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恆春的古名「琅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直到清朝以後,因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座落在鎮中央的南門城樓是全臺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樓。而這個坐落在恆春鎮中的古城,為臺灣二級古蹟。遊客可從西門為起點,徒步至天后宮、南門,轉往東門,登高遠眺恆春鎮全景,並可於出火觀看該處地面冒出火焰的現象。
恆春古城始建於光緒元年,光緒五年完工,日後曾受颱風、地震及戰火的侵襲,及開闢道路而受損,現為國家二級古蹟。東門、南門及多數古城牆都是在1980年前後重建的。其中以恆春國中的漂浮城牆最為吸睛。
恆春古鎮是座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短袖在街頭巷尾穿梭的小城,這也是她名字的來由。坐著墾丁的專屬巴士,窗外的藍不需若隱若現,在你面前盡情展開,淡季的VIP服務司機會幫你送到指定地點不需擔心坐過頭。古鎮很小,但滿滿都是我愛的煙火氣,點一大碗綠豆蒜配上粉條和芋圓,絲毫沒有違和感;逛進一家自主品牌店,看設計師如何巧妙地畫龍點睛。交錯的街道中,你仍會跟著路牌抵達想去。
歷經百年風雨,恆春古城原有的城垣、城樓在風雨、地震的破壞下,逐漸荒圮。四座城門中,如今僅南門和東門可見到城樓。我們一路騎行來到古城的西門,西門在繁華的中山路上,當地居民們的日常生活皆由門洞中進出,雖然西門是恆春古城車水馬龍的要道,但是它的通道真的不大,機車可以輕鬆通過,但若是小汽車在城門裡相遇,那就一定要有一方先行退讓了。穿過西門即是恆春的老街和商區。
恆春古城最有名的是恆春老街和阿嘉之家,恆春老街就是一條食街,最有名的店大多都可以在老街找到,夥計鴨肉冬粉,恆春老街牛肉麵,阿伯綠豆蒜。如果周末來恆春還可以去逛逛周末夜市,聽說價錢很實惠,而且東西還很好吃哦。恆春古城並不是現在很多中國古城那樣新修的仿古建築,這裡的店面和街道都還保留著古樸風味。古城的一大特點是頭頂上沿街拉著四五條線,把無數個小風車串聯起來。小風車們迎著風日夜不停的轉著,給這座古城平添幾分生氣。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