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近日,一款「有軌舵機機械手」的作品亮相於廣州市白雲工商技師學院第18屆科技節展臺上,受到了前來參觀的企業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其中一位企業專家當場要把設計製作者的電話號碼記錄下來,表示有時間要交流技術問題。
說來你也許不相信,該作品的研製開發者竟出自三位技工學生之手,且其中兩位入校學習還不到一年時間。但這就是事實,三位製作者胸卡上清楚標識:廣州市白雲工商技師學院機電系2014級機電一體化五年制高技班施達盈、蔡志聰;2013級模具技師班馬成祥。
三位同學是廣州市白雲工商技師學院機電系機電產品製造協會的成員,由張雪偉、江錦賢兩位老師擔任指導老師。他們都是利用第二課堂時間研製完成的。有軌舵機機械手作品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工廠、車間等工作場所,實現對加工物料的抓取、提升、移動、放置等功能,達到節約人本、提高工作效率之目的。
說起有軌舵機機械手作品的設計製作過程,靦腆的施達盈、蔡志聰兩位同學很有體會的說:「剛入學的時候,我們和很多新生一樣,每天除了正常上課之外,業餘時間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有一天,機電系機電產品製造協會的會員到班級裡做招新宣傳,報著好奇的想法,我們就加入了協會。從此後,我們的業餘生活就變得不同了,不是呆在宿舍玩遊戲,也不輕意去逛街打發時間,而是埋在學校協會實訓室裡開始第二課堂學習,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設計小發明製作」。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協會培養和自主學習,兩位同學的專業能力得到快速提高,於是,他們就設想要開發製作一個機電作品,一方面可以通過實踐加強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他們之前看到機電系實訓室裡有很多工業的機器人,還有很多氣動的機械手臂。於是,他們就琢磨能不能自己做一個機械手臂模型出來。
說做就做,兩位同學一邊將自己的想法匯報給協會的指導老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上網查閱相關的資料,最終他們決定,要自己動手製作一款作品——有軌舵機機械手。有軌舵機機械手作品主要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機械手臂裝置,這部分是整個作品的核心,它包括六個自由度,可仿照人的手臂動作,能使機械手轉動和調節機械手抓取的角度,從而實現物料抓取和釋放動作。第二部分是軌道裝置,這部分採用水平移動方式,導軌由一根絲杆組成,通過步進電動機帶動絲杆轉動,從而帶動套在絲杆上的滑塊滑動,最終實現拖動機械手臂在水平方向的移動。但在作品製作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兩個難題:第一個難題是如何用一塊單片機去控制6個舵機同時動作,他們主動請老師並做了大量編程實驗終於得到解決。第二個難題是如何做機械結構,通過老師的引導,他們找到了同門師兄——2013級模具技師班的馬成祥同學幫忙。這樣,三位同學組成了一個團隊,兩個做電氣方面的工作,一個做機械方面的工作,分工合作。經過三位同學不懈努力,最終把想法變成了現實。
在學校第十八屆科技節期間,三位同學自豪的把自己製作的作品展了出來。一時間吸引了參觀學生的興趣,受到企業參觀專家的一致好評。通過學習實踐的經歷,三位同學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紛紛表示感謝老師對自己的精心培育,並表示一定會再接再厲,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施達盈、蔡志聰和馬成祥同學設計製作的有軌舵機機械手小作品
企業專家在科技節期間對作品表示出深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