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沒耐心情緒一上來就打罵孩子」,夫妻如何溝通教育孩子?

2020-08-15 傑奧感覺統合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榜問答,一個媽媽提問:


「孩子6歲,有時候犯錯,叫他時答應得慢了,孩子爸爸總是會兇他打他,怎樣才能說服孩子爸耐心教育孩子。」


下面有一個高贊回答,以問題裡面孩子的角度講述了在這樣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未來是什麼樣的:

我也曾經是被兇的孩子~

我爸爸就是這樣,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開罵。

經常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就被罵了。

有時候他是為了讓我服從而兇我,更多時候是因為他控制不住他自己。

作為一個女孩子,我小時候經常怕的渾身發抖,他也會有懊悔的半夜偷偷看我的情況。

長大後我自己也經常被爸爸氣的渾身發抖,也會激烈的反抗。

而同學有時候無意識的話,我會反應很過激,猛的發脾氣,一點不會為人處世。

再長長大,我有缺愛的表現,戀愛中也吃了不少虧。

再長長大,我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在社會工作中很吃虧。

我能有今天,只是因為自省加運氣,我有個脾氣超好超溫柔的老公。幸運的在一起了,他的包容慢慢的讓我心底的傷口平復,我也一直在努力學著修復自身。

打罵真的能讓孩子成器麼?我想是不能的。打罵只能在一個孩子心中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

最親近的人拿刀戳你,比一萬個外人的傷害大的多。

有的人,在童年擁有對抗一切的愛。

有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的創傷。



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當事人父母處在自己角度可能會覺得「我這是為孩子好」,然而他們沒有意識到不恰當的教育會給孩子生理心理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



也許大家看到這個問答會覺得這家長文化程度應該不高,教育孩子不行,其實題主出現的教育問題發生在告知家庭裡也很常見。


通過題主的問題日誌了解:

  • 題主是大學老師,丈夫文化程度也不低;
  • 家裡有兩個孩子,6歲的孩子可能是大兒子;


當我們確信了題主描述的情形發生在高知家庭,一些朋友可能會略覺意外。


我們不能把獲得的知識或學歷,等同於對生活的了悟,對自我的認知,對(除自己擅長外的)其他領域有同樣的熟知和穿透。


當高知人群心裡躁亂時,言行的不可思議處,並不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破壞力小。



所以我們強調為人父母需要不斷學習育兒知識,文化程度高某一領域強並不表示我們就了解兒童成長知道如何教育。


其實題主的孩子教育問題也是現在很多家庭會遇到的問題,那麼面對這種困境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嗎?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來,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的幾個家庭教育困境是:


  • 夫妻教育觀念不一致;
  • 家長情緒控制能力不佳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易情緒失控;
  • 家長有一方的教育方法走向誤區。


01

先說第一個,孩子爸爸的教育理念。


把承受痛苦當作教育。


我看過一個視頻。一位父親因為孩子犯錯,跪在兒子面前狠狠地棒打自己,理由是「子不教,父之過」。


這個視頻一度在網上特別火,很多人為這位父親點讚。


乍一看,確實震撼人心。但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值得提倡嗎?我個人認為:一點兒也不值得。


這位父親與上面的孩子爸爸,都進入了一個誤區——把承受痛苦當作教育。


精神痛苦,也是痛苦,並且一點兒不亞於肉體上的痛苦。

無論是讓孩子看著父親打自己,還是打孩子,都是在人為給孩子製造多一種痛苦。


無論表現形式如何,本質其實都一樣——你不是犯錯嗎?行,那我就治你,讓你長記性。



製造痛苦的教育方式,也許一時奏效,但這種奏效實際上是源自於孩子的恐懼和求生本能。


孩子害怕了,產生陰影了,所以他不這樣做了。但他還是沒有真正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具體應該怎麼做。



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深入思考過——感到痛苦不等於解決問題,還可能為新的更嚴重的問題埋下隱患。


作為教育者,學會「正面溝通」和「就事論事」很重要。


有一個被常常提起的概念,叫「不含敵意的堅決」——我對待這件事、對待底線和原則的態度是堅定的,但是我和你講話、我處理這件事的態度,一定是溫和的。


而就事論事則是說,解決事情本身(或糾正行為本身)即可,不要拔高,不要上升到對人的批評和否定。


解決問題的大致步驟,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成長路上都聽過的「三連問」:


錯了沒有(提出問題):

共同確認某種行為或某件事、某個結果等,的確是有問題的。


錯在哪裡(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根結在哪裡?


怎麼改正(解決問題):

共同商議一個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態度一定是平和的。解決問題,但沒有痛苦,彼此都不感到任何不適。


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陪伴和幫助我共同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站在我對裡面指責我、需要我孤獨對抗的人。


02

在問題發生的當時,作為孩子家長,產生了不可控制的負面情緒時怎麼辦?


1.不迴避,不掩飾,正面告知

我們可以直接和孩子說:發生了這件事情,我現在覺得很難過。咱們都先冷靜一下,一會兒情緒都平復一些,思緒也都理順一些,我們再來一起談這件事,看看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怎麼解決。


比如,校區班主任,就會經常跟我們的學生說:我真的生氣了;我現在非常難過;這件事讓我特別震驚……



有情緒很正常,直接而平靜地把負面情緒說出來,而不是任由自己發洩情緒。這是一種正面溝通。


2.找到適合自己的控制情緒的辦法

比如我自己的辦法是深呼吸和吃巧克力,深呼吸時可以降低自己的憤怒值,吃巧克力的過程中生理愉悅值上升想到這世界還有這麼美好的事物沒必要用暴戾的方式教育孩子。


當然,具體的方法,每個人不一樣,我吃巧克力能平復情緒你吃巧克力可能只會越想越氣。所以,一定要找到真正適合你自己的辦法而不是走形式。


03

教育理念不同


父母兩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教育標準,孩子身處這種家庭教育環境是十分糟糕的一種情況。


悲觀地說,如果爸爸仍然在家裡以非打即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心理必然會留下陰影,而他的下一代可能也會面臨著這樣糟糕的親子關係。


了解你的另一半小時候的教育情況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從小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是導致夫妻教育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你的愛人小時候受教育的情況,分析其教育方法的合理之處與不合理之處,避免重複父母的管教方式,既有利於增進夫妻感情,又能統一教育方法。



開家庭會議,制定一套雙方都滿意的教育方法


找一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在大家都沒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把一件事攤開來放到桌面上,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在這個時候,聆聽者要耐心傾聽別人的表達,不要打斷對方,尊重彼此的想法,以能促進事情得到圓滿解決為目標。



一旦大家達成一致,彼此需要做出一些妥協,我們要在孩子面前呈現出來的信息是一致的,這樣孩子才能在家中更自律、更有安全感。


允許不一樣的聲音存在


如果你的另一半非常固執,「堅持己見,執迷不悟」,該怎麼辦呢?


當另一半非常固執且教育方式明顯有問題的時候,就需要你態度強硬讓自己主導孩子的教育,減少另一半乾涉孩子教育的時間跟機會。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的成長和原生家庭息息相關,這話還有後半句: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也是超強的。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自己去判斷是非的。


雖然在某時某刻,誰說的話對他最有利他就聽誰的,但是更多時候,當孩子享受完了偷懶的時光,還是會去執行相應的任務。所以相信孩子的治癒能力,暫時允許不一樣的聲音存在吧。

相關焦點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中國父母的"打罵式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受人詬病的一件事。就在這幾天,網上突然爆出一個"虎爸"暴打兒子的視頻,視頻一出現到網絡上,馬上就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01.02.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視頻一上傳到網絡上,便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紛紛都在批判這個父親的打罵式教育,害苦了孩子。這將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啊?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美國教育學家調查研究後表示,在童年經常遭受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遺傳父母的暴力傾向,並且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由此可見,打罵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要學會適可而止,別讓自己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一輩子。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 吼完孩子就後悔?教育孩子要如何控制情緒?從「情緒覺察」開始
    而這個惡性循環根源便來源於家長沒有達到足夠自身情緒的覺知能力。要想擺脫這個惡性循環,家長必須要從"情緒覺察"開始。如果家長有迅速的"情緒覺察",就會第一時間知道,孩子即便犯錯也不至於被打罵。而當事情發生,再打罵也根本沒用,應該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才是。要想掌握"情緒察覺"能力,家長們首先必須要能夠正確認識情緒。
  • 當孩子犯錯,家長別總是打罵孩子,三招讓娃更加乖巧懂事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小強在一個離異家庭中長大,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選擇離婚了,之後都是父親親自撫養小強。小強的父親脾氣暴躁,並常常為獨自撫養孩子而煩惱,他總會不自覺地通過打罵的方式來教導小強,這讓小強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教育專家: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小心地犯錯
    我相信大多數家長一開始並不想打罵孩子,可當他們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無可奈何黔驢技窮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訴諸於打罵的方式,因為打罵既簡單又省事。而且見效快,更重要的是還解氣。所以打罵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顯示權威或釋放怒氣的工具,是一種對孩子缺乏尊重的表現,也是成人缺乏必要的耐心和溝通能力的表現。
  • 父母打罵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生活中,這三類父母常打罵孩子1、懶於和孩子溝通的父母有的家長屬於沒耐心的一類,你告訴他要溝通,不要用打罵方式教育孩子時,他們自己往往都聽沒耐心聽下去,更難把溝通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2、認為打才能立竿見影的父母有的父母認為,打罵是最簡單有效,立竿見影的方式。
  • 孩子不聽管教,打罵沒有效果,家長兩個方法讓他們聽話
    不過也是有一些家長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情況的,面對孩子任性搗蛋的行為,他們可以做到冷靜的處理,耐心的對其溝通,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這是非常知道的我們大家學習的。而她的這種教育方式就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即使自己的情緒再差,狀態再糟糕,在面對孩子時,總是顯得那麼有耐心,從不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一直保持耐心的與孩子溝通商量,讓事情儘快平靜下來,這才是我們該掌握的正確教育方式。
  • 「打罵式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要警醒了
    近日,常熟的一個14歲的 孩子,因為整天玩遊戲,被父親打了一頓,情緒失控下,竟然爬上六樓平臺要輕生,情急之下,民警跟他聊起了遊戲,然後找準時機,把孩子救了下來。孩子幸虧沒事,要是真的出了事,後悔都來不及了。雖然,孩子沉迷遊戲不對,但父親對孩子的打罵式教育可取嗎?答案是否定的。
  •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眼就忘?不是記性差,原因讓媽媽很愧疚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樂樂媽是朋友圈中有名的好脾氣,可是,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樂樂媽卻又分分鐘就會被孩子弄得情緒失控。性格溫婉的她居然也會被孩子惹得忍不住動手打罵。「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打罵孩子的媽媽」樂樂媽說到這裡的時候,有一些生氣同時也有一些無奈。
  • 孩子不聽話時,教育孩子不用打罵,教你5個小妙招
    家長教育孩子打罵是不對,反而是很容易造成反效果,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多多了解孩子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管用嗎?情緒失控才是憤怒的真相!
    這句話讓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變得理所當然,更有甚者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們覺得打罵孩子天經地義,而孩子接受打罵也是孝順的表現。雖然有人對此發出過質疑的聲音,但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這個向來如此的定論。
  • 家長學會多和孩子溝通,不要責罵孩子,教育的孩子體貼家長
    家長沒被孩子買玩具,孩子就在地上打滾,家長直接打孩子,孩子給打的嗷嗷叫,拼命求饒。這位家長還在說你還敢不敢了,孩子一直說不敢了,雖然打消了孩子隨意亂花錢,但是這位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那麼家長為什麼有理由打罵孩子呢?
  • 和孩子溝通並不難,提升育兒元認知,做情緒的主人
    在教育中常見的幾個畫面,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感觸,比如遇事和孩子好說歹說大道理,就是不聽,失去耐心的家長頭腦一熱會打罵孩子;家長在忙或者有煩心事的時候,孩子在一旁搗蛋不安分,家長情緒失控忍不住對孩子大吼。
  • 我也不想吼孩子,卻難以控制!做好這3點,成為情緒穩定的父母
    ,但還是在盡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儘量溫柔說話,可是孩子任性起來根本難以溝通,越說越上火,一下子就會情緒失控,忍不住吼罵孩子。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父母也不想大聲吼孩子,自己也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可是情緒一上來,實在控制不住。
  • 在打罵吼叫中長大的孩子,自卑的比率有多大,這個數據很真實!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傳統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打罵來管教孩子,可現在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打罵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但仍然後個別家長,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又吼又嚷,甚至動手毆打同時又好奇,為什麼孩子被父母輪番打罵卻不哭不鬧?我想,年幼的小女孩之所以不哭不鬧,是因為她已經絕望了,習慣了逆來順受,在這條看不到希望的灰暗之路上,她只會越來越自卑、更加戰戰兢兢的活著。我們平常的父母斷然不會像這樣「家暴」孩子,但是當了父母以後,耐心確實是越來越不夠用,明明知道該跟孩子好好說道理,可下一秒就因為孩子的錯誤揚起了自己的手。
  • 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父母該不該發脾氣?應站在孩子角度耐心溝通
    脾氣暴躁是這類孩子保護自己的一層堅硬的外殼,可能直到長大成人,這樣的心理問題還會繼續伴隨孩子,甚至向著更嚴重的方向發展。而這樣就會導致孩子的孩子,也要經受類似的成長環境,永遠生活在父母時不時的打罵責罰和情緒宣洩中,並且由此不斷地延續下去。
  • 樓上媽打孩子到凌晨,10歲男孩哭聲陣陣入耳,鄰居好心溝通反被懟
    這是傳統文化中最為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現代社會有很多家長,依然無法擺脫這種不合時宜的傳統理念,也許這個理念有它的特殊魅力。現在教育理念沒有一種是可以任意「打罵孩子」,所以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長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孩子經常被打究竟有沒有問題。
  •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打罵孩子?
    那就跟隨我的解讀,一起來分析你總是「忍不住」的原因,以及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應該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教育。「忍不住」來源於你的思維誤區人們的思維方式決定其行為方式,打罵孩子的行為也來源於家長的一些思維誤區。
  • 「孩子這麼小,現在不玩什麼時候玩?」,教育孩子,老人只是輔助
    一個學期下來對孩子嚴加管教,就因一個假期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結果之前的好習慣一掃而空。爺爺奶奶心疼孩子,覺得他上學辛苦,好不容易放了假就想讓他好好放鬆一下,看電視沒了限制,作業完沒完成也沒在意,臨近開學孩子才急忙補作業,如果媽媽沒忍住跟老人發脾氣還會被說「孩子這麼小,現在不玩什麼時候玩?」
  • 為什麼孩子撒潑打滾時,越打罵越沒用?關鍵要讀懂孩子的信號
    臉盆周圍水灑了一地,爸爸反覆提醒幾次,試圖抱走她。可女兒脾氣上來了,怎麼哄都不聽。結果,爸爸生氣了,在女兒屁股上打了幾巴掌。我聽到孩子的嚎哭聲,估計這兩下打得不輕。但女兒並沒有收手的意思,反而更加拼命用手在臉盆裡玩水。結果弄得滿地都是水漬,女兒自己也弄了一身水。爸爸還在氣頭上,再次抬起了手,被我阻止下來。後來,我只能把女兒強行抱走,帶到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