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莫寒樂:「望子成龍」豈能是「逼子當官」
家住渝中區人和街的馮可(化名)在其父母的強烈要求下5次報考公務員。馮可的父親經商,說起為什麼堅持讓女兒考公務員,馮先生直言家裡不缺錢,但是缺個當官的,「我們屋頭做啥子的都有,就是沒得當官的,說出去是政府的人,都要有面子些!」
馮父的這種觀點,其實頗具普遍性。「望子成龍」的心理反映的是廣大中國家長們的仁愛與責任,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可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有一類父母的好心卻不一定有「好報」。他們並不會去考慮自己的子女需要什麼以及子女是否適合當公務員,他們只是一味的覺得,考取了公務員,就等於踏入了「官場」,只要自己的子女當了「官」,就有了社會地位和其他所謂權力能夠帶來的附加值。特別是像馮父這種自己本身不是公務員的人,就更迫切的希望子女能夠幫他「圓夢」。
筆者認為,馮父的這種想法歸根結底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官本位」思想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政治文化的產物。「官本位」一詞由兩部分組成——「官」、「本位」。官,在傳統意義上指的是社會的掌權者,統治者,管理者。「本位」,即中心地位,主導地位的意思。「官」和「本位」合在一起,就是以官為本,官處於中心位置。中國封建社會行政組織發展成為龐大精密的官僚體系,這即促成了「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也是「官本位」思想反作用力的最好體現。
「官本位」思想是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毒瘤,受這種不良思想所影響的子女,即使考取了公務員,恐怕也很難成「龍」。打破「官本位」思想禁錮,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讓公務員樹立「公民本位」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給子女一個適度寬鬆的成長空間,也才能讓「官」們真正成為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
那麼,真正要望子成龍,「逼」子當「官」的父母們還是請消停吧!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