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現已成為第四高,發生率也在逐步的上升。主要還是平時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太好,長期下來,尿酸水平也就會比較高。達到一定程度以後,痛風也就會來找麻煩。
痛風來襲,就會給人帶來很多的不適,其中就有一個情況,讓人痛苦萬分。在尿酸不斷升高的過程中,關節會出現疼痛,每次發作都會讓人疼痛難忍。
飽受痛苦的人,都會想辦法將尿酸給降下去,也就能少承受點痛苦,關節就不太容易疼痛。可是,有人在成功降尿酸後,並沒有緩解疼痛,關節仍然還是會疼,這是什麼情況?
為何尿酸值已經恢復正常,關節還會疼?
尿酸偏高之所以會引起關節疼痛,是關節腔內沉積太多尿酸結晶,給周圍的組織,以及關節帶來了壓力,也就會引發關節疼痛。
尿酸結晶的形成,與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有關,如果尿酸水平不能達到標準,就會影響尿酸鹽的溶解度,讓尿酸濃度變高,從而析出結晶,沉積在關節就會引發疼痛。
而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是不一樣,有的人身體尿酸溶解度就不是在常規之內,即便尿酸值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會析出結晶,引發關節疼痛。
還有一個情況需要了解清楚,就是尿酸高會引起痛風,導致關節疼痛,但這並不是唯一標準。尿酸高不等於通風,不是所有的尿酸高,都會引起痛風。
因此,尿酸值正常也不一定就不會引起關節疼痛,況且尿酸值的正常範圍,只是正常值的一個上限,是血液中尿酸的飽和值,說明尿酸達到飽和狀態,並不能說明完全擺脫痛風。
想要擺脫痛風,不被關節疼痛困擾,尿酸值還得要低於正常值很多,而且要看個人的具體情況,不能單純的只看尿酸值,痛風也不是只有尿酸升高才會形成。
尿酸低的時候,也會引發痛風,關節就會容易出現疼痛。會出現如此情況,可能是尿酸的飽和狀態被打破,尿酸鹽結晶也會容易析出,也就會出現關節疼痛。
痛風急性發作時,會讓人承受更多的疼痛,為了改善情況,有的人就會自己擅自加量,此時尿酸會降到正常水平,卻不代表血液中的尿酸就是正常狀態,還有可能是混亂的,就有可能會引起關節疼痛。
不想痛風反覆發作,究竟應該怎麼做?
一件事一定要格外注意,就是隨時掌握自己的情況,了解尿酸水平,儘量保持在穩定狀態,要根據囑咐去進行調理,不能隨便亂來,別讓情況發展更嚴重。
不想痛風發作,光看尿酸水平值還不夠,要切合實際情況,去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將多餘的尿酸排洩體外,溶解尿酸不讓其形成結晶,痛風也就不容易發作。
降低尿酸濃度,可以從多喝水開始,水能稀釋尿酸濃度,若能在水中加入一些東西,對降低尿酸會更有幫助,比如車前草、蒲公英、菊苣根,它們都有利尿消腫的效果,對排出尿酸就會有幫助,能緩解疼痛,也能降低尿酸。
還有就是在飲食上要多注意,錯誤的飲食,會讓痛風加重,關節疼痛會反覆發生。有些食物中含嘌呤太高,吃多了就會升高尿酸。動物內臟、海鮮、酒精、咖啡,都要少碰,吃得越多痛風會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