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2月10日至13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舉行。大賽為2500多名選手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的平臺。從混凝土建築、烘焙,到機器人系統集成、工業機械、機電一體化等86個比賽項目,能工巧匠們爭分奪秒,大顯身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高技能人才的風採。
在稍顯嘈雜的混凝土建築項目比賽現場,選手們正進行模板製作與安裝、鋼筋加工與綁紮、混凝土澆築等工序,努力完成建築物的基礎、柱、梁、板、牆等構件的製作安裝。擔任該項目場地經理的陳君輝是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築項目冠軍,目前留在母校廣州城建職業技工學校任教。
【同期】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築項目冠軍 陳君輝
技工也是可以報國的,對於我們最普通一個建築工人來說,也是因為有了這些技術工人的支撐,我們祖國才能得以日益發展跟強大,對於我來說,我是特別 喜歡建築這一行業的,因為它可以讓我每天能夠讓我辛勤付出的一些心血,能夠一天一天成長起來,在一塊塊荒地上面逐漸成長起來,這屬於能夠滿足我自己的一些願望吧,能夠給到我一些非常大的成就感。
【解說】在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比賽現場,頭戴安全帽、身穿貼身防護工作服、腳踏電工絕緣鞋,從頭「武裝」到腳的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選手渾身散發著專業範兒。當比賽開始的哨聲吹響,經過清晰、有效和高效的溝通,確認項目需求無誤並定下方案後,兩人一組的選手們按照分工迅速著手各自負責的部分。
【同期】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 李瑞峰
這個完全來自於生產,就是我們現在做的這個比賽,它裡頭涉及到技術,包括整個任務模塊,都是來源於我們實際生產中的需要,從機器人典型的一些搬運、安裝,包括明天我們可能還有一些焊接等等這些任務,實際上反映我們的在自動化工業現場的典型應用,把這些典型應用集成在一塊,通過選手在三天內來完成,實際就是檢驗選手在工業現場中他具備了對機器人的綜合應用能力,包括以後工程問題的解決能力。
【解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首屆全國技能大賽營造了技高為榮的濃烈氛圍,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價值取向。李瑞峰表示,頂尖高等院校要培養能解決機器人關鍵技術問題的科研人才,而技工院校培養的相關專業學生,是要成為高技能複合型人才。
【同期】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 李瑞峰
智能製造是我們中國現在重點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未來世界製造業的發展方向,而智能製造和核心就是未來這種大批量的生產,過去我們都是都是一條生產線不變地在批量生產, 而現在未來製造它就是要柔性化生產,而這裡頭機器人是來完成這個柔性化的最核心的設備,如果離開這個機器人你這個設備就是死的一條線,它只能生產一個產品,但是我們在不同的工業加了機器人,那就可以適應不同的產品做不同的作業,這個就是我們整個機器人系統集成裡頭它所具備這方面一些核心的要素。
記者 程景偉 韋傑夫 廣東報導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