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至親至疏夫妻」是什麼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2020-12-13 鄉村的特種味道

農村有很多瑰寶都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都乍一聽只是有趣,但仔細一想就感覺很有道理,比如這句「至親至疏夫妻」。

關於夫妻的俗語其實有很多,但是這句可以說是流傳的比較廣的,當夫妻雙方生氣吵架時,一方就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這句話最初源自於唐朝女詩人李冶:「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但是廣為人知的就是最後一句了,其中蘊藏著一種滄桑無奈的感覺。

「至親」是夫妻,因為夫妻之間可以同生死,一起跨過難關,是可以攜手走一輩子的人;「至疏」也是夫妻,甜蜜的夫婦可以轉瞬反目成仇,而且這種時候雙方掌握著對方的很多東西,所以要互相防備。

這句話的總體意思其實就是夫妻關係是最親密的關係,同時也是最疏遠的關係,因為夫妻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全靠情感來維持,感情親密的時候還好,相濡以沫、一起走過坎坷;但是感情疏遠的時候,甚至可以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來。

這其實是古代封建社會的不平等關係造成的,大多是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成為夫妻的,沒有感情基礎,所以有了這種不和諧的夫妻關係。

但是現在的社會,男女平等,結婚也是因為感情到了那一步,所以這種夫妻關係中的「疏遠」其實是比較少的,但是「至親至疏夫妻」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文由鄉村味道原創,歡迎關注!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為什麼說《紅樓夢》中的賈璉王熙鳳夫婦,是至親至疏夫妻?
    作者: 李大奎《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世情小說,除了為閨閣女子立傳外,還就林林總總的夫妻關係進行了詳盡描述。單論書中的賈璉王熙鳳夫婦,由起初和美走向反目成仇……真箇如大唐女詩人李冶在《八至》詩中所言:至親至疏夫妻。一、起初和美原本聰明靈巧風流倜儻的賈璉,乃是長房賈赦的嫡長子。不過小時候也是不喜讀書只知頑皮的主,染上了吃喝嫖賭的紈絝習氣,只得捐了個"同知"的官身。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啥意思?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冬至紅,年邊滃:紅指的是晴天,滃是溼爛的意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冬至節氣這一天是晴天的話,整個冬天降水會很充沛,道路會因為水過多而變得泥濘不堪,這種狀態要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後才會結束。
  • 農村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婚喪嫁娶」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有句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什麼意思?
    農村人相對來說比較迷信一些,做事情講究的信條也比較多,而且他們還特別重視五行陰陽和風水方面的問題。他們將這些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俗語,以此來告誡後世的人,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有很多話是封建迷信,但仍然還是會口口相傳,甚至從心裏面覺得就是這麼回事。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農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地,很多古代先人一代代流傳出了很多智慧語句,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俗語了。話糙理不糙,雖然些許可能帶點老思想,可是多數還是作用巨大的,這些農村俗語也是老一輩的人生經驗總結,包含著先人們一生的經驗,各個方面的經驗都有。比如在婚假方面,就有這麼一句先人對於後人的告誡,「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事實真是這樣嗎?
  • 農村俗語「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都知道農村人們的生活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因為除了自己能在生活中積累經驗之外,大多數年輕人都能從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輩人哪裡學習到很多的生活心得,而老輩人常常也會用農村俗語來告誡年輕人,而且我們要知道農村有許多的俗語老話常常被運用到婚姻之中,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前妻後漢,韭盒兩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究竟詮釋著什麼意思?究竟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是啥意思,你做到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是啥意思,你做到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關於教育問題的,有的是關於天氣狀況的,還有的俗語是關於做人做事的等等,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在以前的時候幫助了很多農民,但是如今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就導致農村有很多俗語都開始淡出了農民的生活中,真是非常的可惜。
  • 農村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您知道下半句經典的是什麼嗎?
    在農村中,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一些農村俗語,而且這些除了朗朗上口之外,而且還蘊含著非常的現實意義。像小時候,村中老人看到一些夫妻在爭吵,都會用一日夫妻百日恩來勸和。小時候不懂事的,也不曉得這句俗語的真實含義是什麼,有時候看到父母在拌嘴,就會學著老一輩的樣子說出,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句話。長大之後,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而且這句話的下一句是恩愛夫妻似海深,而且下一句才是經典所在。那麼這句農諺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有一種文化,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書本記載,但是它卻在農村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就稱為農村俗語或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但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這句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是什麼意思呢?背後又有什麼道理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可能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並不容易去感覺得到,大概童年就是爸爸媽媽和同學以及學習吧,要不小時候接觸的就是玩具和遊戲機。
  • 俗語: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兒親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的物質資料也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那時候沒有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人們的生產勞作或者是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大家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農村俗語「男怕低頭漢,女怕仰頭婆」啥意思?真是這樣嗎?
    俗語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上至百歲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孩童,幾乎都能張口就來幾句俗語。這些俗語分好好多種,有些是關於農耕節氣的,有些是為人處世的,還有關於人的性格特點的俗語等等。今天要說的是以前聽奶奶說過的一句俗語:「男怕低頭漢,女怕仰頭婆」,小時候覺得很奇怪,不懂是什麼意思,長大後才明白這句話的意義。一、男怕低頭漢,女怕仰頭婆先來說第一句「男怕低頭漢」,低頭漢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經常低頭走路的男人,那為什麼怕這樣的男人呢?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通俗易懂,簡短意賅,意義深刻,朗朗上口的特點被傳承至今,俗語農村人常用的語言,它包括了農事,氣象,生產,人情世故,擇偶,習俗等等,可謂是包羅萬象。雖說當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情感漸行漸遠,日益淡薄,但俗語卻依舊煥發著燦燦金光,前段時間,筆者就聽到一則俗語「騎馬拜堂,家敗人亡」,今天就和大家粗略的討論下這則俗語是什麼意思,不知道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也叫俗語。俗語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一般在農村流傳甚廣。在農村生活的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可以張口說上幾句。
  • 農村俗語「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冬至節氣已至,開始進入數九,真正的寒冷已經拉開了序幕。今年的冬至的具體時間是在12月21日早晨6點21分就開始了,農村裡,人們一大早就告別暖和的被窩,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仿佛是在珍惜這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 農村流傳的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有非常非常多的俗語,這是一種從古代,經歷了成百上千年流傳下來的一種口頭文化,這種文化,也是有過去很多老農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口頭文化,這種口頭文化,一直從古流傳到如今,在到我們的下一輩,雖然過去的老農民沒有文化,沒有什麼水平,但是他們這些總結出來的俗語都是通過自身或身邊發生的事情總結出來的
  • 農村人常說「油鹽的夫妻,盒兒的親戚」,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澱,農村人的智慧逐漸被精簡,然後流傳下來。其中,最為簡單粗暴的就是生活經驗濃縮成的農村俗語或者是俏皮話兒。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道理講故事,那時候就知道圖個樂子,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在,所以很容易忘記。
  • 農村俗語:「朱雀抬頭陽光消,夫妻不睦女佔先」,是什麼意思?
    現在農村俗語已經越來越淡出人們的生活,原來還是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時候,幾乎是家家都會幾句俗語,人們都能說出來幾句。然而現在時代發展起來,很多人覺得原來那一套俗語在現代社會已經沒什麼用了,大家也就慢慢不再關注俗語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