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稱敘述,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我們家算是個大家庭,父輩兄弟姐妹6個,爺爺的老房子在老家的鎮上,爺爺的6個子女都是從這個小鎮走出去的,兒時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每逢過年過節我們家都是一屋子人,特別熱鬧,我是爺爺的長孫,爺爺奶奶最疼我。隨著我一天天長大,才慢慢懂得其實家裡的事並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家庭矛盾是一波接著一波,兩個叔叔埋怨爺爺偏心,三個姑姑說她們在那個家就像後娘養的,媽媽也總在我面前說奶奶是個刁婆婆。
直到後來奶奶因病去世,我們回爺爺家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這些年我一直在上學,高中寄宿,大學去了另外一座城市,只有寒暑假的時候才會偶然聽父母提起關於爺爺的消息,他一直一個人住在鎮上,種著那幾畝地,餵豬養雞。有一年暑假我跟同學一起去農村玩,我發現爺爺蒼老了許多,走路也腳步蹣跚,但是家裡的菜園依舊照料的很好,過年的時候還是會殺年豬,分給6個子女,每年的年初一姑姑叔叔們去爺爺家象徵性的吃一頓就全都走了,留下一大堆剩菜剩飯,爺爺到正月十五還吃不完。
再後來我參加了工作,一直住在外地,偶爾會給爺爺打個電話, 也會從網上買些老人吃的用的直接寄給他。我爸媽卻說爺爺老了,吃也吃不下,用也用不著,有那錢攢著給自己娶媳婦吧,再說那麼多孫子孫女,也不差我這一份,其實我知道,別家的根本不會給爺爺買東西,連年初一的那頓飯都充滿了嫌棄,但我也無能為力。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爺爺獨居了23年,前些天我爸打電話給我說爺爺住院了,怕是不行了。我急急忙忙趕回去,爺爺躺在病床上已經奄奄一息,非常虛弱,我聽見長輩們在醫院的走廊裡商量,這麼大歲數了,他自己又沒錢,就不要再花冤枉錢治了,後來又商量陪床的事,所有人都說沒時間,在醫院裡大吵大嚷,我一氣之下衝著他們大喊:「你們全都走,我來照顧!」
我在醫院陪床了一個星期,陪爺爺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後的時光。他氣息微弱的跟我說了很多話,這些年他幫二叔蓋了房,出錢幫三叔開了店,三個姑姑出嫁沒有一個是空著手的,奶奶去世以後唯一的傳家寶一對手鐲也給了我爸,但我從沒聽父母提起過。老了老了,沒想到竟落得如此地步,最後那一刻爺爺拿出了他的存摺,我一看餘額只有2400塊,那是爺爺養了6個子女的畢生積蓄,我淚流滿面。
爺爺說他不怪兒女們,如果再讓他活一次,他還是希望他的兒女們都過得好。其實說到底還是金錢泯滅了人性,如果爺爺手裡有錢,長輩們看在錢的份上,他也不會有如此悽涼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