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圖述:PX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
PX科普並不在PX知識本身
此時的南方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可許多人的心情卻未必如陽光明媚。一個熟悉的詞重新成為新聞的熱點:PX。它不像XP那樣,讓人充滿了追憶與眷戀。雖然被討論了許多次,釋疑了許多次,依然免不了恐懼與抗拒。以前它出現在別人的家鄉,總覺得那麼遠,直到它建在了自家的旁邊,才突然發現這麼近。這一次,我們除了科普,還能談點什麼?
記者 文一龍
前些日子,清華大學一個學生群體用自己的行動捍衛網絡「PX」詞條引起了國家主流媒體、社會的廣泛關注。關於PX的科學權威解讀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記者試圖從科普的角度去解釋PX,於是聯繫到清華大學的金湧教授。2014年4月10日,他爽快答應了記者的請求並接受了採訪。
金湧,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記者告訴金湧院士,網絡上檢索關於PX的知識,信息源有很多,但是沒有一個權威的機構來發布這些信息。因此總不免讓人要多打一個問號。我們也查了很多資料,並沒有看到關於PX的權威書籍。我們想知道,清華大學關於PX項目的教學,教材有哪些,是什麼。
金湧院士告訴我,沒有專門教材,是因為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實在太簡單。本科教學,它被專門列在芳烴類系列裡一起就講解了。實際上在現實的化學工程實踐操作中,它也只是石化項目裡的一個車間。因此,可以說,從我們教學的角度,我們並沒有專門為PX去組織教材。
記者接著問,關於毒性的等級,我國有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以及它們的名稱,比如:低毒、劇毒,這些是不是標準的毒性等級。
金湧院士解釋道:發布毒性等級,不同的組織機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分類。我國並沒有單獨建立一個毒性分級體系。世界衛生組織有五級標準被廣泛採用,美國有22類重點防控標準,我國有詳細的危險化工品名錄。
金湧院士還介紹,如果你一定要找這方面的書籍,建議你找一下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化學工程手冊》。
PX,公眾眼裡的魔鬼,科學家和大學生眼裡卻是不起眼的一個概念,可見這個落差有多大。
談起PX的毒性,金湧教授繼續給了我這樣一組數字來解釋:
PX空氣濃度達到100個PPM值,在這樣的空氣環境裡工作才會有危險。但是你不會在這樣一個濃度下工作。因為只要PX的空氣濃度達到了0.44個PPM,你就能聞到,你所在的機構就應採取措施,而處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也一定會走開。從0.44個PPM值,到100個PPM值,這個範圍有足夠大,足以留下人們防備它毒性的時間和空間。另外它通常為液態,它的沸點是138攝氏度,揮發度只有水的三分之一。我們的確不應該把它當妖魔。
金湧院士說,PX的科普工作,我們這些專家、科學家,是應該積極投身進去。受廈門市、茂名市政府等地的邀請,他去作過多場科普報告,一個態度客觀的人,很容易就能聽懂,聽進去。可是金湧院士不無感嘆地說,PX事件本身不再是PX的科學知識本身,它已經被有意無意承載了太多的東西。
後續:
2014年4月11日,記者聯繫到了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周國慶總經理,他答應將金湧院士提到的這套書關於PX的知識,整理出來再向社會公布。
系列報導之二:國外掃描:加拿大小城要建一個石灰廠
如何看待茂名PX項目,如何看待國內多個大型PX項目一再遇阻,如何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和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此類事件,記者於2014年4月10日採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天柱。
他首先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那是張天柱教授在加拿大一次學術訪問中,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加拿大:小城要建一個石灰廠
一個小城市要建設一個石灰廠,比起我們國內這些大項目,這個廠的規模算是很小的,這個生產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燒石灰嘛,再古老不過了。當然生產工藝和技術設施,是需要做一些說明的。
那是一個周末,地點在一個教堂。
溝通會那天來了四方面的人士。在一個「口」字形的大堂裡,大家按照自己所代表的不同方面而坐。
首先,當然是業主,也就是要辦工廠的投資方;
其次是業主所委託的環評機構;
再其次就是獨立的科學界代表,以及當地政府機構所派出的代表;
規模最大的就是當地老百姓了,應該達到了200多人。領頭人還是一個坐著輪椅的老人。
當天,為了這個石灰廠的建設立項,討論了一整天,大家心平氣和。
業主的要求當然很明白,那就是要建廠嘛。
老百姓,他們的要求、訴求當然應該也非常清晰,無非是:「危害」與「利益」兩個核心問題。
而業主委託的環評機構,它的角色雖然是受業主的委託,但是它必須接受獨立科學界代表的質疑、質詢,所以,它的態度也不可能完全偏向業主。這對這個機構的信譽的建立與否有極大的關係。它如果偏離了客觀態度,這個機構不太可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腳。
這個會議首先是一個溝通會,大家心平氣和進行溝通,談條件和相互妥協是必然的;
這個會議也是一個科學、環保知識的普及會,因為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老百姓都是專家,所以讓老百姓明白你這個工廠以及生產工藝的知識變得尤其重要;
這個會議也是一個表決會議,一些階段性的決議就通過它來產生。
記者問他這個石灰廠後來建了嗎?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張天柱教授說,由於當時在加拿大待的時間不長,所以最終是否建成他回國後就沒有再關注了。但是這種會議必須召開多次,他觀摩這個會議之前,這個項目已經召開了幾次,而當他在觀摩時,並沒有結果,他離開之後肯定還要繼續召開此類會議,直到按照他們的法律法規以及各方實際溝通的結果而最終決定是否立項。
1.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2. 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3. 工業經濟
4. 環境規劃與管理
5. 環境經濟
6. 清潔生產
7. 循環經濟
系列報導之三:記者手記:如何讓PX項目不再疑心生暗鬼
PX項目對我國國民經濟的作用毋庸置疑——我們不應該將自己的基礎經濟命脈以及「更大範圍」的公眾利益掌握在別國手裡。
當地老百姓對自己切身利益的關切也毋庸置疑——過去我家門口藍天碧水,突然要來建一個工廠,且不管它是什麼工廠,起碼總會改變我的生活。這也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那麼國內多起PX項目遇阻,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這恐怕首先要從急功近利求快的經濟發展模式去尋找根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級各地政府唯GDP論太過突出。除了PX項目,我們可以看看,多少項目是市場原動力而要建的,多少項目是資源合理配置的結果呢?相反,許多項目公開打出的就是「政府工程」「市長工程」,在這樣的名義之下,本地政府各部門難免會一路綠燈,而各級政府之間也難免會將許多本該在「城市規劃」「經濟布局」「環境評估」等等多重要素的評估下才可以放行的評估,簡化成「唯經濟指標」的評估。
PX遇阻,看似是環保的問題,其實背後又包含著多少環保之外的原因?
換一個角度來看,又有多少項目(包括PX之外的更多的項目)讓公眾真正了解了 「城市規劃」與「經濟布局」的合理性呢?
其次,恐怕要從國企、大企業「老爺作風」中去找原因。
尤其是國企,如果做一個企業家如同做官,他是聽不到許多信息的,也不願意去做很多本應該做的事情。他的紅利不被社會哪怕是當地分享,他的信息不公開透明,他的運作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引起的反彈是可想而知的。
一些民營企業,由於和當地政府產生了不可分割的利益聯繫,所以很多民企已經逐漸形成了「大而不倒」的保護機制,於是也逐漸產生了做企業如同做官的風氣。這些作風,在我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國家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下,恐怕必須得改改了。
簡單的施政方法,辦企模式,必定導致猜忌。俗話說,疑心生暗鬼,對「PX恐懼症」只是這疑心生暗鬼中的一個「鬼」。應當怎樣做才能切實減少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呢?
唯一的辦法只能是依照法律法規,切實做到公開透明。許多問題,我們不是「無法可依」,《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於11年前的2003年就施行了,其中有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要鼓勵讓專家和公眾參與,而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卻做成了「有法不依」。
首先,應當切實建立起公眾真正參與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
完善公眾參與權制度,制定可操作的參與程序,使公眾參與有章可循,這個話題已經不是新話題,但是切實做好,做到位,恐怕不多。
中國有一句話叫做吃一塹,長一智,可是國內PX項目一再遇阻,各地政府以及這些運作主體、運作機制都應該要反思。為什麼明知「PX項目」已經成為一個敏感話題,後來的操作者不提前做出預案呢?這難道不應該做出深刻反思嗎?
PX對中國國民經濟很重要,今後我國一定還會上PX項目,那麼再後來的PX項目操作者,會不會提前做好這些工作呢?
而從一開始就做到了做好了公眾參與,公眾的擔心情緒得到了釋放,發生群體事件的概率是不是大大降低呢?
其次,要切實做到信息公開透明。
公開透明,它應當包括「過程」和「結果」都應當做到公開透明。
在保證公眾廣泛參與的情況下,我們可否利用國家傳媒,比如電視廣播和報紙,將一些重要的會議「過程」予以公示;
另外,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的資訊時代,可否將立項過程、審批程序、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在網上公開發布呢?如果說一些項目可能涉及國家機密或者智慧財產權,我們可以徵求部分代表的意見後,再對報告予以部分公示,而不是將「涉密」當做不公示的理由。
連結:《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七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02年10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條 國家鼓勵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以適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一條 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並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應當在該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編制機關應當認真考慮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並應當在報送審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附具對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
第二十一條 除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
建設單位報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附具對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
系列報導之四:科普知識:關於PX的關鍵十問
你真的了解PX嗎?這是關於PX的爭論中最基礎的10個問題,也是每次必談的10個問題。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再看一遍。
PX是什麼?
PX是否有毒?
PX到底有多毒?
PX主要用做什麼?
PX對健康有何影響?
PX低毒=項目沒有風險?
PX項目可能出什麼事故?
PX項目建造選址如何確定?
PX選址必須距城市100公裡?
px項目近年來為什麼越來越多?
1、PX是什麼?
原油開採出來後,主要變成三類產品:一部分是做了汽油、煤油、柴油,一部分做乙烯,還有一類就是芳烴類產品。PX即屬於芳烴類。PX是英文p-xylene的簡寫,中文名是1、4-二甲苯,別名對二甲苯,無色透明液體,有類似甲苯的氣味。
2、PX是否有毒?
苯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在塗料、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存在,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化學物質。客觀上講,對二甲苯有毒,但毒性要比苯和甲苯小很多。
目前對其毒性國際上存在爭議。一方觀點認為,PX有毒,是一種危險化學品,對胎兒有極高致畸形率,其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另一方認為,PX屬低毒物質,缺乏對人體致癌性證據。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外來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級標準和我國的《急性毒性試驗》(GB15193.3-2003),PX屬於低毒物質。
3、PX到底有多毒?
在芳烴(或稱苯同系物,英文縮寫為BTEX,包括苯、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系列中苯是最毒的,1982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苯列為人類致癌物,1993年WHO確定苯不僅是工業毒物,同時也是重要的環境汙染物。美國國家環保局(US EPA)和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均未把二甲苯列為致癌物質。——曾經參與南京金陵PX項目前期論證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洪淵
對二甲苯是相對安全的,生理毒性很低,在臺灣地區就不屬於毒性管制品。——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劉瑞雄
4、PX主要用做什麼?
PX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最大用途是做PTA(聚酯)。我們經常接觸的膠囊,原料之一就是PX;我們喝的可樂等飲料的塑料瓶,它的主要原料就是PX;現在的衣服許多都是化纖的,主要原料也是PX;裝修所用塗料中也有PX作為生產油漆溶劑。PX最重要的下遊產品叫PET(滌綸樹脂),正在越來越多地取代鋁、玻璃、陶瓷、紙張等材料。PX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原料。
5、PX對健康有何影響?
人體健康受汙染影響有三種途徑:吸入、口服和皮膚接觸。
健康危害:二甲苯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較高濃度核武器中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明顯的刺激症狀、眼結膜及咽充血、頭暈、噁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意識模糊、步態蹣跚。重者可有躁動、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樣發作。
慢性影響:長期接觸有神經衰弱症候群,女工有月經異常,工人常發生皮膚乾燥、皸裂、皮炎。
6、PX低毒=項目沒有風險?
「我們不能單獨以看待二甲苯有沒有毒性,來確定它是一種危險的化學品,首先它是有刺激性的,另外它也是一種易燃品。雖然世界衛生組織還沒有特別強的證據來證明它能夠致癌,但是PX本身的性質和危險性不能等同於整個PX項目的環境風險,因為項目本身涉及到的化學品不止PX,還有其他一些危險化學品,它們應該全部被考慮在建設這個項目的時候的環境風險中。」——綠色和平組織汙染防治項目資深主任馬天傑
據悉,大連PX項目除了生產對二甲苯外,每年還同時生產10萬噸鄰二甲苯、10萬噸液化氣、6億立方氫氣、10萬噸6#溶劑油、10萬噸120#溶劑油、40萬噸甲苯、20萬噸抽餘油等多種產品。
7、PX項目可能出什麼事故?
主要分為兩大類:火災爆炸事故和化學品洩漏事故。預測結果表明,火災爆炸事故近距離內對建築物和人員均會造成嚴重損害,但影響範圍大約為100米。統計顯示,石化行業構成對環境重大影響的事故概率在1×10-5次/年,即十萬年一遇。
8、PX項目建造選址如何確定?
按照國家環保部規定,對環境存在汙染風險的項目,選址距離的確定通常有三種技術方法:安全防護距離、衛生防護距離和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安全防護距離主要是指在發生火災、爆炸、洩漏的安全事故時,防止和減少對人員傷亡、中毒、鄰近裝置和財產破壞所需要的最小的安全距離;
衛生防護距離,主要是指裝置或設備無組織排放源,或稱面源(高於15m的煙筒或排氣筒為有組織排放,或稱高架點源),排放汙染物的有害影響從車間或工廠的邊界至居住區邊界的最小距離。
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是為保護人群健康,減少正常排放條件下大氣汙染物對居住區的環境影響,在項目廠界以外設置的環境防護距離。在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內不應有長期居住的人群。
石油化工裝置(設施)與居住區之間的衛生防護距離,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確定。國家未做出相關規定的,裝置(設施)與居住區之間的衛生防護距離一般不應小於150米。若小於150米,應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結論確定。石油化工企業至零散居民點的衛生防護距離,應按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結論確定。衛生防護距離範圍內不應設置居住性建築物,並宜綠化。
防護距離應為無組織排放的大氣汙染物提供一段擴散稀釋距離,使之到達居住區最近邊界時,有害汙染物濃度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有關規定限值,不至於影響長期居住區人群的身體健康。
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和衛生防護距離的設置是否客觀科學,取決於大氣汙染物無組織排放源強參數的確定是否客觀真實。
9、PX選址必須距城市100公裡?
國際上沒有相關的規定,美國休斯頓PX裝置距城區1.2公裡;荷蘭鹿特丹PX裝置距市中心8公裡;韓國釜山PX裝置距市中心4公裡;新加坡裕廊島埃克森美孚煉廠PX裝置距居民區0.9公裡;日本橫濱NPRC煉廠PX裝置與居民區僅隔一條高速公路。
在國內,天津石化PX裝置距大港區中心5公裡;青島麗東化工有限公司PX裝置距居民區僅為600米;上海金山石化PX裝置距居民區最近距離約1公裡;臺灣要求不能把化工廠建在城市中,要單獨成立石化專業區,距離居民區500米以外的範圍內。
10、px項目近年來為什麼越來越多?
2009年,國內PX產能達到每年725萬噸,實際產量約為480萬噸,而當年市場表觀消費量約為817萬噸。2010年,國內市場的PX表觀消費量已經超過900萬噸,儘管近年來PX自給率不斷提高,市場需求缺口依然明顯。這個缺口產生了豐厚的利潤,引得國內不斷發展PX。——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石化輕紡發展部石化化工處處長郭琛
PX的生產大國和地區有美國、中國大陸、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地。我國每年需要大量從海外進口PX,進口的數量佔據了中國市場PX使用量的四成,由於國內PX產量不足,我國被迫接受日韓等國企業在PX上的高價。
(蝌蚪君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獨家供稿:蝌蚪五線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