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點左右,德國北威州警方在Gelsenkirchen(蓋爾森基興)市擊斃了一名欲持刀襲警的土耳其裔男子。
據稱,該名男子在中槍後還高喊「Allahu Akbar / 阿拉胡·阿克巴爾」(真主至大,這是伊斯蘭教的一句重要的短語,被穆斯林用於很多不同的場合)。
5日晚19點40分,這名37歲的土耳其籍男子,一手拿著棍子,一手拿著刀,衝向位於蓋爾森基興市南部的警察局。
此時的警察局前停有一輛警察巡邏車,於此同時還有二名警察在聊天。這名男子在跑過巡邏車時,拎起自己手中的棍子就砸向巡邏車。
這時二名警察才堪堪反應,要求該名男子立刻停下並放下手中的武器,接受檢查。該男子並沒有聽從警察的警告,進一步地試圖使用棍子和刀攻擊警察。當警方幾次警告後,該男子仍然接著攻擊警察,隨後其中一名警察拿出佩槍,連開四槍後將其擊中。
來自目擊者的消息表明,這名男子是一邊高喊「Allahu Akbar」一邊攻擊警察。
該名男子中槍後的幾分鐘,急救人員趕到現場試圖搶救,可惜搶救無效死亡。犯案人的死亡也為這起襲警事件畫上了重重的問號。
北威州警方對此案高度重視,在昨天晚上襲擊事件發生後開始連夜調查取證。
目前,警方已經確認死者的身份。這名男子因為暴力犯罪已多次被刑事定罪。德國國家安全部門也建立這名男子的檔案,並對其做第二次是否伊斯蘭極端化的調查,不過一無所獲。
今天下午15點25分,北威州內政部長赫伯特·魯爾(Herbert Reul)就此襲警事件發表評論。在魯爾的評論中,得知這名男子自2018年起一直在做一份關於森林環境保護的工作。在和他同事的交談中,也時常流露出,他想建立一個為「真主祈禱的聖潔之地」。
魯爾認為必須調查清楚罪犯的犯案動機,是屬於「獨立作案」,還是屬於一起有預謀的伊斯蘭主義的恐襲?並且是否還存在著其他的恐襲計劃。
來自這名男子的其他同事的消息表明,這名男子還曾經擁有過一份心理診斷證明,表明該男子是一位精神病患者,但不屬於攻擊性精神病患者。
北威州州長拉舍特(Armin Laschet)就該事件發表評論。拉舍特認為警察需要知道,一旦處於被攻擊的環境中,如何面對及如何正確應對,並且要為此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在德國,除了2016年12月在柏林發生的聖誕恐襲之外,再沒有發生過大型的恐怖襲擊事件,但是時不時就會發生一些疑似恐襲案例,以2016年為例:
2016年2月26日,15歲的薩菲亞·S.(Safia S.)在漢諾瓦火車站用一把餐刀刺入一名聯邦警察的喉嚨,導致後者重傷,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該名兇手聲稱自己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支持者。
2016年4月,埃森一處錫克族寺廟門口發生爆炸事件,三人受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嫌犯是與極端伊斯蘭薩拉菲派聯絡密切的年輕人。
2016年7月18日,一名17歲的阿富汗難民在維爾茨堡的一列短途列車上用刀斧襲擊多名旅客,導致多人重傷,其中包括四名來自香港的遊客。行兇者在逃跑途中被警方擊斃。這起襲擊顯然帶有伊斯蘭極端主義背景:在此後網絡上流傳的一段兇手生前拍攝視頻(見圖),他在其中作出了相應表示。檢方認為,兇手是"自我極端化"的一個例子。
2016年7月24日,27歲的敘利亞難民穆罕默德·D.(Mohammed D.)在安斯巴赫一處音樂節入口處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多人受傷。他也自稱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支持者。有心理疾病的這名男子在爆炸襲擊發生不久之前還曾通過手機接受外界指令。"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圖片為檢方人員在安斯巴赫襲擊現場進行搜索。
2016年12月19日,發生在柏林紀念教堂聖誕市場的貨車衝撞襲擊事件導致12人喪生,數十人受傷。涉嫌駕駛該車的阿姆裡潛逃數天後於12月23日在米蘭近郊的一次警方檢察中被擊斃。
正如德國聯邦刑警聯盟(BDK)主席安迪·諾伊曼(Andy Neumann),曾經對德國《世界報》表示,「德國面臨的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已成為一種常態。」
上周五(1月3日),美國用無人機刺殺了伊朗高級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伊朗定會「強硬復仇」。5日晚間,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綠區」附近遭到二枚「喀秋莎」火箭彈襲擊。
鑑於國際局勢的惡化,1月3日,德國修訂了恐怖威脅級別,德國認為國家面臨的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將升級。
其實這一切已經略顯端倪,法國的伊斯蘭宗教狂熱份子已經開始行動報復。
1月3日,在德國修訂恐怖威脅級別的幾小時前,在法國東部城市梅茨,一名男子持刀衝向一群警察,警察開槍打傷了他。當地檢察官辦公室表示,這名男子在被監控與武裝組織有聯繫的人員名單上。
血腥的開年,2020年會給我們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