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輪的寒潮來襲,雖然比往年來得晚了一些,但是其殺傷力也比往年更大一些,即使躲在被窩裡也被凍得瑟瑟發抖的有沒有?
從氣象局公布的氣象地圖來看,全國絕大部分區域已經在這輪寒潮中淪陷,不是凍成深藍,就是凍得發紫。本來在這天寒地凍的冬日晚上,要麼吃著火鍋唱著歌,要麼享受老婆孩子熱炕頭,開啟保暖「保命」的模式。
都凍紫了
但是從近日有兩則醉酒倒斃路邊的事件來看,也不是所有的人在這次寒潮開啟保暖保命的模式,也讓全部人民知道,醉酒除了開車危險外;醉酒在寒潮中同樣很危險,是一件要命的事。
據知情者透露,死者被發現時,全身凍得跟冰棍一樣,已無生命體徵。除了讓人憤怒,喝酒的同伴在死者離開後,沒有給其家裡人打電話讓人接應外,也為逝去的年輕生命扼腕惋惜。
為什麼醉酒容易被凍死
不禁要問,為何這些年頻頻爆出來的凍死者,大多是飲酒、醉酒後發生的悲劇呢?
是因為喝完酒後,酒精在身體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乙醛,而乙醛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喝酒後臉紅,身體也紅的原因。
由於血管的擴張,加快血液的流速,身體也散發出更多的熱量出來,所以人會感覺到暖和一些。但是這種暖和是破壞人的正常保暖機制而產生的,所以導致身體熱量散失更快。
凍死者在死前脫光衣服
同時大量飲酒進入醉酒狀態後,會進入意識模糊狀態,喪失對危險環境的判斷力,以及對身體發出危險信號的警覺能力。如果在正常的狀態下,身體對外部寒冷會給身體相應的警覺,例如:腳部如果不保暖,會凍得痛,晚上睡覺如果踢被子,會被凍醒,這些都是身體對外部寒冷的環境做出分反應,給大腦做出的警覺。
但是醉酒後,這份警覺會變得遲鈍,或者完全喪失掉,所以當身體給大腦發出寒冷的預警時候,被大腦忽視或者屏蔽掉了。
有些凍死的人反常的脫光衣服,面帶微笑
但是在很多被凍死的人中,不少人死前都脫光了衣服,並且面帶微笑,這又是為什麼呢?
當人體溫度降到30°C-26°C的時候,此時人的呼吸、心跳和血壓都快速下降,此時人體對外界的環境刺激反應遲鈍,並且開始意識模糊。
當體溫降到一定程度,人就失去知覺
這個時候大腦皮層會進入抑制期,調節體溫的大腦中樞系統出現紊亂,外層的皮膚毛細血管會在這種錯誤的調節下突然擴張,從身體內部較熱的血液突然湧向皮膚表面,此時體表溫度突然上升,皮膚反應神經會給已經出現紊亂的調節體溫中樞神經發送變熱的信號。
此時的受凍者會因為這個錯誤的信號,會覺得渾身發熱,然後反常地脫光身上的衣服,在這種冷熱交替中,讓受凍者感覺莫名的舒服,所以會面帶微笑。
但是當受凍者褪去衣服後,外部寒冷的空氣會迅速帶走體表的溫度,而此時身體產生的熱量不足以彌補被外界帶走的體溫,在這種情況下,人會迅速的死去,而掛在臉上的笑容還沒有來得及消散。
凍死者面露微笑
所以當受凍者出現反常的脫衣現象的時候,也是人臨死前大腦的應激反應
碰到凍僵者該如何施救呢?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從古至今都在宣揚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以後碰到凍僵者一定要施以援手,也算挽救一條生命,挽救了一個家庭。
那麼在醫護人員不能及時到達的情況下,該如何緊急施救呢?
在寒冷的冬日,解救落水人員
主要是兩步:保溫和復溫
首先讓受凍者要快速的脫離寒冷的環境,帶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如果受凍者是掉到水裡,應迅速的脫下寒冷潮溼的衣服,用乾爽保暖的衣物包裹受凍者全身,以防體溫進一步快速下降。
在施救的過程中,不能用雪搓和冷水浸泡受凍者的身體,以防止進一步對受凍的身體造成損傷;也不宜用火直接烤,因為凍傷後血管會收縮,痙攣狀態,如果此時烤火,體表的血管遇熱會突然擴張,而內部的血管還處於收縮,痙攣狀態,造成血液不通,局部缺氧,加重受凍者的傷勢。
被凍僵12個小時後受到救治,最後復甦過來,可算生命的奇蹟了
如果條件允許,應該把受凍者放置在溫度在40°C—42°C的溫水中進行浸泡,當受凍者出現寒戰、或指甲和皮膚出現潮紅、或意識出現知覺的時候,應立即停止外部的加溫。用毛巾擦乾受凍者身上的水漬,用棉被包裹受凍者,放置在一個溫暖環境中,讓其體溫自然的回升。
如果在不甚了解的情況下,也可以撥打專業急救機構的電話,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施救,你的一次援手,就是拯救一條生命,解救一個家庭。
溫馨提示:在寒冷的冬日裡,適當的飲酒有助於抵禦寒潮,但是要做到飲酒而不醉酒;醉酒就不要外出;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很多意外都是由疏忽大意導致的,如果以這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家人都是一個不能接受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