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做人的資格後,你會怎麼做;可是,為什麼會失去做人的資格
太宰治,日本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人之一,他說生而為人,對不起。當他認為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之後,從此邁上了一心求死的路。
一心想要求死,自殺5次之後,終於在39歲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間失格》這本書就是在他死前一個月所寫,但並不是絕望之作。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
有人提起太宰治後會說:
太宰嗎?我知道!!老想死的那個是嗎?
一代喪神,卻給人留下無數的思考。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因為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
太宰治一再求死的心態,與他從小缺愛密不可分
得不到愛的家庭
太宰治的津島家是津輕地區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他是家裡的第6個男孩。因為只有長子能繼承權,所以他的存在一直可有可無。
他想要父母的關注,所以總是做各種奇怪的事情,比如進到哥哥用膳的房間、穿哥哥的西裝、在客人面前假裝說夢話要鋼筆,即使做了這些,不但沒有獲得父母的關心,到獲得一頓毒打。
家人合照 太宰治(右二)
因為家裡是暴發戶,而且父親還是大地主,參議員,所以他的生活可謂是衣食無憂。但這種生活卻在天生敏感、早熟的太宰治眼中很是不能接受,普通百姓可能會為了生活而變賣兒女,而他們一家卻天天在紙醉金迷。
他在《斜陽》中寫道:
「姐姐,我們有罪嗎?生為貴族,這是我們的罪嗎?」
而在家人的眼中,有這樣想法的太宰治,就像是一個異類,格格不入。
不能一起玩的玩伴
有一次,太宰治跟一幫孩子混進了遊樂場,被發現之後被趕了出來,但唯獨管理員對太宰治說:「你可以留在這裡玩。」小太宰治知道,讓他留下玩是因為他是津島家的公子才特別照顧的。
這時候他到想跟其他孩子一起被趕出去。因為他的身份,剝奪了一個正常孩子所需夥伴之間的童年樂趣。
幼年時期的太宰治
附近的窮孩子與他接觸時,常常因為津島家的名望而對他畏首畏尾,不敢坦誠相待。
為了得到玩伴,他只好不得不放低姿態,或者發揮著愉悅他人的奉獻犧牲精神。
他說:
當我在笑的時候,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哭。
他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那時他想要的,不過是最最平常的親情和友情。
他的一生就像是《人間失格》裡面葉藏的一生,在經受了這麼多後,仍有一句「一切都會過去的。」
這個可以說是一部自傳,同時也是一部共鳴感很強的作品。
書中的主角大庭葉藏,毫無疑問就是太宰治本人,又何嘗不是你我。
他說:唯有盡力自持,方不致癲狂。他說:若避開猛烈的狂樂,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他說:我知道有人愛我,但我好像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他說: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他說: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視作怪物。
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會讓你我感到似曾相識,每一句獨白都像是我們內心最深處淋漓盡致的吶喊
好像在自己身上也差不多發生過一樣。
沒有誰是天生沒有做人的權力,也沒有誰是本就不應該出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你的生活應該是你自己做主,你失意時也應該是你自己做決定。
所謂人是最難以琢磨的,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你不需要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你也不需要讓別人認可你,做自己才是最真實的。
如果你對自己迷茫,或者是丟失了迷茫,不知道怎麼解決當下的問題,那就點開下面的連結,用一頓午飯錢,在《人間失格》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