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節奏感越來越快,生活中的一切都很注重便捷,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都取消了自己旗下手機的3.5mm耳機接口,市面上的藍牙耳機品牌和產品也是如同雨後春筍,雖然在便攜性上藍牙耳機有很明顯的優勢,但是有線耳機仍然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尤其對於發燒友而言,有線耳機的音頻信號傳輸質量,腔體聲學構造方面相對藍牙耳機要更好,簡而言之,大多數情況下同價位的有線耳機聲音要比藍牙耳機好很多。
德國歌德的耳機主要是定位在監聽和HIFI消費者聽音需求的耳機。而這款MB500不光是一款有線耳機,而且是一款現在比較少見的「平頭塞」耳機。
這種「平頭塞」在入耳式耳機未大規模普及之前,是便攜耳機的主要形態,而在入耳式耳機普及後,不少發燒友還是很喜歡平頭塞,也湧現出很多平頭塞的經典型號。
德國歌德MB 500包裝非常的簡約,整體是一個黑色的配色,搭配上金色的品牌logo,低調但是又有內斂的氣息。內部則是灰色布藝的拉鏈式的織物收納包 。
從收納盒取出耳機主體,可以看到這款MB500採用可換線設計,附送MMCX耳機線採用編織銀線,一端採用了3.5mm的L型耳機接口公頭,左右聲道擁有獨立的圓形四芯絞線,可以減少左右聲道的串擾信號。
揚聲單元部分採用了銀色的設計,耳機在光線下會有非常好看的金屬銀色,整體非常精緻,同時這也是採用了精密切割成型的CNC工藝機體的結果。同時對於戴著的體驗,歌德聲學也是非常注重,MB 500的平頭設計卻不挑耳型,卻又能夠長久佩戴,不容易掉落。
需要注意的是耳機腔體上的導孔非常大,與普通的入耳式耳機相比,這條平頭耳機可以歸於半開放式耳機,通常認為半開放耳機聲音會比較通透。
另外是採用15.4mmHD驅動單元,相對於普通的入耳式耳機而言振膜尺寸大很多,大部分入耳耳機都是採用8mm左右大小的微動圈單元,通常認為振膜較大的揚聲單元動態範圍較大,低音聽感也比較好。
參數方面響應頻率為20HZ~20000kHz,覆蓋了人耳能聽清的聲音響應範圍, 112dB/mW的靈敏度非常高,阻抗為32歐姆,最大功率達到了100mW,對於手機和常規的音樂播放器來說,這個耳機不難驅動。
MB500的佩戴感比較舒適,符合大部分人的耳型,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這種平頭塞戴久了耳朵會有酸痛感,不過平常聽歌1-2小時差不多了,很少有人連續聽歌幾個小時的。
這條耳機佩戴起來還是比較好看的,稍微有點問題的是導線顯得偏重,走路時會有點下墜感,可以採用繞耳佩戴或者用一個線夾將導線夾在衣服上,這樣也能減輕聽診器效應。
試聽的曲目第一首是Beyobond-海闊天空,整體給我的感覺,MB500低音非常的渾厚,有不錯的氛圍感,而且整體聲音有很強的通透感,不會有悶悶的感覺,中高音部分不會顯得比較亮,是比較舒順柔和的聲音。
低音部分絕對是它的尤其突出的亮點,在試聽了一些低音歌曲後,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低音的量感很多,大部分的平頭塞低音一般不強,而這個MB500的低音並不比一般的入耳式耳機差,瞬間響應也比較好,低音不拖沓,通透也是非常強。
中音部分也不錯,做到了不失真,通透度、瞬間響應也是非常的不錯。整體的體驗的好感在低音和高音之間。
高音部分相比之下就會顯得偏柔一些,可以對於喜歡聽非常明亮刺激中高音的人來說高音的亮度不足,但是很多人應該也會喜歡這種柔和自然的聽感,這樣的耳機聽節奏慢的抒情人聲顯得聲音很甜,比如鄧麗君這樣的歌手。
從個人的感覺來說,MB500聲音素質在平頭耳機中應該也是非常不錯的了,尤其在中音以下,應該算是平頭耳機裡面的翹楚。這個耳機作為動圈耳機,最大的特點是自然,比如低音和中音部分就有比較好的平順感,而在分離感上,可能又和一些圈鐵混合耳機或者多單元耳機那種聲音特別分明,層次分離感很明顯的聲音又不太一樣。感覺是很符合傳統的HiFi器材聲音取向那種聲音。
最後總結一下,作為500元級別的一個有線平頭耳機,MB50的價格可以說不便宜,但是在低音方面確實和以往我聽過的平頭耳機完全不一樣。對於很多喜歡自然平順通透的聲音,又想要有不錯低音的發燒友來說,這條耳機是個比較全面的選擇。而且支持MMCX可換線設計,發燒友可以方便的更換導線,也有比較高的可玩性。
本期對於德國歌德MB 500的測評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各位的閱讀到這裡,還煩請各位點個讚,在評論區留下你對你手中的耳機的看法。