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末開始
華北黃淮一帶
遭遇下半年來最嚴重的霧和霾
今天早上起來
很多地方的小夥伴們
是不是覺得霧蒙蒙的一片
河北石家莊(來自微博網友六號跑道上的人生)
河北石家莊(來自微博網友我老公是吳彥祖)
北京
山東煙臺(來自微博網友youngyang)
河南(來自微博網友肉系小阿姨)
事實上,從全國範圍來看
今早的能見度都比較糟糕
南方多地也是「仙霧繚繞」
杭州
紹興
央視也對
下半年來最嚴重的霧和霾
進行了報導
冷空氣來臨前,
仍有霾逗留!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天夜間到17日白天,華北大部、黃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有輕至中度霾,河北西南部沿山局地有重度霾。15日至17日,夜間至上午時段,華北中南部、黃淮中西部、江淮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霧天氣,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17日下午開始,受降水和冷空氣共同影響,上述地區霧霾天氣自西向東逐漸減弱或消散。
不過,別著急
終結霧霾的冷空氣已經發貨
近期,由於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弱
全國多地雨雪稀少氣溫
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
黃淮及以南地區最高氣溫普遍在20℃以上
東北中南部多地最高氣溫超10℃
然而,
本周天氣將迎來大轉折!
「斷崖式」降溫來襲!
目前,冷空氣已從我國新疆啟程
15日白天烏魯木齊氣溫只有0℃上下
16日至19日
冷空氣將自西向東逐漸影響到
江南及其以北的大部地區
受冷空氣影響,16日至19日
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大部分地區
氣溫下降4—6℃
華北、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
降溫幅度有8—10℃,局地可達10℃以上
此外,本周后半段
華北、西北地區東部、黃淮等地
最高氣溫降至10℃左右
新一周開始氣溫幾乎每天都在走低。
到了21日,全省大部最高氣溫降至個位數,最低氣溫11個地市半數以上會跌至冰點之下。
19-20日,全省最低氣溫持續下降,北部地區下降8~10℃,其中壩上地區下降10~12℃,最低氣溫降至-10~-14℃;其他地區最低氣溫下降6~8℃,最低氣溫降至2~-3℃。
22-23日,全省最低溫度普遍下降6-8℃。
不少地方還將迎來
今年下半年來最冷的一個白天
例如,遼寧瀋陽20日最高氣溫只有3℃
吉林長春最高氣溫則降至-2℃
而在長江中下遊一帶及江南等地
本周氣溫會先衝高再回落
18日前後,這一帶氣溫將達到近期高點
江南部分地方最高氣溫還將衝擊30℃
夜間最低氣溫20℃左右
19日至20日,江淮、江南等地氣溫
單日降幅達到10℃左右
會有一種換季般的感覺
暴雨、暴雪、雨夾雪來襲!
除了降溫
受冷空氣影響,雨雪自然也少不了
今天白天到夜間,全省多雲間陰,張家口、承德西部、保定、雄安新區、石家莊、邢臺、邯鄲有零星小雨或小雨,其中壩上地區有零星雨夾雪或小雪。
明天白天到18日夜間,我省大部分地區有降水天氣,累積降水量可達中雨,西部和東北部地區局部可達中到大雨;張家口北部、承德北部有小雨轉雨夾雪,其中張家口壩上的東部地區及承德壩上有大雪到暴雪。
中央氣象臺預計,17日至19日
中東部地區將有較大範圍降水過程
其中,遼寧東部、山東、河南東部
四川盆地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
遼寧東南部局地有大暴雨
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地部分地區
有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
新增積雪深度將達到5—10釐米
局地超過15釐米
此次天氣過程雨雪範圍廣、強度強
局地日降水量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大風來襲!霧霾消散
此外受降水和冷空氣共同影響
17日至19日
華北、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
將有4—6級風,陣風7—8級
東北地區、黃海、渤海陣風可達9級以上
17日下午開始,霧霾天氣
自西向東逐漸減弱或消散
如此看來
本周天氣將會是「五花八門」
大家一定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
適時調整穿著,注意保暖
冬天保暖秘籍!這些部位特別怕冷
腳部保暖。民間素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的說法。足寒可傷及全身,特別容易傷及心臟。所以,冬天禦寒保暖首當其衝就是暖腳。給自己的雙腳配備一雙保暖的鞋子,不要為了風度,穿著那些露腳的鞋子過冬。
頭部保暖。「頭乃諸陽之會」,頭部的皮膚雖然薄,但血管及毛髮既多且粗,所以,體內熱量常從頭部大量往外蒸發。到秋冬時節,寒流頻繁,氣壓多變,受冷空氣刺激,血管收縮,心肌缺血,猝死也有發生。因此冬天出門,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冬季氣溫偏低,選帽子要慎重,應以保暖為主,如毛線編織帽、針織帽、棉帽或絨帽,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耳朵和頭部。
頸部保暖。人體的頸部受涼之後,可能就會導致局部的血管收縮,血液迅速降低,嚴重的甚至還會引起眩暈以及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情況。因此,冬天出門一定要備條溫暖的圍巾,有抵禦風寒入侵、預防感冒的作用。同時,應該適量做些頸部運動,一來可以暖和身體,二來可以放鬆頸部,預防頸椎病。
口鼻保暖。口是飲食進入身體的第一關,冰冷的飲料、寒涼的食物,都可以通過口把寒氣帶入胃部。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噁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因此,冬天防護口鼻很重要。同時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吃大量冷性食物。
腰部保暖。「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到寒冷刺激,人的「先天之本」也會受到牽連。中老年人突遇冷風后極易刺激神經,引起腰部疼痛,甚至舊病復發。除了及時增添衣服,還要注意夜間睡覺時蓋好被子;晚睡前可用雙手搓腰眼,使腰部發熱;必要時可選擇護腰帶加強保暖。
膝部保暖。「膝為筋之府」,膝關節的脂肪本來就比較少,很容易收到寒冷的刺激,而且在冬季的時候膝關節周圍的血液供應會有所減少,保護和身體的調節能力降低,寒氣很容易侵入,容易誘發膝關節疼痛感。因此,對於女性,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七分褲等,騎車、外出鍛鍊時可戴上護膝,並注意運動不可過量。
手部保暖。「十指連心」,手指又處於人體末端,是血液循環較弱的區域,容易受寒,而寒氣入體,直傷心臟。所以,冬天冷的時候,要記得帶上手套,或者讓手指活動起來,不要讓它一直挨凍。
飲食保暖。民諺云:「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進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冬季喝熱粥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此外,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對抵禦低溫也很有好處,可多吃些慄子、桂圓、核桃仁、韭菜、南瓜、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此外
雨雪天氣出行
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行車上路8項注意
1、檢查車輛安全狀況
出行前要檢查車輛安全狀況,防止車輛中途出現故障影響道路交通通行。雪天車內外溫差很大,車玻璃上容易起霧,導致視線模糊。這時,要及時開啟車窗除霧功能或開啟空調、用毛巾擦乾等,確保駕駛視線清晰。
2、 降低車速、加大距離
降低車速,切記不要急剎車急加速。加大行車間距。雪天行車間距應為乾燥路面的2-3倍以上。多走直線少變道,一般情況下不要超車,在冰雪彎道或坡道上行駛時,提前減速,一氣通過。路面結冰時,應將車輛立即駛到服務區或停車區,及時安裝輪胎防滑鏈或換用雪地輪胎。
3、 轉彎要緩慢
在轉彎時要緩慢轉向,不要猛打猛拐,停車時要使用手制動,使用腳制動時要點剎減速,不要一腳踩死。很多人習慣在轉彎過程中輕帶剎車減速,並在拐彎中減擋,這是雪天駕駛的大忌。
4、禁止空擋溜車
上下坡時,要低擋平穩通過,中途不要換擋。在上坡過程中要謹防車輛熄火,下坡時禁止空擋溜車。在冰面上或已經被壓實的雪地起步,如果出現打滑的情況,可嘗試採用二擋起步。在任何情況下,始終保持掛檔行駛。
5、 打滑別緊張
萬一在行車途中出現側滑或甩尾現象,也不要驚慌,此時應輕收油門然後略微回正方向,在轉向與回正間不斷調整,但不要過大,以不超過車輪正常行駛位置為限。待車輛回正後,再輕輕地踩剎車,直到整個情況完全控制住。切忌在出現側滑或甩尾的時候猛踩剎車,這樣會使車輛失去控制,造成事故。不帶ABS系統的手動擋車輛,在踩剎車時要"一松、一踩"地進行連環式點剎。裝配有ABS剎車系統的車輛,在踩剎車時必須一次踩到底,同時控制好方向盤。
6、 慢抬離合、輕給油
開手動擋車輛的司機切記要慢抬離合、輕給油。開自動擋的要把擋位鎖定在低速擋,如果帶有雪地模式功能的,要及時開啟。行車過程中,要平穩地減速及輕踩剎車,絕對不要在冰雪打滑的路面上猛起步或緊急剎車。
7、正確使用燈光
如果能見度不好,或者雪正在下,就要及時開啟前後霧燈。如果能見度較好,或者雪後晴天的話,應及時關閉霧燈,以免刺激前後車輛司機的眼睛。在雨雪天氣下,最好不要使用遠光燈,因為遠光燈的照射角度容易發生較大的散射,在雪天的穿透力較差。
8、停車先看頭頂
遇雪天,應避免使車輛停放於樹木或不結實的篷子、廣告牌下面,以免樹枝或篷頂被雪壓斷或被風吹斷後,砸損車輛。
雪後車輛保養小貼士
首先一定要及時清理車身上的雪,因為如果沒有及時清理車牌上的雪,就有涉嫌遮擋號牌的違法行為,如果被認定,則將面臨記12分的處罰。
其次要做的是將車燈上的雪或者泥水清理乾淨,因為泥水和雪遮擋車燈後,會直接影響汽車的照明或警示,從而影響汽車的行車安全。雪後道路上的泥水裡夾雜著鹽分和多種鹼性成分,附著在車身、輪胎、輪轂和底盤上,如果不及時清洗長期被雪覆蓋,會對車漆及汽車底盤嚴重腐蝕。
(燕都融媒體記者呼延世聰、河北天氣、中國天氣網、中央氣象臺、河北日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