知多少
2、探秘「種子銀行」
3、小麥種子「大偵探」--董玉琛小傳
4、尋找小麥的故鄉
5、麵條的前世今生
6、小麥與古代文明
7、多彩的西方麵食
8、西方繪畫裡的小麥
你有屬於自己的卡通面具嗎?是喜羊羊灰太狼,還是熊大熊二,或者是蜘蛛俠鋼鐵俠?你會不會戴著面具扮演這些人物呢?
其實,在平日的生活裡,我們並不會常常使用面具。不過,在人類歷史上,面具可是留下了多姿多彩的身影,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多樣的面具文物被收藏展示於博物館中。就讓我們從這一張張面具,去看背後不同的故事。
1、追尋黃金面具
2、面具和臉譜
3、面具中的「最強表情包」
4、瑪麗皇后的假面舞會
5、戴面具的西方英雄
6、仿真面具挑戰人臉識別技術
7、醫生的鳥嘴面具
8、神秘男子的「混血面具」
你有沒有這樣一個習慣,出門之前一定要照照鏡子,整理整理衣著,也許對鏡子裡的另一個自己笑一笑?
鏡子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之一,公共場所中隨處可見。
鏡子的歷史非常悠久,古人的生活中也少不了「鏡子」。在沒有文字的史前社會,也許是某個先民在河邊飲水時的偶然發現,人們知道了合適的材料可以反射出一模一樣的影像。把石頭磨得光光亮亮可以照出人,用一個扁平的容器盛滿水,用起來好像更方便,在古人不斷探索中,鏡子的雛形出現了。在隨後幾千年的時光裡,鏡子呈現出怎樣的發展和變化呢?
1、銅鏡的故事
2、銅鏡有些你不知道的功能
3、揭開「魔鏡」的真面目
4、因鏡子而聞名的建築
5、鏡子裡的秘密
6、中國古畫中的鏡子
7、鏡子成像的秘密
8、百變鏡子
9、噓.你看
各種各樣的高樓大廈,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造型獨特、高高聳立的摩天大樓,是城市亮麗的風景線。
這一次我們選摩天大樓作為主題,希望通過這本小書,你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知名摩天大樓背後的故事,還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城市中的摩天大樓。
在閱讀過程中,也請你想一想:未來,我們是否會生活在科幻故事所描寫的夢幻的摩天大樓中?那時人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呢?
1、摩天大樓的故事
2、古代西方多種多樣的高樓
3、天子坐明堂
4、世界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
5、古詩文中的中國四大名樓
6、關於摩天大樓的小知識
7、那些亮眼的摩天大樓
8、摩天大樓挑戰更高到底有多難
9、文物中的成語
要知道,今年我國申報的世界遺產項目,便是「宋元中國的海洋商貿中心--泉州」。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以現如今泉州城中的古遺址為線索,帶大家回到千百年前,去看看宋元時期繁盛的國際大港口,去看看濃縮著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超級博物館」--泉州。
1、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2、宋元時期的東方大港--泉州
3、宋代遠航船是這樣煉成的
4、從泉州走向世界的「中國製造」
5、熱熱鬧鬧「迎番貨」
6、南宋船員的遠洋生活大爆料
7、沉船上的「乘客」們
8、今天的海上絲綢之路
9、文物中的成語
今天,我們生活中用到火的地方並不多,可能除了家裡做飯之外,我們幾乎很難看到明火了。雖然,看上去,火對於我們來說有些遙遠而陌生,但你知道嗎?在人類進化和發展的進程當中,火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甚至是神聖的.
1、世界矚目的神聖之火--奧運聖火
2、多樣的奧運火炬
3、火光照亮前行之路
4、點燃火把的節日
5、絲綢之路上傳來的「火」
6、火焰山的不滅之「火」
7、美麗的火焰紋飾
8、盜取聖火的人--藝術家筆下的普羅米修斯
9、北京城中的火神廟
10、文物中的成語
想想看,你平時都會用到什麼筆呢?
筆,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記錄了。古人也是這樣,他們會用筆寫下當時發生的大事,寫下祖先的豐功偉績,還會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這些古人筆下的文字和圖像,讓今天的我們回望歷史,能看到更真實、更清晰的過去!
不過,筆可不僅僅能夠記錄歷史,它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讓我們走進歷史記錄官--筆,本身的歷史。
1、毛筆的歷程
2、清代宮廷御筆
3、文先生的書案
4、羽毛筆的故事
5、徐悲鴻的畫筆
6、名不副實的鉛筆
7、筆尖上的突破
8、筆跡的奧妙
9、筆的自述
10、文物中的成語
你拍過證件照嗎?就是用在身份證或是護照上面的照片,能把我們面部的信息特徵很真實、很完整地記錄下來。當不同年紀拍下的證件照放在一起時,我們就會看到光陰的力量。
對了,那在沒有相機的時代裡,人們又是怎麼來記錄個人的形象呢?請畫師來給自己繪製一幅肖像畫,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今天,當我們駐足在這些肖像畫面前時,不僅僅會好奇畫面中的那些人,他們是誰?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還會好奇畫中出現的物品,胸前別著的那朵小花代表著什麼 ?為什麼會有個地球儀出現在他的旁邊?是啊,我們欣賞的不止是一幅藝術作品,更是在和畫中人對話,只不過,他們是用表情、姿態、衣著,還有身旁的物品作為「語言」,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1、倫勃朗與肖像畫的黃金時代
2、在明朝,「留住」樣貌有多難
3、肖像畫中的數學
4、令人意想不到的肖像畫
5、《大使們》的秘密
6、不走尋常路的怪才阿爾欽博託
7、朱元璋樣貌之秘
8、畫像追兇
9、成語裡的文物
《奇趣博物館》詳細信息
雜誌名稱:《奇趣博物館》
開 本:16開
頁 數:56(不含封面)
適合年齡:6-12歲學生
書 號:每期雜誌擁有獨立書號
主辦單位:耳朵裡的博物館(北京憶空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0年度售價
半年(6冊):90元
全年(12冊):180元
註:2020年:1-10月刊(10冊)一次包郵發,11月刊和12月刊於12月上旬一次包郵發。
《奇趣博物館》讀者群體
《奇趣博物館》雜誌內容主要針對中高年級小學生製作,但雜誌的讀者範圍不僅限於此。
2018年,我國在讀小學生人數近1800萬人
雜誌的主要閱讀群體,中高年級小學生超過1000萬人。
文博熱+龐大的小學生群體+稀缺青少年博物館雜誌類型
《奇趣博物館》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