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關於開發信的主題,其實已經算是爛大街的話題。我曾經也寫過相關專題分享:
還在絞盡腦汁?來看看一封回復率巨高的開發信
外貿乾貨 | 走心的開發信應該這麼寫
有人受益,自然也有人依舊迷茫。
每星期我還是會收到很多與開發信相關的諮詢,最讓我無言以對的是一個妹子的問題。
她用其中一個思路去寫開發信,她郵件提及:佔用客戶10分鐘時間分享,可以讓他們收穫到100個客戶的辦法。發出去後,她收到一些回復,然而她卻不知道如何回應了。
由此看來在效仿,參考,摸索開發信這一課題的路上,很多小白還是沒摸準要旨。這就是我為什麼老話題重提的原因。
以下分享基本是手把手教程,希望對有需要的外貿人帶來幫助:
本期主旨:
1) 一封開發信被回復,所具備的要素
2) 開信率比較高的幾個標題和關鍵詞分享
3) 完整的開發信應該包括的核心內容
4) 舉例說明寫開發信時容易陷入的誤區
5) 開發信中各個情境下實用句型分享
目前來說,我的開發信回復率算蠻高的,仔細思考和總結後,跟大家捋清楚一封開發信從發送到被回復需要具備的要素:
首先是對方的郵箱是否有效?
一般我們可以從展會名冊,海關數據,黃頁,還是社交平臺及相關輔助工具獲得來目標客戶的郵箱。之前的相關分享:外貿乾貨 | 怎樣找到關鍵人郵箱?
首先要驗證對方的郵箱是否有效,驗證有效性的網站很多,口碑比較好的比如:
https://www.zerobounce.net/
https://email-checker.net/
https://mailtester.com/
除非對方申請域名信息保護,該網站才有可能不予顯示真實狀態。正常情況下獲得的郵箱有效率很高,但這個郵箱是不是對方的常用郵箱呢?
網絡時代,一個用戶至少有1個以上的郵箱,甚至多達十個。不排除所獲得的郵箱已經被閒置,或棄用的狀態。那麼即便順利送達,也是徒然。
其次當順利送達後對方會不會打開你的郵件?這時候郵件標題顯得尤為重要了。
綜合往期分享提及的25個標題類型,經過實踐和分析,以下幾個標題打開率比較高:
{介紹人} recommended I get in touch前提:必須是事實中有共同聯繫的人引薦,介紹。
Don't sell last year's style. New arrival of XXX.前提:公司有新品推出,或者在目標客戶的市場裡算是新產品。
Sending you an offer for XXX.前提:算是通用標題。但最佳時機是推斷得出對方在採購季,或者獲悉對方在發詢盤。
Here is a way to crush your competitor.前提:你通過綜合分析比較了解客戶市場,甚至是其競爭對手。而你們剛好有優勢,方案或者能力幫助他一起佔領新的市場。
{目標客戶名字}+read this email to get benefited.這算是我發開發信裡回復率最高的一個標題了。我想原因有兩個,一是一般我們看到自己的名字在郵件標題,肯定會很好奇;二後面的內容,提及到的get benefited 更加會產生興趣。
不管是之前分享過的標題,還是上面這幾個,一定要避免做標題黨,題文不符,更多標題類的注意事項,請戳之前的分享:外貿乾貨 | 25個開發信標題助你提高郵件打開率
以下是能幫助提高打開率的一些郵件標題關鍵詞,僅供參考:
Tomorrow
Free
Alert
Daily
Update
Follow up
Intro/Introduction
而以下是開發信郵件標題中要儘量避免的關鍵詞:
Final
Sales
Meeting
Special
Help
Discount
Partner
最後客戶打開你的郵件後,會不會回覆你?
很多人到了這一步:明明顯示客戶已閱讀郵件,卻沒有得到回覆。但多次實踐證明:一般第一封開發信後就想一勞永逸是不現實的。
除了不到6%的開發信,我是在發出第一封郵件後就收到有效,正面的回覆外,其餘基本的流程是這樣的:
第一周
第1封郵件 – 開發信的敲門磚
隔天或者第三天:
第2/3封郵件- 基礎的跟進
下一周後:
第4/5封郵件 – 提及打電話,爭取得到正面回復
甚至需要後續更多跟進(當然在15封郵件+電話無果後基本可以先擱置一邊了)
通常我會避開周一(最繁忙)周五(即將結束這一周工作)並且考慮到對方的時差,在其上班時間發出。
在進一步的分析後還總結出來:
1. 如果一個搶眼的標題+吸引力的內容,對應歐美市場通常在4封郵件內會得到回覆;
2. 對應非洲市場,在1/2封郵件後直接打1通電話會更有幫助些;
3.對應南美市場,如果轉換成當地的語種,會明顯改善回復率;
4. 對於大客戶開發最好用郵件;對於小客戶開發,通過社交平臺發送站內信更有效;
5. 開發信外觀上只講究一目了然,排版以簡約為主。第1封建議純文字,第2封可以圖文結合。歐美市場也可以以infographic (information+graphic) 的形式,通過圖像將文字顯得更加生動,吸引力。
這裡是幾個免費製作infographic信息圖的網站:
https://venngage.com/
https://www.canva.com/create/infographics/
https://snappa.com/create/infographics
在力求內容簡潔,明確的基礎上,完成一封完整的開發信要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為什麼要寫給對方?
寫什麼內容?
要達成什麼目的?
希望對方下一步怎麼做?
給對方什麼誘因?
整理好這幾個問題後,開發信正文的核心內容應包括:
明確的稱謂,如:
Hello / Hi XXX {對方的名字}
Hello Purchasing Manager {對方的職位}
避免用Dear Sir/ Madam 比較官方且一看就是群發的詞彙。
你如何獲得對方的資訊的?
如果有引薦的:{引薦人名字} suggested I contact you.
如果是展會上獲得的聯繫方式:It was a pleasure to know you at XXX fair in {城市/國家}
或:We met at XXX in {城市/國家} +時間
如果是網上獲得的聯繫方式,則要換一個婉轉的方式:
Noticed you are in the market for {產品}
或Glad to know you are in XXX industry.
為什麼與對方聯絡?
這個問題為開發信裡最核心的內容。當你說明清楚彼此共同聯結時,也回答了對方心中的疑問。(我認識你嗎?你怎麼知道我的?我為什麼要放下手頭工作看你的郵件?有什麼動力回覆你?)
任何一個行業,從上遊到下遊,因為分工協作關係的內容、生產線的不一樣,價值點也各不同。產品/服務優勢,建議以公司內部強調或個人所觀察總結到的為準。
提及行動號召 – call to action
比如詢問客戶是否需要產品目錄挑選?
比如詢問客戶是否有時間電話溝通?
比如詢問客戶是否需要你這邊提供樣板?
比如希望對方收到郵件後有需求聯繫你?
還是希望對方給你機會,進一步給他更多的介紹?
等等,如果沒有這一步。因為沒有明確的行動召喚,客戶看完郵件就叉掉了。
但常常,一些人的開發信內容很容易陷入以下幾個誤區:
容易處於自嗨狀態,比如一個做玩具的業務在寫給美國客戶的開發信時,提及產品質量特別好,文中多處提及ASTM標準,我問她這是你們的優勢嗎?她說這是一個賣點,足以PK掉一些達不到此標準的同行。
事實是這樣沒錯,但站在客戶角度,ASTM標準是往美國市場出口玩具的強制性標準。換句話說,這是必需的,而不是附加價值。所以哪怕優於同行又如何,不值得過度提及。
又或者,站在我們的角度上,他的產品和我們對口,他是我的目標客戶,這是我們寫開發信的原因。
所以一些人就誤以為:那麼所以寫開發信給他,就是要和他介紹我們,我們的公司,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產品。
而站在客戶的角度,你告訴我這些,對我有什麼用呢?
現在越來越多人明白,開發信不要絮絮叨叨介紹自己是誰,來自哪裡,公司如何了。可是看了一些人的開發信後,又發現他們完全以介紹產品優良性能為主了。
這樣很容易陷入到自嗨狀態。
不是因為他的產品和你們對口,他是你目標客戶,所以你要寫郵件推產品給他。
而是你的產品/服務給他帶去什麼好處?同質化嚴重的市場裡,為什麼他要換掉供應商?你說服他的理由是什麼?詳情請戳:案例分析 | 怎樣才能抓住客戶痛點?
開發信遵從KISS原則,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但不要為了追求這樣的原則,硬是把內容左刪右減,結果變成:Hello, I am selling XXX. Call me and discuss more. 之類的無營養營銷內容。
數據不夠清晰,沒有說服力。
比如:We provide the quickest delivery to serve you better.
為了更好服務你,我們提供最快的交期和最低的價格。
最快?和誰比較的?諸如此類的還有我們提供最好的服務,最好的質量,我們的客戶遍布全球各地。都是陳詞濫調,卻有點吹噓之嫌。
如果改進上面這句話的表達:We can get your goods delivered in 48 hours. 直截了當說明最快2天交貨,比我們提供最快的貨期是不是更加具體、有吸引力呢?
更多的誤區和盲點在往期分享中提過,這裡就不再贅述。
介紹產品時:
I've been working in a company which specializes in XXX. While thinking about you are in the same market, I thought there might be a good fit for your business.
Our XXX { 產品名字} has gathered a lot of attention in the market place.
Here is a small case study of XXX and how we help them solve XXX {問題/痛點}
詢問對方是否能騰出時間打個電話:
I'll call you early next week, unless another time frame is better for you.
Can I please phone you tomorrow afternoon, or if another day is better. I'll follow up as you suggest.
Can I please phone you on Tuesday, unless you prefer another time.
這幾句的意思一致,在自己做好打電話的決定,明確打電話的時間後,(爭取主動權)也要尊重對方的行程,時間。這三句的後半句表達都是會讓人聽起來更加舒服,自在。
當你不確定目標人物是否是負責人時,最好在文末附上:
經驗總結得出,如今營銷郵件泛濫成災,大批量操作的群發開發信越來越低效了。而精準,針對性強的一對一,或一對特定的群體的開發信顯得立竿見影。
一對特定群體指把目標客戶按類別分。比如按性質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等等,比如按產品種類分,按國家地區分。然後分別擬寫好開發信,發出去。如果能獲取對方的姓名,直呼姓名比稱謂更佳。
接下來會舉一些實例進一步和大家分享這一話題和後續該如何跟蹤,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