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的藍色「長見識」關注我們長見識
說到《兩隻老虎》,很多人都能隨意的哼出兩句,而帶小孩的父母可以看到各種動畫版本的《兩隻老虎》。
那《兩隻老虎》到底起源於哪兒?
一般都認為它是來自法國,因為即使在英語世界裡,這首歌也都經常以英語發音化的法文歌詞來唱。也有的說這首歌曲的旋律最早源自中世紀的教堂音樂格列高裡聖詠。
這首歌在法國叫《雅克兄弟》,在英國叫《約翰兄弟》,在德國叫《馬克兄弟》。
法國版《雅克兄弟》
法語歌詞是: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 Dormez vous? Dormez vous?
Sonnez les matines! Sonnez les matines!Din, dan, don. Din, dan, don.
中文翻譯為:
雅克兄弟,雅克兄弟,你在睡覺嗎?你在睡覺嗎?
晨鐘已經敲響,晨鐘已經敲響,叮,叮,鐺。叮,叮,鐺。
英語版《約翰兄弟》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 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ang, dong.Ding, dang, dong.
德語版《馬克兄弟》
Bruder Jakob, Bruder Jakob,
Schläfst du noch? Schläfst du noch?
Hörst du nicht die Glocken, hörst du nicht die Glocken
Ding dang dong, ding dang dong.
據說,上世紀初,這首歌曲傳到了中國。
並在北伐戰爭中被第一次改編成革命歌曲。
1926年初,在國民革命軍政治部擔任宣傳科長的共產黨員鄺墉,和其他一些人一起,給這首當時黃埔軍校很多人熟悉的兒歌重新填了一段詞: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
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鬥,齊奮鬥。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這首新歌得到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副主任郭沫若的同意,印發給部隊,立即在軍內外廣泛傳唱。隨著北伐戰爭的順利推進,成為一首婦孺皆知的國民革命軍歌曲。
到了1930年,中原大戰,閻錫山聯合馮玉祥的軍隊將這首軍隊中人人熟悉的《國民革命歌》改成了《打倒老蔣》:
打倒老蔣,打倒老蔣,除軍閥,除軍閥!革命一定成功,革命一定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到了工農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將《國民革命歌》改編成了《土地革命歌》: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紳,和劣紳;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分田地,分田地!
另有一版為: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
在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曾有小主人公潘冬子和夥伴們一起唱這首《土地革命歌》個情節。
另外還有一個民國時期《燒餅油條》的版本,
歌詞為:
燒餅油條,燒餅油條,糖麻花,糖麻花。一個銅板兩個,一個銅板兩個,真便宜,真便宜。
從以上的改編,我們可以看出這首歌朗朗上口,非常適合被不識字的普通大眾所牢記。也可以說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洗腦歌。
想問你,剛剛的歌詞是否都哼了一遍?^_^
而關於為何會演變成目前的兩隻老虎。則就有些說不清楚。
傳言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個王國有一對親兄妹,他們各自身懷特殊的能力。
哥哥有著一對千裡眼,能夠看到極遠方的微小事物,妹妹有著一對順風耳,能夠聽到極其細小的聲音。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 ,一起快樂一起悲傷,閒暇時候,他們總會跑到後山的山丘上, 哥哥眺望千裡外的遙遠國度,對著妹妹述說著那裡各種千奇百怪的事物。
妹妹聆聽微風傳來的訊息,對著哥哥吟唱著遠方教堂傳來的天使般的歌聲。
或許是長時間在一起的緣故,他們愛上了彼此。
雖然他們知道這段愛情是不被允許的,但他們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
他們拋開了一切束縛,開始不顧一切地享受著愛情。然而,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兩人的關係被發現了。
他們的父親大發雷霆,責罵這兩個孩子,母親每天以淚洗面痛不欲生, 周圍街坊鄰居對他們兩人也是指指點點。
兩人拼命去證明對彼此純真的感情,並向身邊的人展示著他們自己的愛情。
但是,由於道德觀念的枷鎖,兩人終究不被允許,他們已經無路可走了....
為了證明對彼此至死不渝的愛, 哥哥最後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妹妹聽說後也弄聾了自己的耳朵, 不為什麼,只因為他們想,既然得不到眾人的祝福,空有這些能力又有何用?反正他們兩人是得不到幸福的一對。
很久很久以後,有個著名的音樂家聽到了這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大受感動。 百感交集下,他譜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曲子。就是兩隻老虎。
還有一個傳說是
當年鄭成功去臺灣時帶了兩隻老虎,不慎老虎跑掉了。
臺灣百姓沒見過老虎,看見它們在街上大搖大擺地走過,還以為是兩隻放大版的貓,紛紛圍上去觀賞。不想老虎會咬人,結果傷了許多人。
圍觀的百姓一看不對,就拿起棍子來打老虎,終於將老虎制服。
這時鄭成功的手下正好趕來抓老虎,就把兩隻受傷的老虎帶回去交差。
鄭成功一看,怎麼這兩隻老虎面目全非了?
於是就編了一首童謠:「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這兩個傳說與實際民國初年出現的改編版本存在很大的出入,更多寄託了人們美好的寓意,並不能當真。
傳言這首歌還有政治含義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一隻沒有耳朵,(象徵美帝國主義聽不見世界人民聲音)
一隻沒有尾巴,(象徵蘇帝國主義沒有前途)
真奇怪!真奇怪!
不過現在看來可能有些牽強附會,甚至只是某期間大眾談資的一種玩笑,或者另類解讀。
另有心理學家認為在兒童心理發展的過程中,3—6歲是「恐怖敏感期」,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會對「鬼怪、猛獸」產生莫名的恐懼。有時這種恐懼是非理性的,在大人們看來是無憑無據、沒有必要的,但也許正是這種無中生有的和無法自圓其說的想像,使孩子們感到莫名的恐懼。
《兩隻老虎》中的「老虎」可以視為猛獸的象徵。除了童謠之外,一些古代的神話故事中也常有鬼怪、猛獸出沒,比如:一條火龍橫空出世,一頭獨角獸威力無比,等等。這些影像會投射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裡,引發令人毛骨悚然的想像。在孩子的感覺中,一些猛獸、妖魔鬼怪似乎真的會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另外,《兩隻老虎》還有一個同名的電影版本,是被稱為「暴力美學大師」吳宇森的作品,恐怕沒有想到吧。
吳宇森早期出道的時候,曾拍過一些低成本的喜劇電影,當然也是應市場之需,《兩隻老虎》,包括《發錢寒》即是其該類型電影代表作之一。
1982年,當時還在嘉禾的吳宇森被要求繼續導演喜劇電影,其他片種不要涉及,因此他繼續拍攝喜劇類型的電影;同年,執導由許冠英主演的喜劇片《摩登天師》。
1983年,在結束與嘉禾電影公司的合作後,他在徐克的邀請下加入新藝城電影公司。
1984年,他遭遇了創作瓶頸,於是轉往臺灣發展電影事業,並在臺灣期間拍攝了這部喜劇片《兩隻老虎》 。
不過也就在這一年,吳宇森在槍戰片《英雄無淚》中擔任導演和編劇;該片體現了陽剛美學的電影風格,成為吳宇森從喜劇片時代過渡到動作片時代的代表作品 。
因此,《兩隻老虎》可以說吳宇森喜劇電影的收官之作,演員包括泰迪·羅賓、潘迎紫和小彬彬,恐怕很多人也沒看過潘迎紫主演的電影。
大多數人對潘迎紫的印象都停留在小龍女和武則天這兩個角色上
另外,王晶在電影中飾演大反派,恐怕你也沒想到,總之期望放鬆一下,又想回憶一下昔日港產片的味道,不煩一觀。
最後奉上《兩隻老虎》的中文版,當然電影《兩隻老虎》開頭也串播了這首歌曲。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隻沒有耳朵,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隻沒有耳朵,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文 | 長見識 偶拾
(長按下方的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如果您期望開闊視野、找尋靈感、積累火花
如果您期望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
如果您期望能為家人指點迷津、拓展發展空間
。。。歡迎關注長見識
盡心盡力,挖掘最有價值的見識信息
微信公眾號:Welcome-newinfo
覺得內容不錯的話,請分享給朋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